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

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

《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是2018年6月1日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10000個數學難題”海洋科學編委會。

基本介紹

  • 書名: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
  • 作者:“10000個數學難題”海洋科學編委會
  • ISBN:9787030570871
  • 頁數:1173頁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8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 叢書名: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10000個科學難題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是《10000個科學難題》中的一卷,也是相對獨立的專業書。《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介紹了海洋科學領域各個學科的重要科學難題,包含了國內外新科學進展及學科前沿內容,對於了解海洋科學的未解之謎、啟發學者的創新性探索,開啟未來的研究方向有重要價值。《10000個科學難題-海洋科學卷》內容新穎,撰寫深入淺出,充分考慮了非本專業的人員能夠讀懂,有利於獲取學科交叉的知識,適合於科研人員、研究生、大學生學習使用,也適合有興趣的高中生選讀。

圖書目錄

《10000個科學難題》序
前言
物理海洋學
海洋拉格朗日擬序結構 詹海剛 黃高龍 (3)
能否構建統一的方程組來描述海洋多運動形態及其相互作用? 王如雲 戴德君 (8)
天文引潮力的長期變率對海洋混合強度及地球氣候系統的影響 彭世球 陳淑敏 (11)
潮齡的產生機理 方國洪 徐曉慶 魏澤勛 (14)
風生環流與熱鹽環流有何聯繫? 林霄沛 楊俊超 吳寶蘭 (18)
深海熱鹽翻轉環流的時間尺度由什麼決定? 謝強 (21)
深淵環流是深海熱鹽環流的一部分嗎? 謝強 (25)
究竟是什麼力量使大洋熱鹽環流繞地球流動? 管玉平 (29)
深海環流的高頻變化及機理 王桂華 (32)
海洋鹽度在全球水循環中的作用 王鑫 (35)
海底熱液噴發誘導的海水混合 董昌明 高曉倩 (39)
海洋渦旋在潛沉與浮露過程中的作用 許麗曉 劉秦玉 (43)
內孤立波形成機制與預測 黃曉冬 (46)
海洋中尺度渦旋與內孤立波的相互作用 謝皆爍 蔡樹群 (50)
海洋中小尺度過程及其能量串級機制與效應 劉志宇 林宏陽 (54)
什麼因素控制地中海渦的旋轉和移動? 趙進平 (58)
海洋次中尺度過程對大尺度過程的反饋及參數化 彭世球 錢鈺坤 (62)
海浪如何影響海氣通量? 趙棟樑 (65)
白冠破碎所耗散的海浪能量去哪兒了? 管長龍 (70)
呂宋深水溢流的季節信號來源 蘭健 (72)
淺海水體如何從夏季高度層化轉變為冬季充分混合? 楊作升 (76)
裂流的觸發機制及其精確預報 李志強 (80)
颱風過程中,上層海洋如何回響? 張書文 (84)
熱壓效應對深對流的貢獻究竟有多大? 趙進平 (87)
印度洋東部赤道上升流的來源和氣候效應 陳更新 王東曉 (90)
混合層動力學問題 李國敬 王東曉 (94)
海洋氣象學
海氣界面間的淡水通量強迫和海洋生物引發的加熱效應對厄爾尼諾–南方濤動的調製影響 張榮華 高川 任宏利 (101)
海洋動力反饋過程和熱帶不穩定波對ENSO發生髮展的影響機理 任宏利 張榮華 (106)
ENSO多樣性的機理和預測問題 王鑫 李春 (112)
如何構造ENSO集合預報的非線性海氣耦合初始擾動? 段晚鎖 霍振華 (117)
ENSO事件發生“春季預報障礙”現象的原因和機理 穆穆 段晚鎖 徐輝 (122)
