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城

龜城

渾源龜城,八角八邊,仿八卦龜形。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大同市境內,也就是渾源縣城。有1000餘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龜城
  • 別稱:渾源龜城
  • 出處:《辭海》
  • 歷史:1000餘年
新城龜城,龜城之稱,龜城故事,旅遊資源,簡介,簡介,歷史,文化旅遊,文化內涵,渾源龜城,永泰城,日本龜城,朝鮮龜城,成都別稱,

新城龜城

龜城之稱

龜城
提起龜城,《辭海》上只是說是指成都城而言。成都城按照一頭巨龜爬行的足跡而建,故得“龜城”雅號。其實,就在北京與保定之間,還有一座龜城,這就是新城縣縣城(現為新城鎮)。它依照龜的形態而建:四周城牆為龜身;南關外的奎星皋為龜頭;奎星皋左右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眼睛;奎星皋至南門的南關大街及升仙橋為龜的脖頸;北門外北關大街及真武廟後的大旗桿,是龜的尾巴;北門內,大街兩側各有一眼井,是龜的睪丸;城四周,護城河環繞,四個角上各有一座石橋:東南賈家橋,西南楊家橋,東北崖家橋,西北王家橋,這是龜的四足。整個城的建築,酷似一隻浮游水面的巨大雄龜。這才是一座名副其實的龜城。

龜城故事

由於新城是座千年古城,很多古老的故事伴隨著古老的建築遺留了下來,這些故事有的是關於新城本地的人物,有的是關於新城地名的由來,有的是關於新城古建築的神話,有的是關於地方風俗色彩的民間諺語。故事裡寫著新城人民的善良、樸實和正義,表達著祖輩的期盼,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
後來新城的故事傳說經蒐集整理,於1989年12月,由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書名就是《龜城故事》。

