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9年6月24日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有3次大沽戰鬥。 第一次發生在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集大小艦艇26艘、侵略軍2700名,陳兵白河之外,向直隸總督譚廷襄發出照會


,限2小時內交出炮台,接著發炮轟擊。大沽是天津門戶,南北兩岸有4座炮台,守軍奮起反擊,傷敵艦3艘,斃傷敵軍八、九十名,清官兵400餘人殉國,由於譚廷襄逃跑,炮台失陷。侵略軍進逼天津,清朝被迫簽訂中英、中法《天津條約》。聯軍退去。第二次發生在1859年(清鹹豐九年)。鹹豐帝派僧格林沁整頓大沽防務,炮台得到加強。6月20日,英法美三國代表率規四艘、官兵2000餘人為《天津條約》批准書在京換文抵達白河口外,清政府告誡大沽已“節節設防,如輕易入口,恐致誤傷”,要他們改由北塘進京。侵略軍拒絕,堅持打通白河,經津赴京。6月25日(五月二十五日),英艦隊司令何伯襲擊大沽,增格林沁還擊,擊沉敵艦5艘,斃傷敵近500人;侵略軍狼狽退去。第三次發生在1860年,炮台失陷,天津門戶被打開,8月24日英法聯軍侵占天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