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海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到2006年末,地區生產總值(新口徑)實現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地區財政收入實現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億元,比上年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7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6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3%和10.7%。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社會經濟發展指數測評中排名第57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7年海城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7年
  • 地點:海城市
  • 類型: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2007年政府主要工作,

2006年政府工作回顧


2006年是我市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們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一手抓發展,一手抓民生,較好地完成了市六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良好開局。到2006年末,地區生產總值(新口徑)實現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9%;地區財政收入實現18億元,比上年增長17.1%;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39億元,比上年增長23.1%;固定資產投資完成84億元,比上年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78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56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1.3%和10.7%。在2005年全國百強縣(市)社會經濟發展指數測評中排名第57位。
(一)園區和項目建設勢頭強勁。一是拓展發展空間。實施產業集群化、企業園區化發展戰略,確立了“一帶、兩區、八園”的發展架構,高標準完成園區發展規劃編制,規劃總面積達71.26平方公里。全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7506萬元。制定出台企業進駐園區的鼓勵政策,全年新入園企業56家。二是推進項目建設“四個一批”工程。全年實際開竣工項目148個,建成投產77個,其中超億元項目25個,超5億元項目5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02家。紡織工業園區翔鷺化纖二期工程4.5萬噸高模低縮工業絲和3萬噸帘子布項目開工建設,計畫投資2.73億美元,爭取國家開發行貸款14億元,投資規模、產品檔次、科技含量均創我市歷史新高。惠豐精細化工工業園有機顏料、味邦集團60萬支膠原酶製劑、廣盛食品深加工等項目順利開工;紡織工業園翔鷺化纖一期工程3萬噸差別化滌綸纖維、惠豐精細化工工業園高檔著色劑染劑黃、西洋集團30萬噸鎂制黑球生產線、後英集團5萬噸新型複合鎂鈣鋯磚、銀峰公司風力發電設備等重點項目建成投產;華宇集團鎂砂粉塵再利用、中興集團鎂製品廢料再利用等項目順利推進。繼續推進“萬村千鄉”工程,新增城鄉便民連鎖店147家,西柳服裝市場綜合配套工程順利實施,南台箱包市場綜合整治全面啟動。
(二)對外開放質量明顯提高。實現招商領域從生產領域向多領域轉變,招商項目從粗加工型向精深加工型轉變,引進外企從一般企業向國際知名大企業轉變。香港中基發展有限公司河濱花園房地產開發項目一期工程順利竣工;鑫榮集團與波蘭ZM公司合資高新耐火材料、北海集團與日本紙滑石株氏會社合資的無機粉體填料等項目竣工投產;德國雷發公司與牌樓鎂礦合資的鎂製品深加工項目、義大利意米法比公司與艾海滑石有限公司合資的滑石添加劑項目順利推進。新批利用外資項目27項,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實現6861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74.4%;爭取內資45億元,比上年增長150%;出口創匯實現2.6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6%;到境外投資企業新增3家。
(三)新農村建設快速起步。農業實現歷史性大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62萬噸,蔬菜產量達74.2萬噸,發放糧食直補資金3227萬元。實施新農村建設示範工程,確定新農村建設20個示範村和20個先進村。完成了西柳、南台等5箇中心鎮和部分典型村規劃。開展“百家企業幫百村”工程,有130家企業與120個村建立幫扶關係。實施鞍羊路設施農業示範帶和海岫路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完成沿路環境整治,建成溫室大棚486棟,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0家。落實超級稻種植面積10萬畝,農民因此增收1767萬元。完成鎮村油路改造工程44.1公里。建成大型秸稈燃氣站4座。新建標準化養殖小區40個。改造農村衛生廁所636座。解決了全市15個行政村2.3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