旅遊資源

新城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從唐代開始初具影響力,境內留存至今的多處古建築足以說明新城古鎮的文化積澱。這些歷史人文景觀加上流經境內的紫泉河、倉上河和白溝河帶來的自然資源景觀構成了新城鎮最自豪的旅遊資源。
開善寺
坐落在高碑店市老縣城所在地新城鎮的具有上千年歷史的遼代建築開善寺經過文物專業維修隊伍歷經6年修繕,如今面貌一新,重現昔日風采。
開善寺位於該市老縣城舊城東北隅,俗稱“大佛寺”,是一座保留有遼代建築風格的佛寺。由於建築歷史悠久,人們對它的建築年代說法不一,據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王樹楠主編《新城縣誌》載:“開善寺系唐朝所建”;明嘉靖三十年(1551年)碑記中記載:“寺創於宋” ;而當地民眾則傳說:“先有大佛寺,後有新城縣。”專家根據其建築結構分析,開善寺大雄寶殿是遼代建築, 而天王殿、金剛殿等配殿則為明清遺物。
大雄寶殿的建造雄偉壯觀,技藝精湛。其中彩畫、壁畫、佛像巧奪天工,有碧殿映空,金像耀目,畫棟飛雲,巧幻不可臆度之說。佛像正中為觀音,兩旁有八大金剛、羅漢,佛座中藏有經卷等。據說清朝康熙、乾隆年間還有佛事活動。民國年間,因改大殿為教育館中心堂,除石刻像外,佛像全部毀掉。後彩畫亦剝落,壁畫用白灰塗掉。現在僅存一座大殿。今之大殿後距舊城根不過40米,再除去上城用的兵馬道,其地盤顯得侷促,因此,舊城牆下或城外有寺內遺址的傳說相當可信。
提到開善寺,還不能不說說其所在地新城鎮。由於歷史上的新城老城區的版圖形狀酷似一隻巨龜,所以新城又被人們稱為“龜城”。據傳說,該城興盛時期,東有香火極盛的開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宮,西有文風四溢的孔聖人大殿,北有威嚴聳立的真武大帝廟,與城外西北的栓龜樁——蘭若佛塔遙相輝映,寺、宮、殿、塔在晨鐘暮鼓、香火繚繞中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築群。滄桑屢變,割據無常,隨著歷史的風雨變遷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幾乎蕩然無存,唯有開善寺免遭滅頂之災。這主要得益於主殿大雄寶殿巨大的庫容量和歷經千年而不漏的屋頂質量,解放後一直被作為糧倉占用,從而沒有被當做“革命目標”。上世紀末,隨著對文物保護的力度逐漸加大,開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視。1996年經過高碑店市的努力爭取,被國務院列為第四批國家保護文物。作為目前僅存世的八大遼構之一, 從2000年11月份開始,國家採取以古修古的方法,啟動了開善寺大雄寶殿修繕工程,現已累計投入資金480萬元。目前,大雄寶殿修繕工程主體已完工,有關專家正就大殿梁架、斗拱、檐椽的油飾進行論證。復原新建的天王殿、金剛殿等工程也已經基本完工。修繕過後,開善寺莊嚴肅穆,氣勢恢宏,依稀中,我們仿佛又回到它的過去。
現在,該市一方面進一步積極修繕保護開善寺,同時,還在積極挖掘其歷史內涵,蒐集相關的故事傳說,為發展當地文化,旅遊業做好鋪墊。
紫泉行宮
清代記錄:“紫泉行宮在新城縣西南。其西北十五里有紫泉。考《水經注·巨馬》篇,上乘督亢溝于于乃縣東,東南流歴紫淵東。今按方位,紫泉即紫淵,其名舊矣。源出龍堂村,徑釣魚薹,繞縣城而西。厥有奧區,碧流環帶如練。乾隆辛未歲,建行陛於中,畫舫風亭,清幽颯爽。埭旁植修竹,拳石秀峙,略彴紆迴,樹杪箵笭,掩薄洲渚。爰荷天章,譜為十景焉。”
解放後,紫泉行宮用於建學校,由於缺乏保護,至今地面建築已經幾乎全部被毀。
文昌宮塔
我國著名古建築學家劉敦楨所著《河北、河南、山東古建築調查日記》中詳細記錄下新城的文昌宮塔。
書中描述:“十時出北關,至文昌宮。宮之西北隅,有八角密檐九層轉塔一座。其下部之勾闌已毀,而基座亦經重修,惟塔身保存甚佳。南面辟圓券門,內為小室,有佛像。東、西、北三面浮雕雙扇門。其他四面浮雕幾何紋窗欞。再上於壁面隱出飾有懸魚之闌額,以及斗栱、榱題之屬。與涿縣之普壽寺塔完全一致,似亦為遼末之構。但上部疊澀式出檐九層及塔頂,則非原物矣。”
現已毀滅。
紫泉河
紫泉河內的荷花和河岸的蘆葦是新城鎮最具代表性的河流景觀。
在清朝時期,正是因為紫泉河的美打動了乾隆皇帝,他才將自己南巡的行宮建這這裡,此行宮也因紫泉河得名紫泉行宮。這段歷史記載在清代高晉所著的《南巡盛典名勝圖錄》里。

簡介

淄川城在西漢之前何時建城無考。
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年)在此設般陽縣(現留仙湖公園東側就有一段漢代土築城牆),因城南瀕臨般河而名。南北朝·元嘉五年(公元428 年)改為貝丘縣,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取名淄川縣,因瀕臨淄水而名。《括地誌》雲:“俗傳雲禹理水功畢,土石黑,數里之中,波若漆,故謂之淄水也”。
般陽縣城東南方有山,叫五松山,山後有嶺,叫天齊嶺,嶺上有一石幢,石幢下有一神龜。張唐卿《孝義天齊嬤嬤幢》記載:“《齊諧》曰:天齊淵水,都南郊。又西南80里,有石幢,一曰嬤嬤幢。石幢者,齊地遺風也,莫知起時。古人享祭神靈,必立石幢,或柴或望,以達天聽。或曰,禹布土以定九州,得天齊嬤嬤之助,立此石幢者,以敬神明。”
遠古時,般河和孝河經常泛濫,而般陽縣城相對低洼,經常受水災。人們苦不堪言,就到嬤嬤幢祈求天齊嬤嬤保佑。由於龜有辟邪化災、增添福氣兼長壽和善良的靈性,能給人帶來吉祥幸福,於是天齊嬤嬤便委派幢下神龜遷移到般陽城邊的湖泊中居住,保佑般陽平安。此後果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舊淄川縣誌曾經根據傳說記載:縣城在建設時,東南天空有祥雲閃現,施工者挖掘城壕時,果然挖出一隻烏龜,人稱神龜,這就是般陽古城又名“龜城”的來歷。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淄川知縣楊武再修城時,按其傳說,把舊城依據地形規劃建設為龜型。西南為首,四門為足,預備倉為腹,按照龜紋形狀設有東西、南北向街道,般水向北、向西環城入孝水,四門外護城河圍城而流,東北隅為尾。又隔數十年後,知縣魯惠於正德十四年又對城池維修,挖出小烏龜數十個,這更神化了“龜城”的傳說。前幾年在留仙湖清淤時,又從湖裡挖出了三隻大龜,再一次驗證“龜城”傳說的真實性。

