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型驅逐艦

07型驅逐艦

07型驅逐艦(俄文:Эскадренные миноносцы проекта 7,又稱:6607型驅逐艦,北約代號:Anshan class destroyer,譯文:鞍山級驅逐艦),是20世紀50年代初期中國根據“六四協定”向蘇聯購買引進的大型軍艦,是中國海軍裝備系列中的第一型驅逐艦。中國為購買4艘07型驅逐艦,向蘇聯支付17噸黃金。

07型驅逐艦原為蘇聯“憤怒級”驅逐艦(俄文:ГОРДЫ класс,英文:Gnevnyi class), 又名為”7號工程“。該級艦自1935年開始建造並服役總計28艘。後經改型命名為”前哨級“”7-U工程“,從1938年開始繼續建造並服役,總計建造18艘。

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共4艘,均以中國北方城市命名。“鞍山”與“撫順”兩艦於1954年10月14日在青島接收,“長春”與“太原”兩艦則於1955年6月28日在青島接收。這4艘驅逐艦組成中國海軍第一驅逐艦大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07型驅逐艦
  • 英文名稱:Type 07 Destroyer
  • 研製時間:1936~1942年
  • 建造國家:蘇聯
  • 服役國家:蘇聯、中國
  • 建造單位:符拉迪沃斯托和共青城造船廠
  • 建造數量:46
  • 中國服役:4
  • 初期艦型:7號工程“憤怒”級
  • 改進艦型:7-U號工程“前哨”級
發展沿革,歷史背景,建造沿革,中國購艦,技術特點,總體設計,武器系統,性能數據,該級各艦,服役動態,蘇軍作戰,參演閱兵,軍事行動,救援行動,改裝退役,總體評價,

發展沿革

歷史背景

蘇聯造艦
20世紀初,俄羅斯在日俄戰爭(1904.2~1905.9)中失敗後,開始重建海軍。俄國根據德國提供的設計圖紙建造的"諾維克"號驅逐艦在世界驅逐艦發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並奠定了此後俄國/蘇聯海軍建造大型艦隊驅逐艦的傳統。
7號工程驅逐艦P3雲雀號7號工程驅逐艦P3雲雀號
在“十月革命”後大約十年時間裡,新成立的蘇聯海軍的首要任務,是修復舊俄羅斯海軍的作戰艦艇,然後逐漸恢復國內船廠的建造能力,同時成立中央研究院,負責艦艇設計並開始有計畫地建造潛艇、驅逐艦等中小型艦艇。第一個五年計畫中的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1號工程)和D級大型潛艇(1型)、L級布雷潛艇(Ⅱ型),就是這個時期的代表。在20世紀20年代,蘇聯為了打破資本主義陣營的經濟與技術封鎖,開始與德國和義大利進行接觸,尋求技術援助。在這個時期,義大利船廠給予蘇聯極大的幫助,兩國海軍也多次互訪,在巡洋艦、驅逐艦以及潛艇的建造上,蘇聯艦艇都打上了義大利的烙印。
研發過程
在1932年開始的蘇聯第二個五年計畫中,海軍艦艇的建造繼續受到高度重視,在建造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後,蘇聯海軍認為有能力建造新一級的艦隊驅逐艦,並計畫數量多達53艘,用來組建8個驅逐艦支隊,分別配備給波羅的海、黑海、太平洋艦隊和北方艦隊。新型驅逐艦的工程設計代號為7,因此被稱為7號工程或7型驅逐艦,按首艦艦名又稱為憤怒級。
蘇聯07型驅逐艦蘇聯07型驅逐艦
新艦由蘇聯中央設計局負責設計,由於早先設計過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設計小組有一定的經驗,但仍有一些技術問題始終困擾著設計人員,如艦體結構強度不足,高速航行時重心不穩,另外艦的操控也有一些問題。所有這些都表明,當時蘇聯的造艦工業還沒有足夠的經驗來獨立完成重要艦種的研製建造工作。
在20世紀20~30年代,蘇聯與義大利有著良好的軍事合作關係。在1928~1932年間,義大利海軍建造了箭級(Dardo Class)驅逐艦,並且正在研製更大型的西北風級(Maestrale Class)驅逐艦。這級艦在當時來講是非常先進的。進入30年代後,義大利驅逐艦的特點是採用大型的單煙囪,將上煙道整合到一起,與多煙囪設計相比,這不僅可以減輕重量,而且還節省了甲板空間。這就可以在一個相對較小的艦體上,配備相當強大的炮備與魚雷武器,且通常採用的是雙聯裝火炮。但是,意艦的弱點由於是在地中海水域活動,因此單純強調高航速,續航力與遠洋航海性能不佳;此外,由於過於注重攻擊力與速度,因此犧牲了防護性能與艦艇的結構強度。義大利海軍將西北風級驅逐艦的設計資料提供給了蘇聯,這些資料成為蘇聯設計新型驅逐艦的技術基礎。

