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上半年阜陽市園區發展報告

(2008年)以來,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全市工業園區現場會、參觀匯報會精神,將園區作為招商引資的主要載體、工業突破的重要平台,精力優先保證、生產要素優先配置、問題困難優先解決、服務協調優先到位,使全市園區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良好勢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上半年阜陽市園區發展報告
  • 出口交貨值:2500萬美元
  • 總產值:106.7億元
  • 工業總產值:62.9億元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上半年,我市園區克服巨觀經濟環境趨緊、手足口病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抓存量、促增量,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06.7億元,同比增長29%。省級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62.9億元,占全市園區的59%,同比增長36.6%。縣域園區實現工業總產值81.6億元,占全市園區的76.5 %,同比增長28.6%。阜南工業園區、潁東工業集中區分別增長2倍、1倍以上。 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2億元,占全市園區的16.1%,同比增長21.5%;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6億元,增長23.1%;工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23.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億元,增長18.4%;出口交貨值2500萬美元,增長8.7%。企業實力進一步提高,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巨邦香料、康偉蒜製品、家和興食品、福泰製衣、瑞豐鞋業、同創食品等企業產量、出口額均居全省同行業前列。阜陽工業園區有8家企業為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企業被省科技廳評為“安徽省民營科技企業”稱號
園區規模繼續擴大
截止6月底,全市園區建成面積39.76平方公里,比上年底擴大10.02平方公里。平均每個園區建成面積2.5平方公里,比上年底擴大0.63平方公里。省級園區建成面積30.96平方公里,比上年底擴大7.52平方公里。阜南工業園區建成面積5.23平方公里,居各縣市區第一。阜陽工業園區一期2.2平方公里開發完畢,正在實施二期建設,形成了“三縱三橫”的發展框架。
基礎設施建設加快
各地按照超前謀劃、配套齊全、一步到位的思路,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加大以道路為主,包括電力、供水排水、綠化亮化、標準廠房等在內的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各園區承載能力明顯提高。上半年全市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58億元,同比增長25%;省級園區完成基礎設施投資4.41億元,同比增長24.3%。界首市共投入資金1.07億元用於園區建設,居各縣市區之首。西城園區10KV電力專線改造、供水管網、開源路、劉腰路亮化工程相繼建成;田營園區華鑫大道建成通車,35KV電網改造試運行,污水處理站項目正抓緊建設;光武園區綠化、亮化、金光大道管網等7項工程相繼開工。太和縣基礎設施投資增長90.9%,增幅居全市第一。太和經濟開發區投資1680萬元的經一路已開工建設,全長2460米的工業大道西段延伸工程已完成拆遷補償和工程招投標;城關鎮工業園下水道、花池、花帶、路燈等工程建設加快。
招商引資成效顯著
各園區不斷創新招商方式,積極採取會展招商、以商引商、小分隊招商等,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全市園區引進資金20.6億元,同比增長59.1%;新批准入區企業122個。省級園區引進資金16.7億元,增長56%。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批准入區項目22個,協定投資9.3億元;引進資金6.9億元,增長55%。潁東工業集中區引進資金1.13億元,增長182%,增幅居全市第一;阜南工業園區引進資金3.35億元,增長1倍以上。引資質量明顯提高。各地園區突出發展工業,引進的項目基本都是工業項目。一批大項目入駐園區。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引進投資億元以上項目4個,阜陽循環經濟園區引進投資5000萬元以上項目6個,潁東工業集中區引進了投資1.6億元的安徽麥德發食品生產項目。阜陽工業園區力抓現有企業增資擴股。阜陽市華普消防器材有限公司在鞏固一期投資的基礎上,擬新建消防車改裝生產線現已報國家公安部審批;阜陽市汽車配件廠在原來生產的基礎上加大對江淮汽車配套產品的配比額度,並著手開發新產品
項目建設進展順利
各地按照簽約項目抓開工、開工項目抓進度、在建項目抓投產的要求,積極推進項目建設。有的地方建立並嚴格落實領導幹部包聯項目制度。重大項目分別由幾大班子領導包聯,實行“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班人馬、一套制度、一筆經費”的工作機制;有的嚴格落實責任制,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監督檢查,將項目工作完成情況列入綜合考評體系,做到一月一匯報、一季度一巡查講評、半年一小結通報、年終進行總結表彰;有的全程幫助企業落實土地等建設條件。全市園區建成投產項目97個,在建項目284個。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重大項目進展順利。鑫科賢疫苗生產項目已取得藥品生產許可證,開始試生產;鄂爾多斯50萬件羊絨針織項目正式投產;新海工貿洗衣機項目建成投產,三期工程主體廠房正抓緊建設。
特色產業加快形成
各地依託區位、產業、資源、市場等優勢,形成一批特色園區。界首四個循環經濟園、阜陽循環經濟園按照一園一業的思路,明確主導產業,突出發展再生鉛、再生塑膠再生金屬、再生繩網、建材等產業。注重引進規模大、帶動力強的龍頭企業,引進同類或上下游相關企業,拉長產業鏈條,促進相關企業集中、產業集聚。
開發效益進一步提升