簡介

渾源龜城位於中國北部山西省東北部,始建於五代後唐(公元923年至936年),明清兩朝曾進行過五次大修(明四清一),歷經遼、金、元、明、清五個朝代,距今已有1000餘年的歷史。
渾源龜城最大的特點不是四邊城牆,而是建八邊城牆,只留東西兩門,由此來會意龜形。周長四里另二百二十步,(約2367米)城高一丈五尺(約5米),厚一丈,(約3.3米)護城河深七尺,(約2.3米)寬兩丈.(約6.7米)東西各有一門.東門曰望恆門,西門曰平川門.兩門均有瓮城圍繞。萬曆二十九年,又辟南門,曰引翠門。
書雲,一門為寨,二門為堡,三門為鎮,四門才為城。但渾源龜城是在原本的北城門處只建玄武廟,當地百姓稱為真武大帝廟,實為不能通行的北城門樓,為虛門。而城南也有相應的南城樓,只是明萬曆才闢為可通行的實門。故曰,渾源龜城原實為兩虛門,兩實門的四門城,只是忌玄武而不設北城門。因為玄武已為至北最北之意。不可能再有北了。
所以,渾源龜城在後來為了通行不便不得不再增城門時,也只能增南門不能增北門,到過渾源的人應該知道,該城坐在恆山北陰,南門一出城就是恆山。而北面卻是一馬平川。這種建制不太合乎情理,但卻合乎玄武城的形建制。也就是,到渾源龜城已是天下至北。
從而也應了龜城對面的北嶽恆山是山之北極之意。
在明朝大同鎮72城堡里,渾源龜城是建築格局最為獨特的一座堡壘。《山西通志》這樣記載渾源龜城:“地脈從東來,結為丘,形如龜。城肖其形,雉堞屈曲,宛若負書狀。”渾源龜城依龜形而建,頭西腳東,使龜飲城西柳河之水。街道格局曲折為蛇形,建築布局則遵從八卦玄武的方位,同時也體現了明清時的形制分布,及邊塞堡壘城市的規劃理念。城內原有鐘鼓樓、城隍廟。現存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安寺,省保文物圓覺寺磚塔,省保文物孔廟。有保存完整的明清民宅近50餘座,街道商鋪基本能體現蛇街的歷史原貌。

歷史

明朝萬曆二十年(公元1592年),渾源州知州劉復禮將城池重修,原先的龜背殼形狀保持不變,裡面依舊用土夯築,外用磚砌城牆,新修復的城牆“高4丈(13.3米),牆基寬為3.5丈(11.6米),牆頂寬為2丈(6.7米);雉堞7尺(2.3米),垛口707個;敵台17座,樓櫓11座。
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此地爆發大規模的反清復明戰火,前來鎮壓的清軍用紅衣大炮轟開龜城東北角城牆,將西門樓焚毀,城陷後,攝政王多爾袞下令屠城,死者數萬,城牆多處塌損。屠城的發動者為: 滿清“皇父攝政王”多爾袞、“英親王”阿濟格、“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承澤親王”碩塞等。
恆山腳下的渾源龜城,經此浩劫,人口急劇減少,10多年後的清順治16年,人口統計全州只剩下154戶,3千多人了。官府把死人埋在州城外幾處義墳地里,至今當地仍有稱為摩天錐萬人墳的地方。為了混淆歷史,清王朝蓋了一座廟宇為被義軍殺死的知州榮爾奇塑造了一座像,並在像前用生鐵鑄了義軍首領方三的跪像,後來,有一個名叫張勇的武舉人,借酒醉為名,打摔了榮爾奇塑像,把方三生鐵跪像改鑄成一口大鐘,說來也怪,一般的鐘聲音洪亮,但這口鐘則聲音低沉,聲如哭音,這鐘聲仿佛是在向人們哭訴劊子手多爾袞的罪行,清朝攝政王多爾袞於39歲暴死,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後新任渾源知州郎永清再度維修城池,直到上世紀中前期的戰亂年代,城池仍然能夠發揮其巨大的軍事堡壘作用 ,至渾源解放時(公元1945年)城垣仍然基本完整,後逐年拆毀,現存部分舊城牆及最具渾源方言特點的一句“鱉子”。
參考資料: 《清世祖實錄》