建造沿革

首批建造
雖然憤怒級艦的設計在1933年完成,但直到一年後才得到最後確認,而首艦的建造卻在1935年下半年才動工,直到1938年底才服役。由此可見,當時蘇聯的造船工業在中型艦艇的建造上還存在一些困難,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史達林在二戰爆發後急於向希特勒購買大量海軍裝備了!
07型驅逐艦07型驅逐艦
憤怒級原計畫建造53艘,其中波羅的海艦隊21艘、黑海艦隊10艘、太平洋艦隊22艘。這樣,老式的諾維克級驅逐艦便可全部調往北方艦隊。這些艦隻分別在4個船廠建造,其中列寧格勒的日丹諾夫船廠(Zhdanovzavod,190船廠)17艘,奧爾忠尼啟則船廠(Ordzhonikidze,189船廠)8艘,尼古拉耶夫的馬蒂船廠(Marti-yard,198船廠)16艘,第61公社社員船廠(No.61 Kommunar,200船廠)12艘。
建造過程中,出現了新的設計變化,原定的53艘除18艘按新設計改建成前哨級外,奧爾忠尼啟則船廠的2艘和第61公社社員船廠的4艘則取消了建造。因此,憤怒級最終服役28艘,其中10艘在1938年8月至1939年12月建成交付波羅的海艦隊(有5艘在1939-1940年間轉至北方艦隊),6艘在1938年11月至1939年10月間交付黑海艦隊,而太平洋艦隊的12艘艦則在1939年8月至1942年11月間服役。
由於蘇聯在太平洋地區的造船能力不足,因此由馬蒂船廠建造的部分艦的分段通過鐵路運到遠東阿穆爾河畔的共青城(199船廠)(7艘)和海參崴(202船廠)(5艘),進行船體總裝。由於共青城水深不夠,總裝後又拖航到海參崴的船廠進行最後舾裝。其中一艘"果敢"號於1938年11月8日在從阿穆爾至海參崴的拖航途中遭遇風暴觸礁全毀,因此又從尼古拉耶夫重新調了一艘新艦至遠東進行補充。
改型背景
憤怒級在建造與試航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問題,如動力系統運行時有強烈的振動,其嚴重程度甚至影響了部分艦隻的完工時間,其中包括首艦"憤怒"號。在這些問題還沒有處理完時,又發生了另一起影響更大的事件。在西班牙內戰期間,1937年5月13日,英國"獵人"號(HMS Hunter)驅逐艦在西班牙海岸巡邏時觸雷受創,前部鍋爐艙被炸毀,雖然該艦沒有沉沒,但卻完全喪失動力並在馬爾他修理了很長一段時間。
蘇聯海軍的07型驅逐艦蘇聯海軍的07型驅逐艦
07型驅逐艦也沒有分艙布置鍋爐與機艙,而是在裝有3台鍋爐的鍋爐艙後直接布置安裝有2台主機的機艙,這種線性布置很容易造成一次打擊就喪失動力。而7號工程的動力布置方式也正好與"獵人"號一樣!
這件事在蘇聯勞動與國防委員會引起了討論,作為委員會主席的史達林對此非常關注。當時,動力系統採用分艙制一般只在大型戰艦上套用,但史達林認為對於蘇聯海軍來說,驅逐艦也是非常寶貴的艦隻,一次魚雷或水雷打擊而造成整艘軍艦失去戰鬥力的情況是不能容忍的!在他的干預下,蘇聯驅逐艦必須採用隔艙式動力系統,蘇聯勞動與國防委員會於1937年8月決定,暫停7號工程剩餘艦隻的建造。日丹諾夫船廠的工程師O.F.雅科夫(O.F.Yakob)負責修改原設計,重新布置鍋爐與機艙,工程代號為7-U,即改進型7號工程("改進"的俄文首字母為y,英文為U)。
因此共有18艘未完成的7號工程的艦隻按新的修改方案重新進行建造,其中日丹諾夫船廠10艘、奧爾忠尼啟則船廠3艘、第61公社社員船廠5艘。7-U工程的首艦"前哨"號於1938年開始重建,1940年10月完工,先後有13艘加入波羅的海艦隊,至1942年1月又有5艘加入黑海艦隊。
改型特點
7號工程與7-U工程兩者最大的變化是動力機械部分,新增加一台鍋爐,主機功率增至54000馬力。由於採用了鍋爐艙----機艙----鍋爐艙----機艙分艙布置,增加了一個煙囪,這是與憤怒級之間最顯著的外形差別。魚雷發射管的位置也相應進行了調整。兩型艦體尺度基本一樣,前哨級的設計師非常注重減輕非結構區的重量,用來彌補增強的艦體和增加的動力機械所產生的重量。燃油艙的容量也比憤怒級要少40噸,因此續航力相應減少。
前哨級保留了憤怒級艦的主要武備和配置方式,但加強了防空火力。2門76.2毫米高炮布置在尾魚雷發射管後的甲板室上方兩側,這樣可以提供更好的射界;3門46倍徑的45毫米單管高炮,都布置在前部煙囪後的甲板室平台上。
前哨級擁有魚雷的再次裝填能力,備用魚雷攜載在支架上,前部煙囪左右兩舷各裝1枚,後部煙囪兩舷各裝2枚。但艦上沒有像日本驅逐艦那樣的快速裝填設備。
雖然前哨級被稱為"改進型"設計,但很多人卻稱之為"更糟糕"的設計。前哨級的重心更高,動力的增大也沒有使航速提高,因此該級艦僅部署在波羅的海和黑海。
前哨級成為此後蘇聯驅逐艦的發展基礎,如動力系統採用分艙布置,以及加強艦的結構強度等。有意思的是,蘇聯人還開始採用義大利驅逐艦上的雙聯裝主炮!
改裝情況
本級艦的改裝僅限於增強防空火力,增加了第3門76.2毫米高炮。1941~1942年間,部分艦隻換裝了4門蘇聯艦艇上標準的70-K型37毫米輕型高炮,同時還加裝多達8挺的12.7毫米機槍。此外,還加裝了深彈投射器。在戰爭後期,部分艦隻還加裝了盟軍提供的潛艇探測器(ASDIC),另有艦隻還安裝了雷達。"前哨"號在戰爭初期被魚雷擊傷,於1941~1943年間進行修理時,首部換裝了雙聯130毫米主炮,而該炮是蘇聯新型驅逐艦火力級(Ognevoi Class,工程代號30)選用的主炮。

