2016世紀寒潮

2016世紀寒潮

2016世紀寒潮是指2016年伊始,極地渦旋開始變形扭曲,朝歐亞和北美伸出了觸角。在過去的半個月裡,它幾經波折,最終選擇駐守在了冰冷的西伯利亞。

寒潮簡介,背景介紹,寒潮形成,寒潮發展,

寒潮簡介

我國關於寒潮的標準為:一次冷空氣活動使長江流域及以北地區48小時內降溫10℃以上,長江中下游地區最低溫度達到或者低於4℃,陸地上有相當於三個行政區的範圍出現5至7級大風,沿海有三個海區伴有6至8級大風。

背景介紹

2015年12月30日,北極迎來“世紀之暖”。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線上監測數據顯示,當時北極氣溫急升35℃,從12月29日的零下35℃一躍升至0.8℃,與4000公里以南的北京氣溫相當,比北極往年冬季的正常氣溫高出近30℃。這是有衛星探測以來,首次在12月的北極發現0℃以上的溫度,也是有記錄以來,北極冬季溫度第二次升至0℃以上。
此次極端天氣是由位於冰島附近的一個強大風暴造成的,該風暴不僅使北極氣溫上升,在美國、英國等地也造成了暴雨和洪水災害,給當地帶去巨大損失。

寒潮形成

2015年12月23日和26日,這一風暴在美國東南部引發了兩次極端惡劣的龍捲風,造成多人傷亡,損失慘重。隨後該風暴向北進擊,風眼到達冰島,帶去了強風和通常出現在颶風天氣中的低壓。這股低壓將全球中緯度地區的空氣吸走,幾乎捲起了整個北大西洋的熱量。
北大西洋的西風在該風暴驅動下,緊急向北轉向,大規模通過英國和冰島之間,直插北極點。持續不斷的熱量由此到達北極,使通常只有零下30℃的北極地區升溫至0℃以上。
2015年12月30日,位於冰島的強大氣旋式風暴將北大西洋的熱量帶向北極地區。於是,北極地區變暖,而中緯度地區變冷,北極濤動(北極大氣環流的重要氣候指數,指北半球中緯度地區與北極地區氣壓形勢差別的變化,分為正位相和負位相)由12月的正位相轉為強負位相。而北極濤動位相的轉換與我國的冷空氣活動有著密切的關係。
美國氣候預測中心(CPC)首頁的氣候監測預報圖上,2016年1月以來北極濤動指數開始急轉直下。再加上西伯利亞高壓偏強,歐亞中高緯度為兩槽一脊分布,東亞大槽偏深,有利於槽後冷空氣影響我國,才造成了冷空氣頻繁。
簡而言之可以理解為,由於外界暖空氣大量侵入北極,原本穩定的極地渦旋系統失去平衡而分裂南下,北極的冷空氣流向更低緯度的地方。

寒潮發展

2016年伊始,極地渦旋開始變形扭曲,朝歐亞和北美伸出了觸角。在過去的半個月裡,它幾經波折,最終選擇駐守在了冰冷的西伯利亞。
1月上旬極地渦旋還未進入中國,中國氣候與往年無異。到了1月20日開始,在一個阻塞高壓的推波助瀾下,極地渦旋將大舉南侵;配合深厚的南支西風波動輸送水汽,我國南方就將出現大範圍雨雪天氣。
從大尺度的高空天氣系統上看,此輪強冷空氣確實與高緯度的一個尺度較大、位置偏南的渦旋系統有關,該系統較為穩定並不斷加強,有利於冷空氣形成並持續堆積。大部分情況下,受西風帶系統和南北風系統交換影響,冷空氣堆積區域的天氣系統難以穩定維持,不容易形成如此強的冷空氣。而渦旋系統的存在恰恰保障了冷空氣在“積蓄能量”階段不受干擾,但這股渦旋系統是否屬於極地渦旋還有待商榷。
對於除東北地區東部外的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來說,這股強冷空氣的雪上加霜作用的確帶來今冬迄今為止最冷的天氣,加之影響範圍較廣,因而可稱作“今冬最強冷空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