文化旅遊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永安寺。
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圓覺寺磚塔、孔廟、城隍廟、栗公墓、明清大院。

文化內涵

龜城蛇街渾源城的會意圖龜城蛇街渾源城的會意圖

渾源龜城

渾源龜城的建築格局,取意於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八卦意象,利用龜城蛇街來會意玄武圖。
中國古代把天空里的恆星劃分成為“三垣”和“四象”七大星區。所謂的“垣”就是“城牆”的意思。“三垣”是“紫微垣”,象徵皇宮;“太微垣”象徵行政機構;“天市垣”象徵繁華街市。這三垣環繞著北極星呈三角狀排列。在“三垣”外圍分布著“四象 ”:“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也就是說,東方的星象如一條龍,西方的星象如一隻虎,南方的星象如一隻大鳥,北方的星象如龜和蛇。由於地球圍繞太陽公轉,天空的星相也隨著季節轉換。每到冬春之交的傍晚,青龍顯現;春夏之交,朱雀升起;夏秋之交,白虎露頭;秋冬之交,玄武上升。
玄武是一種由龜和蛇組合成的一種靈物。玄武的本意就是玄冥,武、冥古音是相通的。玄,是黑的意思;冥,就是陰的意思。玄冥起初是對龜卜的形容:龜背是黑色的,龜卜就是的請龜到冥間去詣問袓先,將答案帶回來,以卜兆的形式顯給世人。因此,最早的玄武就是烏龜。以後,玄冥的含義不斷地擴大。龜生活在江河湖海(包括海龜),因而玄冥成了水神;烏龜長壽,玄冥成了長生不老的象徵;最初的冥間在北方,殷商的甲骨占卜即‘其卜必北向’,所以玄冥又成了北方神。

永泰城

永泰城,因其形似龜,俗稱龜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西南27公里,有一座400年歷史的古城堡,因它的城堡似金龜,所以叫龜城。建於明朝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永泰城記》記載:城身高三丈六尺周三里有奇遙一里之譜形圓瓮城四礅台十二南門大小二官道四女牆七百九十九雉城 樓四……
永泰龜城永泰龜城
城的平面呈橢圓形,四面築有半月形城,城門向南開,外築甬門,門稍偏西,形似烏龜首。
城周有護城河,寬約6米,深2米。它是一座軍城,當初建有完善的軍事屏障和防禦工事,在明清兩代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地位。

日本龜城

別稱 串木野城
築城年代 鎌倉時代
所在地 串木野市上名
築城者 串木野氏
主要城主 串木野氏、川上氏、山田氏、島津氏
城郭樣式 平山城
遺構 堀切、土壘、井戶跡、石壘
歷史 鎌倉時代由串木野氏所築之城,到了南北朝時期此地曾發生激戰,而川上氏及山田氏則先後成為龜城城主。後來島津貞久以出水的木牟扎城和川內的碇山城為據點,將龜城攻落。到了第十六代當主貴久時,由於島津實久的家中發生紛爭,因此實久的家臣川上忠克曾將人質送到龜城。之後到了第十七代當主義久時,龜城成為義久之弟家久的領地,當家久被移封並成為佐土原藩主後,家久在此地設定地頭繼續統治龜城一帶。

朝鮮龜城

朝鮮東部龜城郡首府,在平安北道中部。居大寧江支流芳江的左岸。古城鎮。高麗時代築城,稱逸州。解放後建農業機械廠和紡織廠。道內交通要地。有工業大學。

成都別稱

公元前316年,秦國吞併巴蜀。公元前311年,當時鎮守成都的張儀司馬錯著手修築成都城牆。傳說張儀築城時屢築屢垮,後來“有大龜浮於江”,張儀根據巫師的指點,沿著龜爬行的路線築城,果然成功,所以古代成都的別名之一叫龜城。
龜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