中國購艦

首次受挫
1950年初,剛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尚無建造千噸級以上作戰艦隻能力,為了實現當時提出的“建設亞洲最強大海軍,準備解放台灣”的目標,利用英國等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裁軍,大批艦艇急於廉價拋售之機,通過香港購買48艘拆除武器的退役艦船(其中包括護衛艦登入艦及運輸艦等)進行檢修、改裝,並與英國談妥了以優惠價格和條件定造2艘巡洋艦、6艘驅逐艦及10艘掃雷艦
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四大金剛”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四大金剛”
1950年5月,中國解放軍海軍在青島成立訓練大隊,選調優秀人員培訓操作大中型水面艦艇。不料韓戰爆發,美國艦隊進駐台灣海峽,聯合國對中國實施禁運,英國將原來準備提供的退役艦船和造好的新艦,或廉價轉售或解體拆除。中國購艦受挫,“解放台灣”的計畫也隨之擱淺。
新中國成立初期,人民海軍一窮二白,極度缺少大型水面艦艇,海上作戰力量嚴重不足,無法有效應對外國海軍的威脅和國民黨海軍的襲擾。為此,20世紀50年代初,經協商談判,蘇聯同意將4艘07型雷擊艦出售給中國。
1954年到1955年,4艘艦陸續駛抵青島。其中一艘被命名為長春號。其他3艘分別命名為鞍山號、撫順號和太原號。這4艘雷擊艦噸位大、戰鬥力強,是當時人民海軍的核心支柱,被海軍官兵譽為“四大金剛”。
高價購艦
1952年4月22日,中國海軍司令員蕭勁光率團赴蘇聯莫斯科,談判購買驅逐艦、岸炮、水魚雷及教練飛機等海軍裝備。但蘇聯拒絕出售驅逐艦,其他願售裝備也是以遠高於國際市場的價格賣給中國。為此,毛澤東兩次致電史達林,闡述“中蘇戰略合作”的重要性,請求出售驅逐艦。為此,1953年中國政府從極為緊張的國防經費中撥出2億盧布專款從蘇聯訂購四艘驅逐艦。
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線圖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線圖
1952年9月及1953年初,中國海軍副司令員羅舜初又先後兩次率團赴蘇商購驅逐艦,談判進行得十分艱苦。1953年3月12日羅舜初電告周恩來和蕭勁光,陳述蘇聯不但出售的都是“廢銅爛鐵”而且要價奇高。3月16日蕭勁光回電:“廢銅爛鐵也要!”。
在此基礎上,經中央批准,在蘇聯訪問的政務院財經委副主任、重工業部部長李富春,代表中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了《關於海軍交貨和關於在建造軍艦方面給予中國以技術援助的協定》。因為這一協定是在1953年6月4日簽訂的,故稱“六四”協定。協定核心內容是進口4艘“自豪”級驅逐艦。中國這才以每艘相當於當時17噸黃金的高價購得4艘即將退役的07型驅逐艦,並於1954年3月籌建驅逐艦部隊。蘇聯對售出的4艘驅逐艦,於1949年至1955年1月間完成大修。
中國所購4艘驅逐艦,均為蘇聯07工程“憤怒級”艦。其中的“記錄”號、“尖銳”號,由當時的蘇聯海軍太平洋艦隊參謀長彼得洛夫少將率領,於1954年10月13日開抵青島交付,10月24日被重新命名為“鞍山”、“撫順”,組建成立解放軍海軍驅逐艦第1大隊;“果敢”號、“熱心”號於1955年6月28日開抵青島交付,7月6日被重新命名為“長春”、“太原”。該級四艦舷號為101~104。