在生產經營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經濟效益同步增長。全市園區實現稅收3.96億元,增長32.3%;從業人員10.96萬人,比上年底增加1.38萬人。省級園區實現稅收2.66億元,增長26.4%。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實現稅收1.15億元,增長7.7%。園區的發展帶動了周邊農民的就業,促進了農民增收。各園區堅持節約集約利用土地,抬高入區門檻,單位面積投資強度得到提高。潁東工業集中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970萬元、增長117%,單位面積投資強度超過100萬元/畝。
應該看到,我市園區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園區缺乏金融、科技和中介服務機構,服務內容和質量有待提高;人才匱乏,缺少高素質的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基礎設施融資渠道不多,區內中小企業貸款困難;入區企業質量普遍不高,缺乏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帶動力強的大企業;企業關聯度不高,已有的產業規模不大,未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基礎設施仍不完善,道路及配套、污水處理、集中供熱、垃圾收集處理等設施需加快建設。
下半年工作建議
下半年,我市園區應認真分析面臨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採取更加有力舉措,加快推進園區建設和項目落地進度,推動全市園區經濟邁上新台階。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支持現有企業做大做強
大力支持現有企業加快發展,指導企業提高管理水平,加強技術創新,儘快做大做強。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採取資金支持、貸款扶持、政策優惠等方式,增強企業市場競爭力。組織加強銀企合作對接,協調金融等有關部門搞好優質服務,使企業最大限度釋放生產能力。
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
完善基礎設施,切實提高園區基礎設施承載力、產業集聚配套力和招商引資吸引力。保持基礎設施較高水平的投入強度。加快道路建設,儘快形成路網框架結構,同步配套建設水、電、通訊、管網、綠化、亮化工程,使建成區達到“五通一平”以上。加強標準廠房建設,滿足大量中小企業及時入駐的需要。創新融資方式,動員社會各方力量,推進污水處理、垃圾收集轉運處理、集中供熱等公共設施建設,切實解決園區產生的廢水、廢氣、廢物問題。
三、破解發展難題
一是破解土地難題。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和用足用活政策並舉。提高項目入區門檻,落實園區投資強度最低標準制度;對取得土地使用權後閒置2年以上的,依法予以收回;對進入產出期的項目,鼓勵增資擴股,實行無地招商。綜合運用建設用地增減掛鈎和土地置換政策,抓好土地收儲出讓工作,緩解用地指標不足矛盾。優先保證保障園區工業項目和基礎設施用地,特別是“861”和“6611”項目用地;優先考慮工業企業擴大規模時的用地。為大項目落地預留好發展空間。簡化園區用地報批手續,提高辦理效率,縮短辦理時限。規範用地行為,嚴禁擅自變更土地用途。完善征地補償機制,積極穩妥做好征地拆遷和民眾安置工作,切實維護被征地農民的合法權益。
二是破解資金難題。強化園區經營理念,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市場運作、以商引商”的方式, 引導銀行信貸、土地出讓收益、財政資金投入園區建設。堅持財政資金向園區傾斜,切實加大各級財政對開發園區建設的投入力度。按照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組織有關部門負責電力、建設、通訊等設施建設維護。創新擔保方式,用好開行貸款,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和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有序組織商業開發,籌措土地出讓收入用於園區建設。
三是破解環保難題。嚴格執行節能降耗、污染減排“三同時”制度,凡違反國家產業政策、不符合園區總體規劃和清潔生產要求,可能造成環境污染或生態破壞的項目,一律不批准進入園區。大力發展循環經濟。落實循環經濟發展的稅收優惠等各項政策,積極爭取國家資金支持。
四、繼續最佳化投資環境
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形成服務園區企業發展的合力。完善園區管委會的內設機構,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意識和水平。實行“一站式”服務、“一票制”收費,努力提高服務效能,營造親商、安商的寬鬆環境。加強對企業的融資、科技、人才、信息、市場和勞動用工等方面的服務。發展現代物流,完善倉儲、運輸、生產、生活服務設施。減少和規範對園區企業檢查收費。堅決打擊強裝強卸、強攬工程等行為。
五、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切實解決項目落地問題,提高招商成功率。創新招商方式,實行領導招商、會展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招商,增強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堅持勞動密集型、技術密集型企業並重。依託產業優勢、資源優勢和骨幹企業開展招商,重點引進科技含量高、產業關聯度大、帶動作用強的大企業、大集團,延伸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形成產業集群。抓住在談在手項目,盯住不放,力爭新簽約一批項目。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積極上新項目。
六、加快項目建設
對進入園區的項目,優先列入市“6611”工程,並推薦列入省“861”行動計畫,在項目布局、政策優惠、土地供應和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開工一批項目,建成投產一批項目。對簽約項目加大協調力度,解決好註冊、用地、基礎設施配套和施工等方面的問題,促其及早開工建設;對在建項目,加強外部協調,最佳化施工環境,爭取早日建成投產;對已運營項目,實行跟蹤服務,促其達產增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