(四)基礎設施和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全面啟動全市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完成了海城河第二道橡膠壩主體建設,實施了一期工程沿河北岸綠化、硬化、美化;投資6567萬元實施城鄉路網改造,完成了海耿路、城市北出口、站北路、哈大路過境段、繁榮路南段、海城橋、劉家台渡口等重點路橋建設改造工程。開工建設了瀋大高速公路南台出口引線工程;實施城市供水改造工程,解決了城區部分居民和企業用水難問題;實施市區集中供燃氣改造工程,完成3075戶燃氣用戶管網配套工程;制定實施《海城全國生態市建設總體規劃》,完成礦山生態恢復70公頃,關停超標排污企業6家;依法對銘聖等5個小區85戶居民實施行政拆遷,有效解決了城市改造“動遷難”問題;全年完成造林6.4萬畝,植樹818萬株。
(五)一批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一是破解制約項目建設的電力、土地和資金等三大瓶頸性問題。科學調配用電指標,爭取電力部門支持,擴建了王石50萬變電所、新建了英落一次變、英北二次變、牌樓代家二次變,為根本緩解海城用電緊張奠定了基礎;通過調整規劃,盤活存量,解決企業建設用地170公頃;加強與國家、省開發行、鞍山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合作和聯繫,成立了開發性金融合作辦公室和銀通投資擔保公司,有效激活了海城金融市場,我市和外埠金融機構紛紛投資海城,全年共為企業貸款65億元。二是實施了“三大工程”。籌集資金1850萬元,依法平穩取締了市區客運三輪車,有效改善了城市交通環境、城市秩序和面貌;實施了政府拆遷、淨地出售工程;礦山集中整治工程全面啟動,開展了打擊取締“黑礦”、停產整頓重燒鎂、治理礦石運輸車輛超限超載等行動,礦產資源整體效益明顯提升。三是積極化解熱點問題。深度推進國有糧食企業改革,基本實現了人員、資產和債務重組;取締了新東、黎明兩處馬路市場;組建了交通集中整治管理辦公室,建立了交通秩序管理長效機制;深入推進暢通工程,在市區主要交通幹線安裝隔離帶、護欄,增設電子燈控裝置,有效解決了城市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經省交通安全委員會驗收達到C類城市二等管理水平;集中開展打擊“黑車”專項行動,強制銷毀報廢車輛348台;全面落實分級結訪、責任追究、領導包案制度,落實重大決策信訪評估制度,原海城滑石礦、永剛集團等一批重點歷史遺留問題妥善解決,信訪總量比上年下降15.6%;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健全完善安全生產監督網路,全面加大隱患排查力度,有效預防了馬風孔馬滑石礦等多起重大傷亡事故發生,安全生產態勢平穩。
(六)民生工程紮實推進。對原海城滑石礦、工具機廠等五家困難企業的2871名職工進行了政策性安置;實施就業再就業工程,城鎮實名制就業16312人,三輪車取締後殘疾車主已全部落實就業崗位,援助“零就業家庭”582戶600人;清理拖欠農民工工資246.6萬元;完成養老保險擴面14828人,全市參保職工達11萬人,全年社會養老保險費收繳2.2億元,確保了全市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提高全市248家企業27822名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補發金額為3300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全面推開,參合率達到85%,開辦了中心醫院惠民病房,全年共為患者減免醫療費用336萬元;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1883.7萬元;成立了慈善總會,募集慈善資金525萬元;加強城鄉貧困人群救助,全年為低保戶建房216座,新建、改擴建敬老院8所;新增和調整公交線路10條,新增公車輛35台,有效緩解了三輪車取締後市民出行難問題;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加強社會治安綜合體系建設,刑事案件發案率比上年下降6.4%,其中,命案發案率下降20.4%,鎮區公安、檢察、法庭、司法和村委會聯動的維穩防範“四加一”工作模式得到公安部認可。
(七)社會各項事業協調發展。實施科技項目60項,研發科技項目獲省級科技進步獎5項、鞍山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推廣專利20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29家,三魚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稱號;全面推進“雙高”普九工作,建成了博興、南台兩所高中,實現了高中擴招1000人目標,撤併17所農村國小,建成騰鰲、南台、耿莊三所九年一貫制學校;進一步完善了市、鎮、村三級預防保健網路,農村突發公共衛生應急體系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有效控制了麻疹疫情在我市的傳播,建立了39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全市城鄉社區服務覆蓋率達到90%,新建了海城市第三人民醫院,有效解決了我市東部山區民眾就醫難問題;海城高蹺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海城喇叭戲、皮影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吸引社會資金實施了海城體育場環境改造工程;落實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全年共為2059人發放獎勵資金123.5萬元;創辦農業互動點播頻道,拓寬了農民信息渠道;婦女兒童工作順利通過國家、省市婦女兒童發展規劃中期評估驗收。人民武裝、廣播電視、人防、外事、民族、宗教、檔案、旅遊等各項事業得到協調發展。