鞍山艦,原名“記錄”號,即Рекордный,Rekordny,列考耳特內依,1936年開工建造至1941年建成服役,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曾擔任蘇聯太平洋艦隊旗艦
撫順艦,原名“尖銳”號,即Резкий,Rezkiy,列茲基。
長春艦,原名“果敢”號(第二艘),即Решительный(2-й),Reshitelny(ii),列什切里內依。
太原艦,原名“熱心”號,即Ретивый,Retivy,列齊威,在中國先被命名為吉林艦,後改為太原艦。
中國4艘驅逐艦接收時的原始裝備:四門單管130毫米炮塔(後部敞開式),八門37毫米防空機炮,兩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八組深水炸彈導軌搭載100枚水雷;雷達為Cross Bird型,射控雷達為Square Tie型,未裝聲納;編制乘員246人。
接艦入役
1954年10月13日上午9時,由蘇聯海軍2艘驅逐艦、2艘掃雷艦、2艘潛艇組成的艦艇編隊,在蘇聯太平洋艦隊參謀長、海軍少將彼得洛夫率領下,從海參崴啟航,穿過對馬海峽,徐徐駛進青島港。自14日起,中國艦員便在蘇聯艦員的陪同下登上驅逐艦,航海、觀通、輪機、魚水雷等各專業,開始官對官、兵對兵的對口學習。同時,中蘇雙方進行碼頭停泊交接驗收,展開試航、試炮等工作。
1954年10月25日,中國海軍第一支驅逐艦部隊成立大會在青島永安大戲院舉行。青島基地政委盧仁燦宣讀了中共中央軍委關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驅逐艦大隊”成立的命令,同時宣布任命蘇軍為驅逐艦大隊大隊長、劉成章為政委,蘇軍、劉成章並分別兼任“鞍山”艦艦長、政委,馬俊、王剛任“撫順”艦艦長、政委。
1954年10月26日,中蘇雙方在軍港碼頭上正式舉行驅逐艦交接簽字和命名授旗儀式。彼得洛夫代表蘇方、盧仁燦代表中方分別在交接證書上籤字。時任海軍參謀長的周希漢宣讀了中央軍委命令,將“列什切里內依”(意“記錄”)號驅逐艦命名為“鞍山”號,“列齊威”(意“尖銳”)號驅逐艦命名為“撫順”號。自此中國海軍有驅逐艦部隊。
在接收第一批兩艘驅逐艦的同時,海軍即部署了接收第二批驅逐艦的準備工作。組建第二批接艦隊伍,又一次從第六艦隊選調了300人。兩次選調,幾乎調走了當時第六艦隊總人數的一半。
1955年6月28日,第二批兩艘驅逐艦依約按時駛抵青島。遵照中央軍委的命令,將新接收的蘇聯驅逐艦“列茲基””堅決”號命名為“長春”號,“列考耳特內依”“熱心”號命名為“太原”號。同時任命高基隆為“長春”艦艦長、尹萬卿為政委,楊健為“太原”艦艦長、陸達為政委。
至此,驅逐艦大隊的艦隻由2艘增至4艘,艦員也增至1000餘人。在蘇聯海軍官兵的幫助指導下,通過短短半年多的訓練,各艦官兵初步掌握了操艦基本技能。此後,驅逐艦大隊開始遂行戰備值勤任務。中國海軍稱這4艘驅逐艦為“四大金剛”。
102號撫順艦102號撫順艦
102號撫順艦海上演練102號撫順艦海上演練
"鞍山"級接收時的原始裝備為四門單管130毫米炮塔(後部敞開式),八門37毫米防空機關炮,兩座三聯裝21魚雷發射管,八組深水炸彈軌與100枚水雷搭載量;雷達為CrossBird型,射控雷達SquareTie型,未裝聲納;編制乘員246人。1969年5月,"撫順"艦率先改裝兩座雙聯裝"上游"(SY-1)反艦飛彈發射架成為飛彈驅逐艦,接著其餘三艘在1970年亦完成改裝。