熱帶太平洋–印度洋的目標觀測及其在提高ENSO和IOD預報技巧中的作用 穆穆 段晚鎖 陳大可 於衛東 (126)
熱帶太平洋暖池–冷舌系統如何和在多大程度上回響及影響不同尺度氣候變異?王凡 李元龍 劉傳玉 (131)
海氣相互作用對MJO形成和傳播的影響 Tim Li (137)
導致印度洋偶極子冬季預報障礙的原因是什麼? 馮蓉 唐佑民 (140)
印度洋偶極子的動力學機制和預測 鄭小童 李根 (144)
印度洋–西太平洋的區域電容器效應 杜岩 胡開明 (148)
大氣瞬變渦旋反饋在中緯度海洋影響大氣異常中的作用 房佳蓓 (152)
北大西洋海表溫度異常如何影響北大西洋濤動? 宋潔 (156)
灣流和黑潮延伸體地區的海溫異常對北半球阻塞的影響 羅德海 (160)
北極海凍的快速融化如何影響中緯度天氣氣候的異常變化? 黃菲 王硯碩 (165)
冬季北極增暖對中緯度大氣環流及歐亞極寒天氣的影響 姚遙 宮婷婷 (170)
海洋熱力強迫與中高緯大氣環流持續異常:風暴軸和大氣河的作用 任雪娟 (174)
海溫增暖對颱風生成頻數和強度的影響 李永平 雷小途 (177)
颱風群發的成因 占瑞芬 湯傑 雷小途 (180)
颱風海氣界面過程和物理機制 端義宏 李青青 (184)
近岸海–陸–氣相互作用對登入颱風風雨的影響機制 端義宏 李青青 (188)
為什麼地球上平均每年出現大約80多個熱帶氣旋? 吳立廣 (192)
海表面溫度鋒對海洋大氣邊界層的強迫機理 張蘇平 (196)
黃東海海洋大氣邊界層對海洋性低雲/海霧的影響及反饋作用 張蘇平 (199)
影響海上亞微米氣溶膠生成的關鍵海洋和大氣過程 盛立芳 周楊 (203)
陸源氣溶膠傳輸與沉降對海氣交換的影響 王文彩 周楊 (207)
亞洲大氣污染物向海洋輸送對太平洋氣候的影響 胡敏 李夢仁 (210)
海洋化學
為什麼一些邊緣海向大氣釋放CO2 而另一些吸收大氣CO2? 戴民漢 曹知勉 (217)
低分子量有機酸類物質如何影響近海二氧化碳體系? 丁海兵 (221)
為什麼大洋深層溶解有機碳的濃度較恆定且具有相近的穩定碳同位素值? 王旭晨 (225)
為什麼在過飽和的海洋淺層碳酸鈣會溶解? 曹知勉 戴民漢 (230)
海洋中的氮收支是否處於平衡狀態? 辛宇 劉素美 (235)
海洋氧化亞氮分布規律與控制機制是什麼? 萬顯會 高樹基 (241)
氧化性的水體中是否存在N2移除? 宋國棟 劉素美 (246)
上升流影響區固氮與非固氮生物對無機氮的利用有何空間分布規律? 張潤 陳敏 (250)
固氮所引入的氮素及其遷移的時空變化規律 盧陽陽 高樹基 (254)
海洋溶解有機氮的組分、活性、源匯過程 徐敏 高樹基 (258)
大洋中第一亞硝酸鹽最大值(PNM)的形成機制:是氨氧化,還是浮游植物釋放? 王保棟 (263)
如何示蹤和反演現今和過去的海洋生物泵? 陳建芳 唐甜甜 周寬波 李宏亮 (267)
光化學反應如何影響海洋有機物的降解和轉化過程? 張洪海 楊桂朋 (271)
為什麼海洋中的黏土顆粒物對有機物起保護作用? 王旭晨 (275)
如何定量河口近岸海區的再懸浮過程 陳蔚芳 (279)
顆粒物化學組成對海水中釷-230和鏷-231的分餾作用 陳敏 楊偉鋒 (283)
鋇穩定同位素能否示蹤營養鹽循環和生物生產力? 曹知勉 (287)
為什麼在中低緯度太平洋2~3千米水深處出現240Pu/239Pu 和239Pu/137Cs的極大值? 謝騰祥 (292)
調控海洋中Redfield 比值保持基本恆定的主要因子有哪些? 宋國棟 劉素美 (296)
海洋浮游植物吸收利用與化學手段測定的營養鹽之差異 宋國棟 劉素美 (300)
海洋中的磷酸酯與膦酸酯能被真核浮游植物所利用嗎? 林昕 林森傑 (304)
海洋微量元素的形態變化及其生態影響 張雪蓮 王德利 (309)
海洋大氣化學一些關鍵過程假設如何驗證? 陳立奇 (313)
海洋生源活性氣體海–氣排放通量的不確定性 楊桂朋 張洪海 丁海兵 (317)
什麼過程控制河流中溶解無機碳的濃度和年齡? 王旭晨 (322)
為什麼河流中溶解態黑碳的14C年齡比海洋的要年輕? 王旭晨 (327)
地下河口對海洋的影響 王桂芝 (332)
海底地下水對近海生源要素循環過程的影響 杜金洲 (336)
近海沉積物?水界面物質交換的過程、機制與通量 蔡平河 (340)
