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國際生態安全年度報告》是2012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蔣明君。
本書分為四部分,收錄了《攜手共建全球生態安全》、《氣候變化對島國的挑戰》、《日本核泄漏:核能開發凸顯安全瓶頸》、《2011年度國際生態安全大事記》等文章。
基本介紹
- 作者:蔣明君 編
- ISBN:9787501242917
- 頁數:284
- 定價:45.00元
- 出版時間:2012-6
- 副標題:2011國際生態安全年度報告
內容介紹,圖書目錄,
內容介紹
《2011國際生態安全年度報告》內容簡介:早在二十多年前,人們便已經承認全球氣候正在變暖,並認識到導致變暖的原因主要是人類燃燒化石能源和毀林開荒等行為向大氣排放大量溫室氣體,導致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加劇溫室效應。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也在歷次評估報告中警示人們,應當儘快大幅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否則全球氣溫升高將導致海平面上升、糧食減產、傳染病增加、水資源短缺、瀕危物種滅絕等嚴重後果,對自然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產生相當不利的影響。
當危機迫在眉睫,人類需要的是果斷擔當與共同應對,需要的是國際視野與全球責任,需要的是深入反思與科學發展。正是基於此,我們——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推出《2011國際生態安全年度報告》,這也是兩家機構首度發布國際生態安全年度報告,並希望通過該年度報告,吸引更多有識之士對氣候變化、生態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等議題深入關注。
總體來看,2011年全球生態安全形勢呈現以下幾個共性:一是全局性。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的生態安全不再是這個國家和地區的問題了。局部生態環境的破壞可能引發全局環境問題,甚至會使整個國家和民族乃至全球的生存條件受到威脅。目前,有效緩解由人類活動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問題迫在眉睫,全球變暖令氣候更極端,極端氣候更可能觸發人類大規模遷徙。一些島國會遭受因海。因此,各國應重視國際生態環境合作,以求得共同的生態安全利益。
二是區域性。生態安全問題具有區域性、局部性,真正導致地區乃至全球生態災難不是普遍的,某個地區不安全,並不意味著全球不安全。地域不同,對象不同,生態安全的表現形式也有所不同,我們研究的對象和將要採取的措施也不同。比如洪澇災害、土石流、沙塵暴、城市內澇、重金屬污染等大多數屬於區域性,可按區域(流域)或行政區進行研究。我們只有將各區域的生態安全事件研究清楚,掌握事件發生的根源才能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解決生態安全問題。
三是不平衡性。氣候變化對全球都有深刻的影響,相應的生態災難也接踵而來,但一些生態脆弱,生產力相對落後的國家和地區更易受到氣候變化的侵襲。專家稱,亞太地區是世界上最容易發生自然災害的地區。未來氣候變化將引發更多的熱帶風暴、洪水、乾旱等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和自然災害,給亞太地區人民的生活帶來日益嚴重的威脅。適應氣候變化是所有國家的一個優先事項,但大多數的脆弱國家需要在資源和技術上得到幫助,共同抵制氣候變化帶來的災難。
四是相對性。萬事萬物都是發展變化的,生態安全也不例外。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可以隨環境變化而變化,即生態因子變化,反饋給人類生活、生存和發展條件,導致安全程度的變化由安全變為不安全。同樣,生態安全也會隨著其影響要素的發展變化而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狀態。因此,控制好各個環節使其向良性發展是維持生態安全的關鍵。我們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生態安全問題,利用人類的智慧讓生態安全朝著良性方向發展。
五是可控性。影響生態安全的因素很多,只要其中一個或幾個因子不能滿足人類正常生存和發展的需求,即可導致生態不安全。對於不安全的狀態、區域,人類可以通過整治措施加以減輕、解除,變不安全因素為安全因素。生態安全威脅往往來自於人類本身的經濟活動,人類活動引起生態的破壞,導致自己所處的生態系統形成對自身的威脅。要消除這種威脅,人類需要付出很大代價,維護生態安全需要成本,需要投入。隨著世界一體化的進程,全球需加強合作,共同攜手改善人類周邊和全球的生態環境,保證生態安全。
生態安全(即:生存安全)是地球生命系統賴以生存的環境(空氣、土壤、海洋、森林、水等)不被破壞與威脅的動態過程。生態安全可分為三類,一是自然生態安全,自然生態安全是由天文地質原因引起的。例如,大陸板塊運動,火山,颶風,海嘯,地震,隕石撞擊等;二是生態系統安全,例如,由森林系統安全,濕地系統安全,海洋系統安全,構成了三大生態系統安全;三是國家生態安全,國家生態安全是由於人類生活和經濟活動引起的,例如,非傳統安全、環境安全、物種安全、自然遺產安全、核安全與輻射、生命安全、城市安全、資源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等。生態安全有三個基本特徵:一是生態危機可以削弱國家的經濟支撐能力;二是生態危機可以形成大量的生態難民,易引發局部動亂和社會不穩定;三是生態危機可以給一國及周邊國家甚至全球帶來衝擊,易引發外交糾紛,甚至局部戰爭。一場局部戰爭要有一個漫長的外交過程,而突發性生態災難卻是瞬間的,其造成的人員傷害和經濟損失要比一場局部戰爭嚴重得多。
因此,維護生態安全,保護生態環境,是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是每一個國家和政府機構基本的職能,我們要從國家戰略高度定位生態安全。要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生態安全一旦遭到破壞,不僅影響經濟發展,而且直接威脅人類最基本的生存條件。特別在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下,人流、物流、信息流每日都在快速流動,各個國家相互依賴,一國或一個地區發生重大生態危機將不可避免地“殃及池魚”。生態文明始於心,生態安全踐於行。生態、健康、和諧的地球家園需要我們共建,人類福祉需要我們共享!
圖書目錄
前言
一、綜述
年度報告:綜述2011
攜手共建全球生態安全
搭建歐亞各國創新經濟和高科技合作的橋樑
共享歐亞國家的繁榮與生態安全
共同促進全球平等、公平地分享發展成果
用包容之心促進歐亞國際合作
氣候變化對島國的挑戰
中國環境立法與生態安全轉向
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維護生態環境安全
中國水資源安全及跨界水系合作
從四個層面加大生態安全、生態文明研究
樹立綜合性、全球大視野的生態安全觀
基於“天人合一”的可再生城市建設理念
二、專題
日本核泄漏:核能開發凸顯安全瓶頸
糧食危機——無聲的海嘯
食品安全:且看中國如何破題
極端天氣頻現:天災?人禍?
海上原油頻泄誰之過?
內澇,城市的一大夢魘
遠離火災,拯救森林
重金屬污染,可怕的“隱形殺手”
“70億寶寶”吹響採取行動的號角
三、大事記
2011年度國際生態安全大事記
四、附錄
附錄一:全球亟須保護的237個地方
附錄二: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介紹
附錄三:國際生態安全合作組織主席團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