技術特點

總體設計

7號工程由負責水面艦艇的中央設計局一局(TsKB-1)的A.V.尼基金(A.V.Nikitin)領導,具體設計工作則由P.O.特拉騰堡(P.O.Trakhtenberg)負責。設計雖然受到義大利驅逐艦的影響,但蘇聯海軍根據自己的戰術技術要求,對義大利設計進行了修改。水池試驗在羅馬的船模試驗池進行。
07型驅逐艦線圖107型驅逐艦線圖1
蘇聯人保留了義大利艦隻的基本設計,採用了大型單煙囪結構、長首樓的基本艦型及動力裝置的布置形式等,但沿用了列寧格勒級的130毫米單管艦炮,小型防盾,前後以背負式各布置2門。與義大利艦炮相比,蘇制火炮不僅發射炮彈重,而且彈道性能更好。為了更好地使用這些重型艦炮,蘇聯採用了強度更高的鋼材製造炮架。
憤怒級的防空火力在當時來講是相當強大的,艦上裝備了2門76.2毫米高射炮,布置在兩個魚雷發射管之間的甲板上,這樣可以擁有更好的射界,同時也不影響3號主炮的使用。高炮的測距儀布置在3號主炮的前方。另有2門單管45毫米速射高炮布置在首樓甲板的兩側,位置在煙囪與艦橋之間,後被37毫米炮所替代。魚雷發射管為2組3聯裝,水雷導軌總長140米,最多可布放56枚水雷。
憤怒級的外形識別特徵之一是有一個大煙囪,這表明該級艦沒有採用單元式的動力機械布置方式。鍋爐艙內有3台鍋爐,其後的機艙有2台蒸汽輪機。這樣的動力布置使該級艦在服役初期產生了一些問題,機艙部位有很嚴重的振動,並造成推進器槳葉斷裂。試航中無法達到設計航速,部分艦隻也不得不重新調整蒸汽輪機的安裝部位。雖然由哈爾科夫生產的動力裝置比義大利艦隻的功率更大,但續航力卻比義大利地中海型驅逐艦的還要小。這說明蘇聯人在缺少大型艦的情況下,過於苛求驅逐艦的作戰能力!
該級艦的另一個缺陷是設計結構強度弱,不過這可能要歸咎於義大利人,因為義大利驅逐艦主要用於比較平靜的地中海水域,而不像蘇聯艦隻要經受北冰洋、太平洋惡劣海況的洗禮。造成結構強度弱的另一原因是建造工藝,至少有一艘艦失去了艦首,另有一艘在惡劣天氣下擱淺。

武器系統

130毫米/50倍徑B-13型艦炮
07型驅逐艦線圖207型驅逐艦線圖2
20世紀30年代初,為了給新型驅逐艦提供主炮,蘇聯開始研製口徑130毫米的新型艦炮。這種被稱為B-13_2C型的艦炮原本用於驅逐艦,但也很快用於其他艦艇,如布雷艦、內河炮艦、輔助艦船,甚至用作海岸炮。最初這種火炮採用單管形式,1940年後研製出全封閉的雙聯裝炮塔型,用於新研製的驅逐艦,如"塔什乾"號、火力級,甚至戰後的快速級。單管炮的防盾形式也有很多種,根據不同的防護需要,同一艘艦不同炮位甚至可能採用不同的防盾形式,但防護範圍僅限正面和兩側,火炮的炮閂部位沒有任何防護。根據第一個五年計畫建造的列寧格勒級驅逐領艦第一批裝備了這種火炮。
憤怒級的主炮是低仰角火炮,全重12.8噸,防盾裝甲厚約10毫米,俯仰角-10°~+45°,射速6~8發/分。採用M1928型高爆彈時,彈重33.4千克,最大射程24600米,有效作戰距離14000~15000米,炮口初速度845米/秒(德國人的數據為870米/秒)。艦橋頂部的射擊指揮所採用雙基座4米測距儀(北約代號:"Four Eyes")。
76.2毫米/55倍徑34-K型高炮
為蘇聯於20世紀30年代初專為驅逐艦研製的中型高炮,同時也可作為小型艦艇或輔助艦船的主炮。
該炮採用單管、輕型防盾時的火炮全重為4.95噸,火炮身管(不包括炮閂)僅700千克。採用直楔式炮閂,最大俯仰角為-10°~+85°,配用11.5千克的整裝炮彈(其中彈丸重6.61千克)。炮口初速度813米/秒,射高9200米,最大射程13500米,作戰射程8500米/46.5°。射速17~18發/分。一個炮位需要8名炮手進行操作。
70-K型67.5倍徑37毫米高炮
為衛國戰爭期間蘇聯海軍性能突出的近程高炮,替代了原有的45毫米高炮。射速高達160發/分,整裝炮彈重1.75千克,穿甲彈丸重0.775千克,採用彈夾供彈。炮口初速度880米/秒(穿甲彈),射高約6000米,最大射程約8000米(穿甲彈)。
D-4型魚雷
為蘇聯專為裝備憤怒級驅逐艦而從義大利購買的,由那不勒斯生產,廠方型號為ModelSI-270,蘇聯型號為D-4。這種蒸汽瓦斯魚雷僅適用於攻擊水面艦艇。
D-4型魚雷直徑533毫米,全重1700千克,全長7.2米;戰鬥部裝270千克TNT炸藥,採用觸發引信:使用8缸發動機;射程4000米/50節。
該級艦的改裝除了增強防空火力外非常有限,自1942年起拆除了原有的45毫米高炮,換裝了新的70-K型37毫米自動高炮;在艦尾增加了第3門76.2毫米高炮以及幾挺機槍,此外還增裝了2個深彈投射器。1944~1945年間,在北冰洋的部分艦隻還安裝了英國提供的286雷達裝置。