(八)政府執政能力不斷增強。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公務員法》,規範行政許可事項和執法主體,轉變政府職能,推行政務公開,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顯著增強。改革項目建設審批辦法,擴大市規劃委員會審批管理範圍,實現了建設項目集中審批。開展財稅專項推進,進行了稅源調查評估分析,合理調整稅負,清理漏征漏管戶2000多戶,稅收實現14.8億元,比上年增長20.3%,淨增加2.5億元。大力降低行政成本,實施了行政事業單位車輛統一保險和定點加油,特別是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口數量,今年財政供養人員比去年淨減少472人,減少工資支出850萬元。繼續開辦《市長熱線》節目,及時解決了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主動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和民眾的社會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和建議43件,政協委員提案130件,辦復率達100%,滿意率達98%以上。“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啟動。順利推進了15個專項工作,向民眾承諾的十一件實事全部完成。深入開展反腐倡廉,政風行風日趨好轉。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搶抓機遇,迎難而上,經濟和社會實現了新的突破,在科學發展、規範發展的道路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是市委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政協依法監督,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給予政府工作鼎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駐海部隊指戰員和武警官兵,省市直單位、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境內外投資者、建設者以及所有關心海城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問題和矛盾,主要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仍比較突出,粗放型增長方式還沒有得到根本轉變,資源浪費、環境污染問題仍比較突出;財政實力仍然不強,一些想做的事情還沒有做好;社會保障能力相對較弱,部分民眾就業及生活還有很多困難;執法和服務環境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企業和民眾還有不滿意的地方等等。對於這些問題,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加以克服和解決。

2007年政府主要工作


2007年是我市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也是本屆政府任期的最後一年。實現“到2010年經濟總量翻番,一般預算收入達到20億元,百強縣進入前50名,在全省新農村建設中起示範作用”的宏偉目標,任重道遠。按照市委七屆三次全委會議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為指針,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搶抓雙重機遇,做強支柱產業,壯大縣域經濟,科學快速發展”的思路,堅持一手抓空間,一手抓項目,加速經濟結構調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高度關注民生,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實現經濟和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全面建設和諧海城。
2007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318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地區財政收入21億元,比上年增長16.9%;財政一般預算收入8.6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固定資產投資101億元,比上年增長20.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3億元,比上年增長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6200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0.3%和10.7%。
為實現上述目標,2007年重點抓好以下九方面工作:
(一)推進園區和大項目建設,加速產業提檔升級
加快園區建設。推進“一帶、兩區、八園”總體規劃實施,加快園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明確功能分區,科學規劃項目。重點開工建設海城經濟開發區世紀大道、前石變電所、甘泉一次變電所、牌樓和八里鎂製品加工園兩個二次變電所、馬風菱鎂滑石加工園變電所增容改造等配套設施。實施“遷村騰地”工程,充分利用礦區污染、板結及閒置土地,實現園區空間拓展與改善民眾居住環境同步協調推進。對園區內外企業發展實行不同政策,促進企業向鞍海新經濟帶、海城、騰鰲兩個經濟開發區、紡織工業園、惠豐精細化工工業園、牌樓鎂製品加工園等重點園區集中,今年新開工項目入園率要達到70%以上。
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穩步實施“四個一批”工程,全年投資超千萬元項目300個,其中,超億元項目95個。年內開竣工項目達到150個,總投資額達到190億元。積極謀劃紡織工業園區千萬條輪胎、尼龍66工業絲、全鋼絲帘子布項目,推進韓國大邱紡織企業投資組合項目,加快翔鷺化纖二期工程建設,力爭建成中國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重點推進西洋、峰馳50萬噸冷軋薄板等項目,開工建設後英新型複合鎂鈣鋯磚二期工程、北方鋼管三期工程等項目,實現惠豐化工工業園有機顏料、後英尾礦加工、味邦60萬支膠原酶製劑、天天乳業物流中心和休閒食品深加工等大項目竣工投產。