海洋酸化及其生態效應 張遠輝 (345)
生物海洋學
地球生命起源於深海嗎?又是如何起源的呢? 邵宗澤 (353)
海洋生物的物種滅絕速率在加快嗎? 劉勝浩 張朝暉 (357)
海–陸交匯對單細胞真核生物的生存與進化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林曉鳳 (361)
海洋中有哪些病毒? 蔡蘭蘭 張銳 (365)
海洋古菌在“極端”環境中是如何生存的? 張傳倫 謝偉 (369)
海洋微生物如何適應水壓變化 閆文凱 肖湘 (373)
微生物在海洋弱光層有機物再礦化中的作用如何? 謝彰先 孔玲芬 王大志 (377)
海底熱液區特殊生態系統的演替 曾湘 邵宗澤 (383)
深海熱液口無脊椎動物與化能自養微生物是如何互利共生的? 姜麗晶 邵宗澤 (387)
深海溶解有機碳庫是怎樣形成的? 王南南 焦念志 (391)
微生物如何影響海洋活性氮庫變化? 黨宏月 (396)
海洋化能自養微生物的固碳作用機理及對其他元素循環的作用 黨宏月 (400)
海洋微型生物胞外代謝物在海洋儲碳中的作用 張子蓮 (404)
微型生物在海洋儲碳過程中發揮怎樣的作用? 張飛 焦念志 (408)
海洋生物固氮受何控制及其如何回響全球變化? 羅亞威 陳楚 (412)
豐富卻多態性不明的SAR11細菌在海洋碳循環中扮演的角色之謎 謝彰先 王大志 (416)
原生生物在深海水體生態系統中的生態學功能 徐大鵬 (421)
深海生物圈的能量供給從何而來? 張瑤 湯凱 (425)
海洋中微型食物網變化的“蝴蝶效應” 姜勇 (429)
海洋光合生物如何實現多分支進化 鄭強 劉燕婷 (432)
海洋光合自養生物與其共棲微生物的互利共生 鄭強 謝睿 (436)
海洋浮游植物藻華形成和衰亡的內因是什麼? 張浩 張樹峰 王大志 (440)
為什麼原綠球藻是海洋中數量最多的光合生物 嚴威 焦念志 (444)
低等的甲藻為什麼具有超過人類的龐大基因組? 張樹峰 張浩 王大志 (449)
海洋聚球藻是如何適應多樣的海洋環境的? 徐永樂 (454)
浮游生物小型化趨勢的驅動機制是什麼? 宋星宇 (459)
海洋浮游植物多樣性與群落形成機制 龔駿 (464)
生物介導的氧化還原過程是如何在根本上影響海洋物質循環和生態系統功能的? 黨宏月 (469)
沙丁魚和鯷魚等小型中上層魚類的資源量為什麼變動巨大? 田永軍 (474)
鯨落——“踏腳石假說”能否解釋深海熱泉生物的擴布? 徐奎棟 (480)
魚類對厄爾尼諾等氣候變化是怎樣回響的? 田永軍 (485)
如何從耳石中獲取魚類生活史信息? 葉振江 張弛 (490)
捕撈能引起魚類進化嗎? 孫鵬 梁振林 (494)
捕撈活動是否對海洋漁業資源及生態系統產生影響? 於華明 于海慶 (498)
中國近海漁業資源的長期變動規律及其與浮遊動物的關係如何 劉光興 (502)
海洋地質學
人類活動是否已開啟了“人新世”新紀元 范代讀 (509)
海平面升降如何影響三角洲的溯源堆積和侵蝕? 戴志軍 樓亞穎 (514)
影響河口海床周期性沖淤規律的主要因素 戴志軍 汪亞平 樓亞穎 (517)
河流體系演化過程如何影響大陸邊緣的沉積與物質循環? 楊守業 畢磊 郭玉龍 李超 (521)
海灘近岸帶多尺度地貌動力過程 李志強 (525)
中國東部海域泥質區是如何形成的? 李倩 李廣雪 (529)
海底滑坡能預測嗎? 丁大林 李廣雪 (533)
海底峽谷的成因與演化之謎 徐景平 (537)
為什麼大陸坡的坡度多在2o~4o之間? 徐景平 (540)
海底沉積物波的成因之爭 姜濤 (543)
“海底沉積物風暴”如何爆發? 趙玉龍 (547)
如何尋找判別沉積物來源的“DNA”指標 楊守業 鄧凱 李超 郭玉龍 (551)
洋中脊生長速率和拓展方式的差異受什麼控制? 索艷慧 李三忠 (555)
太平洋板塊俯衝後撤如何影響東亞陸緣資源分布–環境變化? 索艷慧 李三忠 (560)
什麼因素決定了邊緣海盆地之間的差異? 劉鑫 李三忠 (565)
俯衝帶大地震和島弧火山噴發的觸發因素 劉鑫 李三忠 (568)
大洋板塊俯衝如何導致穩定克拉通破壞? 王永明 李三忠 (572)
俯衝或深部動力過程如何控制中國東部台階式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