性能數據

蘇聯憤怒級(中國鞍山級)、前哨級驅逐艦參數:
蘇聯憤怒級(7號工程)
中國07型驅逐艦(鞍山級)
前哨級(7-U號工程)
標準排水量(噸)
1855
1990
滿載排水量(噸)
2502
2530
主尺度:全長(米)
112.85,水線長109
112.85
艦寬(米)
10.2
10.2
吃水(米)
平均3.8,最大4.1
平均3.9,最大4.25
動力機械
3個鍋爐,雙軸推進,
4個鍋爐,雙軸推進
蒸汽輪機功率2x24000=48000馬力
蒸汽輪機功率54000馬力
航速
最大航速39.4節
最大航速38.2節
經濟航速19節
經濟航速20節
續航力
2800海里/19節
2700海里/19節
(實際不超過1700海里/16節)
(最大航速時770海里)
武備:主炮
4門單管130毫米
4門130毫米
B-132C型艦炮
B-132C型艦炮
(彈藥基數600發)
(彈藥基數600發)
高炮
2門76.2毫米34-K型高炮
2門76.2毫米34-K型高炮
(彈藥基數600發)
(彈藥基數600發)
2門45毫米21-K型高炮
7門37毫米70-K型高炮
1年後換裝4門37毫米70-K型自動高炮
(彈藥基數4000發)
(彈藥基數5000發)
機槍
2挺12.7毫米DShK機槍
4挺12.7毫米DShK機槍
2挺雙聯12.7毫米白朗寧機槍
2挺雙聯12.7毫米白朗寧機槍
魚雷
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中國拆除魚類發射管,安裝2座雙聯裝“上游”-1(SY-1)反艦飛彈,射程90公里(無再裝填功能)
2座三聯裝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深水炸彈
24-30顆深彈,2個深彈發射炮
30顆深彈,2個深彈發射炮
水雷
上甲板可攜載約48-56枚錨雷
上甲板可攜載約56枚錨雷
編制艦員(人)
246
267

該級各艦

中國海軍07型驅逐艦各艦概況:
舷號
艦名
蘇聯海軍艦名
建造船廠
完工日期
交付中國海軍日期
服役艦隊
退役日期
101
鞍山
Рекордный (記錄)
符拉迪沃斯托克
Владивосток船廠
1941.9.4
1954.10.14
北海艦隊
1992.4.24
102
撫順
Резкий
(尖銳)
符拉迪沃斯托
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船廠
1941年
1954.10.14
北海艦隊
1989年
103
長春
Решительный (堅決)
共青城造船廠
1941年
1955.6.28
北海艦隊
1990年
104
太原
Ретивый
(熱心)
共青城造船廠
1941年
1955.6.28
北海艦隊
1991.9.19

服役動態

蘇軍作戰

該型艦1935年開始建造,1938~1941年分別在波羅的海、黑海及遠東建成29艘,即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中蘇聯海軍表現不佳,在德國海空封鎖、打擊下損失很大,卻戰果甚微。其中損失各型驅逐艦達33艘之多(16艘被飛機炸沉,14艘觸雷沉沒),以該型艦為例:在北方艦隊,1941年7月20日,“神速”號被德國Ju-88轟炸機炸沉於埃克特林斯卡亞灣。在波羅的海艦隊,9月“守護”號被德國飛機炸沉。11月“自豪”號、“敏捷”號觸雷沉沒。在黑海艦隊,7月1日,“迅速”號從塞瓦斯托波爾出航時觸發德國飛機空投布放的水雷沉沒,“警惕”號也嚴重受損。1942年6月,“無瑕”號在塞瓦斯托波爾被德國飛機炸沉。1943年10月6日,“無情”號在克里米亞沿海被德國Ju-87俯衝轟炸機炸沉。