加速產業提檔升級。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立西洋、後英、北海、艾海等企業研發中心。扶持北海、中興、正昌、東越製衣等技術創新型、資源節約型和產業延伸型企業做大做強。培育正昌醫用鋼絲繩、艾海塑膠薄膜專用料等一批自主研發的高附加值名牌產品,力爭打造2箇中國馳名商標。積極引進陶瓷項目,振興我市傳統產業。打造工業龍頭企業,爭取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工業企業達到40家,其中,10億元以上5家;壯大農事龍頭企業,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率,年內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5家;完成南台箱包市場提檔升級,推進西柳市場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和功能完善,提高市場產業帶動能力。科學規劃城市商業發展布局,籌劃建設海城首家五星級酒店,著力推進“萬村千鄉”等三大工程,繁榮發展現代服務業;圍繞牛莊古鎮、高蹺秧歌、析木石棚、白雲山等文化旅遊資源,創新載體,打造品牌。加快河濱公園休閒娛樂觀光帶規劃建設,推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
(二)加速新農村建設,統籌縣域經濟發展
突出發展現代農業。將發展現代農業做為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來抓,著力改造傳統農業,切實轉變農業增長方式。重點加快鞍羊路設施農業示範帶建設,建成日光溫室大棚1000棟。以中小鎮被確定為鞍山市設施農業示範鎮為契機,發展溫室大棚1200棟。加大海岫路特色農業產業帶建設,重點發展棚菜生產和中草藥繁育基地建設。加強良種普及,年內推廣超級稻5萬畝。推廣農業機械化耕作,全市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4%。實施標準化生產,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和檢測面積達到140萬畝以上。強化畜牧業投入品監管,實現無規定動物疫病目標。
搞好鎮村規劃建設。因地制宜搞好村鎮規劃,完成100個行政村的規劃設計。強化公共財政向農村尤其是東、西部傾斜,鼓勵工業、社會及外來資本投資新農村建設,以“兩建、四清、六改”為切入點,完成37.3公里村通油路工程,再解決農村2.4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開展百村衛生競賽活動,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
創新建設模式。擴大“百家企業幫百村”覆蓋面,啟動軍民、村校、乾群共建活動,藉助開發行扶持,探索創建“金融單位+公司+農戶”的投融資體系。堅持典型引路,推動20個示範村和20個先進村建設,帶動40個落後村加快發展。
促進農民增收。落實國家各項惠農政策,做好糧食直補資金髮放。加強農業技術培訓和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全年培訓並轉移農村勞動力8000人。扶持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壯大農民經紀人隊伍,擴大訂單農業生產規模,多渠道促進農民增收。
(三)擴大對外開放,推動經濟向國際化、現代化轉變
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面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過渡期結束的新形勢,堅持域內域外並舉,引資引智並重,圍繞我市主導產業,加大對港台、日韓、歐美及長三角、珠三角招商力度。發揮民營企業招商引資主體作用,引導和扶持民營企業與國內外大公司、大集團和科研院所合資合作。推進與英國美頓、美國阿爾肯、瑞士歐米亞等公司的合作項目,抓好紡織工業園、惠豐精細化工工業園、西柳、南台專業市場及城市建設改造項目的招商引資工作。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0項,外資調入8000萬美元,爭取域內資金56億元。
提高出口創匯能力。積極鼓勵各類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年內新增出口自營權企業30家。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和檔次,增加高附加值礦產品、紡織服裝、化工機電產品及農產品出口,全年出口創匯2.7億美元。
實施“走出去”戰略。充分利用國內國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鼓勵有實力企業到國外投資辦廠,對外工程承包及勞務合作。
(四)強化財源建設,穩步提高政府財力
做強做實財政。以建設公共財政為目標,不斷拓寬財稅渠道。加快新項目向新財力轉化,提高礦產資源綜合開發效益,擴大城市土地資源經營收益,促進國有資產有效整合。全年實現稅收17.6億元,努力打造5個稅收超億元鎮,其中,2個稅收超兩億元鎮。
加強財稅征管。繼續實施財稅專項推進,強化稅源監控,做好納稅評估和稅收核查,確保稅收足額入庫;合理調整稅負,實現公平納稅;開展稅收普查,堵塞征管漏洞,加大房產稅、資源稅征管力度,依法嚴厲打擊偷逃騙稅行為;強化非稅征管,堅持以票管費,嚴格收費減免,確保應收盡收。
嚴格控制支出。深化財政體制改革,推進公務員工資制度和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推行“鎮財市管鎮用”改革試點;嚴格控制財政供養人口;深度推進國庫集中收付制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拓寬政府採購範圍;控制和壓縮非剛性支出,有效降低行政成本。
(五)建設和管理並舉,全面增強城市活力
完善城市規劃。按照“北靠鞍山,拉開骨架,拓展空間,提升品位”的思路,完成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推進政府拆遷、淨地出售,加快城市開發改造建設步伐。
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改造厝石山公園;繼續實施海城河城區段綜合整治續建工程,開工建設第三道橡膠壩;實施北關廣場周邊地區綜合改造工程;完成瀋大高速公路南台出口引線工程,完成市區內站南路等6條路段改造、大盤線中修改造、新後線大修和鐘李線中修工程;完成玉皇山水廠改擴建、西響深井配套工程及過河管線維修、開發區水源深井建設、老樓管網改造和水錶出戶工程;繼續推進市區老樓房供暖設施一戶一閥改造;實施市區集中供燃氣改造工程,力爭年內完成1萬戶。
加強城市管理。拓寬城市管理層面,探索和實施市、區二級管理模式。清理城區內違章建築,加強牌匾、廣告管理。強化小區物業規範化管理。堅持依法拆遷,確保城市改造順利進行。
(六)開展“項目環境年”活動,切實最佳化項目發展軟環境
進一步改進服務。完善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建設,繼續清理行政許可事項,簡化審批環節,加快與省改革擴權試點政策相銜接。充分發揮項目代辦視窗作用,深入推進企業“保姆式服務”。建立健全公共行政服務體系,確保騰鰲、西柳、南台、八里和牌樓5個鎮區便民服務中心在上半年全部完成。
