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當地時間2023年1月18日15時6分(台北時間2023年1月18日14時6分),印尼馬魯古海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80度,東經127.10度。

該次地震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2204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 地震時間:2023年1月18日14時6分(台北時間)
  • 地震地點:印尼馬魯古海
  • 震級:7.0級
地震經過,地震周邊,地震歷史,支撐簡報,地震震源特徵,三維同震形變場模擬,地震輻射能量,

地震經過

當地時間2023年1月18日15時6分(台北時間2023年1月18日14時6分),印尼馬魯古海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震中位於北緯2.80度,東經127.10度。

地震周邊

周邊城市:該次地震震中300公里範圍內有2座大中城市,最近為特爾納特(Ternate),距震中約226公里。
震中地形:該次地震震中5公里範圍內平均海拔約-2204米。
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地震歷史

根據中國地震台網速報目錄,該次地震震中周邊200公里內近5年來發生3級以上地震共30次,最大地震是2019年11月15日在印尼馬魯古海北部發生的7.2級地震(距離該次地震震中155公里)。

支撐簡報

地震震源特徵

研究員的矩心矩張量反演採用了震中距23.21°~89.85°範圍的76道長周期多分量體波數據,基於時空格線搜尋和同步源反演確定了矩心位置、矩張量解與其對應的震源時間函式,獲得的最優模型結果顯示,此次地震的標量地震矩為3.9467×1019牛·米、矩震級Mw為7.00,矩心坐標為北緯2.78度、東經127.05度、矩心深度47.0公里,矩率函式峰值時刻為4秒。斷層面解為節面I:走向038°/傾角077°/滑動角-173°,節面II:走向306°/傾角083°/滑動角-013°。雙力偶成分占比80%,觀測數據與合成數據整體相關度為0.90。
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地震震源特徵
研究員利用遠場體波數據反演得到了此次地震的破裂過程初步結果。反演結果表明,此次地震持續時間不超過25秒,呈現雙側破裂特徵。
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地震震源特徵

三維同震形變場模擬

研究員基於均勻彈性半空間位錯模型和USGS震源機制解,模擬了此次地震的三維同震形變場,並利用Sentinel-1衛星的SAR成像幾何參數分別計算了升、降軌InSAR地表形變干涉圖,模擬結果顯示,此次地震引起了顯著的地表同震位移,最大水平向位移達到0.56米、垂直向位移達到0.71米。該結果對於震害的評估以及是否可利用InSAR觀測到顯著的地表形變具有參考意義。

地震輻射能量

研究員利用全球地震台網(GSN)提供的寬頻帶記錄,基於能流密度法開展了此次地震的震源參數測定工作。結果顯示,本次地震的輻射能量為2.6×1015焦耳,折合為能量震級Me7.4,對比張喆等給出的矩震級MW7.00結果,可知此次地震的Me>MW,表明該地震的震源輻射效率偏高。
1·18印尼馬魯古海地震
地震輻射能量初步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