參演閱兵

軍事演習
中國07型驅逐艦服役後,參加了多次重大軍事行動。
103號長春艦103號長春艦
1955年11月,“鞍山”和“撫順”兩艦,參加了著名的遼東半島抗登入演習。此次登入是以美軍在遼東半島進行聯合登入為假想前提,“鞍山”、“撫順”兩艦奉命執行藍方登入編隊的警戒和火力支援任務,模擬假想敵護航艦艇。演習中,兩艦及時準確地進行了各種隊形變換和火力支援任務,時間誤差不超過15秒,距離誤差不超過2鏈,初步顯示了海軍官兵的訓練水平。
1959年4月,“四大金剛”編隊南下,趕赴舟山群島,參加了以解放金門為假想背景的三軍合成渡海登入戰役演習。此前,在一江山島戰役中,海軍只能用噸位較小的護衛艦和臨時改裝的火力支援艦執行火力支援任務,而07型的主炮和火控裝置比起此前的艦艇來說,有著質的提高。在5月的正式演習中,擔負直接火力支援的“鞍山”、“長春”兩艦發射130毫米炮彈197發,僅幾分鐘時間便一舉摧毀了一米多厚的鋼筋混凝土碉堡,獲得在場的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將軍的高度評價。
104號太原艦104號太原艦
除演習以外,07型驅逐艦還參加了若干次保衛中國領海的行動。1962年4月13日,美國“狄海文”號驅逐艦進入中國青島外海,“鞍山”、“長春”、“太原”艦奉命監視驅逐美艦。雙方對峙兩天后,美艦突然轉向,試圖侵入中國領海,"長春"艦立即發出戰鬥警報,進行了戰鬥測繪,炮口瞄準美艦,此時雙方實力基本相當,中方還略占優勢,美艦隻能調頭退入公海。經過8天8夜的對峙,美艦終於退出中國領海一線。這是中國海軍第一次使用與對手水平相近的裝備執行此類任務。
參加閱兵
1957年8月4日上午9時30分,中國國務院周恩來總理和副總理烏蘭夫,國家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鼎丞、公安部部長羅瑞卿、副總參謀長韓先楚、空軍司令員劉亞樓、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山東省委第一書記舒同等,在海軍肖勁光司令員的陪同下,首先在大港三號碼頭檢閱軍官隊伍,隨後登上245號魚雷快艇。周總理同艇上官兵一一握手,並親切地問“同志們好!”艇員們齊聲回答“總理好!”周總理等乘快艇檢閱了在膠州灣錨泊列隊的潛艇、驅逐艦、護衛艦、獵潛艇、掃雷艦、登入艦和魚雷快艇、高速炮艇等艦艇部隊。10時30分,周總理登上“鞍山”艦,親切接見艦上官兵。當周總理來到二主炮平台(臨時檢閱指揮台)後,海軍司令員肖勁光致歡迎詞,然後向受閱部隊宣布:“請總理訓話。”周總理說:“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同志們: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三十周年,慶祝中國人民海軍的成長壯大。你們在建設海軍力量上,在保衛海防和社會主義建設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祝賀你們。但是,你們知道,我們的海防線長,美帝國主義還霸占著我國領土台灣。你們必須繼續努力,為建設一支堅強的足以自衛的海軍力量,為保衛祖國、保衛亞洲和世界和平而奮鬥!”隨後,受閱部隊統一號令開始海上分列式,各類艦艇編隊成單縱隊,按照規定的順序、航速、間距,先後從旗艦艦首通過。海軍航空兵殲擊機、轟炸機、水上飛機從旗艦上空通過,接受周總理的檢閱。當魚雷快艇和高速炮艇快速通過旗艦時,周總理連聲稱讚:“好!真快!”艦艇分列式後,開始進行各個項目表演。首先是水上飛機起降,然後是潛艇速潛、上浮,緊接著是海軍航空兵編隊飛行和跳傘。所有項目表演都很成功,顯示了年輕海軍在迅速成長壯大,軍事素質不斷提高。周總理對閱兵的成功非常滿意。
中國海軍104號太原艦中國海軍104號太原艦
下午3時,閱兵結束。周總理與“鞍山”艦、245號魚雷快艇全體官兵在“鞍山”艦上合影留念,並題詞:“希望你們為建設一支更強大的足以為保衛自己的人民海軍,為保衛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為保衛遠東和世界和平而奮鬥不息。”