規範執法行為。明確執法主體,嚴格依法行政,切實解決執法不嚴、執法不公和執法隨意性的問題;堅持文明執法、規範執法和服務執法,深入開展打擊“黑車”專項行動,淨化交通運輸環境,有效遏制“五亂”現象,實實在在維護企業和投資者的利益。
拓展金融平台。充分發揮開發性金融合作辦公室作用,加強同國家開發行合作,做好項目篩選、儲備、申報及3000萬元以下項目評審和貸後管理工作。推進銀通投資擔保有限公司增資工作,密切同其它金融機構聯繫,拓寬融資渠道。
整頓規範菱鎂、滑石資源開發秩序。嚴厲打擊非法盜採、亂采濫掘、污染環境、安全隱患嚴重的資源開發行為,有效整合資源,促進小礦向大礦集中,資源向精深加工企業集中。建立長效監管機制,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成長優勢轉變。
(七)高度關注民生,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推進棚戶區改造。對關帝廟、印刷廠、新立橋到黎明菜市場等地區進行改造,拆遷面積40萬平方米,力爭年底前部分居民順利回遷。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救助體系建設,實現城鄉困難群體動態管理,應保盡保;發揮海城慈善總會作用,加大扶貧幫困力度;完成農村6所敬老院改造;籌集資金150萬元,為貧困戶建房200座;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努力消除“零就業家庭”,年內實名制就業達到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鞏固社保擴面成果,年內養老保險擴面5000人,醫療保險擴面4000人;組建海城技工學校,解決我市技工人才缺乏問題;建立城市合作醫療保險制度,為困難企業職工提供醫療保障;探索失地農民保障辦法,維護民眾長遠利益。
加強公共安全。推進社區和農村兩大警務建設,提高聯動應急效能,提升社會治安防範能力,推廣“四加一”聯動維穩防範工作模式,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推進“省級平安市”建設;完善重大疫情報告和監管機制,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繼續加大以礦山安全生產為重點的高危行業專項整治力度,強化安全生產責任追究,防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健全重大決策信訪評估制度,完善分級結訪、領導包案、市級領導接訪等工作制度,從源頭上預防和化解矛盾。
改善生態環境。圍繞生態市建設,做好東部礦區植被恢復工作,年內造林4萬畝,植樹500萬株。深入開展以水污染和煙塵污染為重點的環保綜合整治,完成感王污水處理廠主體工程。加強對有放射源企業、危險廢物企業監管,確保環境安全。
(八)繁榮社會各項事業,推進社會協調發展
全年實施科技項目55項、專利15項;推進“雙高”普九,促進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發展職業教育,大力培育適用型人才,調整教育布局,合併10所農村國小,籌建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做好文化館的新建和文史館的籌建工作;實施“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打造數位電視傳輸平台;繼續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門診補償制度,對低保戶、貧困戶實行二次補償,合作醫療資金利用率達到85%以上;推進南台鎮國家級衛生鎮和中小、騰鰲兩個省級衛生鎮創建工作;開展“生育關懷行動”,穩定低生育水平。做好武裝、婦女兒童、廣播電視、人防、外事、民族、宗教、檔案等項工作。
(九)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不斷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堅持為民執政。推進政府管理創新,更多地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經濟活動。創新政府工作流程,提高機關運轉效率和工作效能。創新社會誠信體系,推進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首問負責制。創新公共服務機制,以解決民生問題為重點,認認真真察民情,誠誠懇懇聽民意,實實在在幫民富,兢兢業業保民安。今年繼續推進10個專項工作,並繼續為民眾辦好10件實事。
堅持依法行政。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審制,全面推進政務公開。進一步健全專家諮詢、社會公示與聽證、決策評估、重大事項集體決策等制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五五普法”工作。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和建議、意見、批評及政協提案。
堅持廉潔從政。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倡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堅持真理,敢於負責的精神,廣泛深入實際,密切聯繫民眾,樹立榮辱觀,保持先進性。厲行勤儉節約,力戒鋪張浪費和奢靡之風。強化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樹立政府嶄新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藍圖鼓舞人心,目標催人奮進。我們將在中共海城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人大、政協的依法和民主監督下,緊緊依靠全市百萬人民,克服困難,勵精圖治,確保在屆滿之時,向全市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使我市的經濟更加發達、環境更加秀美、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幸福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