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2年12月29日

顧炎武(1613-1682)初名繹,字寧人,後更名炎武,號亭林,江蘇崑山人。生平學問淵博,對典制掌故,天文地理,經史、金石、書法、音律,訓詁學等都很精通,著有《音學五書》、《求古錄》等諸多文集。《書札》是顧炎武書信之一,筆意古樸茂密,沉厚有韻,為世所重。 顧炎武是我國明清之際著名的經學家、思想家。一度避仇於南京鐘山(蔣山),曾隱姓埋名叫蔣山傭;因他家鄉有個亭林湖,後世學者又稱他為“亭林先生”。 顧炎武14歲進縣學讀書期間,和同鄉好友歸莊(文學家歸有光的曾孫)參加了復社。顧炎武在復社中敢說敢為,不拘泥於封建禮教,被一些守舊的人視為“狂”,嘲笑為“歸奇顧怪”。 1644年清軍入關,當時我國南方建立一些“小朝廷”企圖與清廷抗衡。1645年春,顧炎武曾被薦入南京弘小朝廷任兵部司務,他準備了《軍制論》、《形勢論》、《田論》、《錢法論》等作為興復大計,希望得到採納,但當他發現小朝廷混濁失去人心,便辭官回鄉。在故鄉,他加入甲史上有名的“蘇州抗清鬥爭”。抗清失敗後,顧炎武家破人亡。他只好剪髮改裝,扮作商賈,往返於長中下游和淮安等地。 1655年,顧炎武被當地官僚地主誣告“通海”逮捕入獄,在友人相助下出獄。從1657年他初到山東至1677年他告別山東,他的足跡幾乎踏遍了山東各地,並參與修訂《鄒平縣誌》、《德州志》、《山東通志》,還完成了其巨著《肇域志》的山東部分。1677年他應友人之邀,入陝西,居於華陰,杜門不仕,拒修《明史》,致力於其畢生巨著《日知錄》和《天下郡國利病書》。 1682年正月初八年邁體弱的顧炎武訪友準備回歸華陰時,不幸落馬墜地,次日溘然長逝于山西曲沃。 《日知錄》是顧炎武從青年時代開始積累資料,花了30多年心血完成的讀書筆記。《日知錄》l670年初刻於淮安。晚年的顧炎武檢討舊作,作了大量的增補,擴充成20多卷,內容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教育、科技、哲學、宗教、歷史、法律、經學、文學、藝術、語言、文字、典章制度、天文地理等廣闊的領域。取“日知”二字,反映了顧炎武治學之認真。《天下郡國利病書》是其27歲科場失意後就著手撰寫的資料性較強的經濟地理巨著。《日知錄》和《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奠定了顧炎武在我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同時代的人和前人相比,顧炎武的學術成就是多方面的。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顧炎武的這一名言影響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