軍事行動

1955年11月,旗艦“鞍山”號率“撫順”艦組成驅逐艦編隊,參加在遼東半島舉行的陸海空合成抗登入戰役實兵演習。
1959年9月,旗艦“鞍山”號率“撫順”艦組成驅逐艦編隊,參加在浙江穿山半島舉行的陸海空合成渡海登入戰役實兵演習。在以130mm艦炮對島岸目標射擊時,“鞍山”艦首發命中。僅6分鐘炮擊,就將過去多次實彈射擊都未能破壞的原日軍構築的厚達2米的鋼筋混凝土工事徹底摧毀,在場的南京軍區司令員許世友上將不禁大叫:“海軍打得好!”。
1962年4月12日,“鞍山”、“長春”、“太原”三艦奉命出航,前往監視從日本佐世堡開中國領海附近進行電子偵聽的美國海軍驅逐艦“狄海文”號(DeHaven DD727,AllenM.Sumner class),這是解放軍海軍首次派艦到12海里領海線外執行任務。
1962年5月17日,“太原”艦和“常州(6604型)”號獵潛艇奉命出航,前往驅逐侵入福州以東領海達3.8海里的美國海軍驅逐艦“格里高里“號(Gregory DD802,Fletcher class)。美國軍艦從台灣基隆出發,正用雷達探測福州上空低飛目標。
1962年7月5日,美國海軍驅逐艦“弗蘭克.諾克斯”號(Frank Knox DD742,Gearing class),侵入中國青島以東領海附近,用雷達偵察解放軍艦艇活動。“太原”艦奉命前往監視,雙方對峙3天,美艦悄然離去。
1963年9月30日~10月6日,美國海軍驅逐艦“布魯“號(Blue DD744,AllenM.Sumner class),3次逼近長山列島以東24.5海里處,用雷達跟蹤山東半島上空目標,偵察解放軍是否部署新型飛機或飛彈。“鞍山”、“撫順”兩艦奉命前往監視並驅逐,先後向美艦發警告36次,雙方實彈對峙8晝夜,直至美艦撤退。
1964年10月,中國海軍大比武中,“鞍山”艦榮獲滿載布雷、火炮射擊兩項第一。
1977年5月1日~7月22日,以“鞍山”號為指揮艦,率“撫順”號等艦首次到台灣海峽為打撈沉船“阿波丸”號的作業護航警戒。“阿波丸”號是日本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大型運輸船,在1945年運載從國外劫掠的物資(包括一批貴重物資)回國途中被美國海軍潛艇擊沉。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時將該船沉沒位置等資料作為禮物贈送中國,中國依此組織打撈作業,因作業難度大,犧牲多人,僅撈出部分物資。“鞍山”、“撫順”兩艦在此次行動中創造了07型驅逐艦海上航行6000多海里、連續航泊56晝夜的記錄。
中國海軍104號太原艦中國海軍104號太原艦

救援行動

1961年5月3日,“太原”艦冒9級大風,經一晝夜搜尋,在朝連島以東30海里救起3名遇難漁民。
1962年2月29日,朝鮮5-226號漁船遇大風,與本國失去聯繫,“長春”艦奉命前往尋找,在蘇門島附近找到該船。
1965年8月21日,朝鮮20餘艘漁輪在射陽河口以東70海里遇13號颱風,“鞍山”艦經54小時搜尋,在千里岩以東85海里找到,並護送至石島港避風。
退役後的104長春號驅逐艦退役後的104長春號驅逐艦

改裝退役

改裝飛彈
1969年5月,“鞍山”級驅逐艦開始進行改裝,拆除原有的魚雷發射系統,裝上了2座雙聯裝“上游一號“(SY-1 )艦對艦飛彈發射裝置,並裝備了相應的雷達、導航電子設備。其餘三艘07型驅逐艦在1970年完成改裝。
退出現役
20世紀70年代初,該級4艘艦一直是中國海軍最大的水面戰鬥艦。中國07型驅逐艦一直服役至90年代,堪稱世界上服役時間最長的驅逐艦。4艘驅逐艦服役期間並無實際參戰紀錄,最早退役的是“撫順”艦,被江蘇江陰的一家拆船廠買去拆成廢鐵.1990年八月“長春”艦退役後被山東省乳山市購去停泊於該市的銀灘做為展示艦用;1991年九月十九日“太原”艦退役,最後一任艦長為王吉松,該艦改名“青島”泊於大連老虎灘做為大連艦艇學院的練習艦。最後一艘退役的本級艦則是第一艘服役的“鞍山”號,她於1992年4月24日降旗退役,她的最後一任艦長蘇海音少校正巧是“鞍山”艦首任艦長蘇軍之子。
退役後的101鞍山號驅逐艦退役後的101鞍山號驅逐艦

總體評價

07型驅逐艦原來是為了適應蘇聯寒帶區域設計,而且艦內空間狹小、通風不良,居住性非常差。(“海軍360”評)
退役後的101鞍山號驅逐艦退役後的101鞍山號驅逐艦
鞍山號驅逐艦等4艦,主要起到了培養中國驅護艦艇使用人才,積累同類艦艇使用經驗,建立中國海軍體系的作用。(“中國網”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