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首壩

龍首壩

龍首壩是一座石拱滾水壩,它橫跨于澄城縣交道鎮狀頭村村西,處於與蒲城縣洛濱鎮韋村交界的洛河下游。西漢龍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它為世界水利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該壩因建於漢武帝時創建的龍首渠的渠首段而得名。目前是蒲城、澄城兩縣共同開發的景點、是振興兩縣旅遊業發展的一顆璀璨明珠、是陝西關中地區的名壩。以其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和風光秀麗的自然景色 馳名天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首壩
  • 外文名稱:longshouba
  • 別名:龍首景區、龍首墨玉大峽谷、龍首黑峽谷
  • 行政區類別:國家2A級旅遊景區
  • 所屬地區:中國 陝西省
  • 電話區號:0913
  • 地理位置: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洛濱鎮韋村一帶
  • 方言:關中方言
  • 著名景點:渭北小壺口、溫泉濕地、龍首飛瀑、攀岩拓展、雙龍洞
  • 機場:蒲城縣內府機場
  • 火車站:坡底村站
  • 車牌代碼:陝E
  • 交通:從蒲城縣城或澄城縣城出發
地理位置,龍首壩簡介,龍首渠,

地理位置

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
龍首壩位於蒲城縣洛濱鎮境內,也位於澄城交道鎮境內。蒲城人說是蒲城的,澄城人也說是他們的。
事實上龍首壩處於兩縣交界處,以洛河為界,將此大壩分成“澄城龍首壩景區和蒲城龍首黑峽谷景區兩大部分”。這才正是導致遊客分不清的主要原因。
龍首壩現屬於“蒲澄”兩縣共同開發的旅遊景點。距離蒲城縣城27公里,距離澄城縣城17公里

龍首壩簡介

龍首壩是中華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建成的,壩為石拱滾水壩,壩軸為弧形,壩面為渥奇式。壩高16.2米,頂長18 7.67米,頂寬5米,壩基最大寬22.5米。壩體用工157669個,用石料20525立方米,用沙7290立方米,用水泥12092桶,支付銀元217881元。
該壩由著名愛國將領蒲城人楊虎城將軍倡導,近代水利科學家蒲城人李儀祉先生主持規劃,總工程師孫紹宗率隊堪測並全面負責工程實施,工程師李奎順具體設計,於1934年5月動工興建,次年6月竣工。
當時的中央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親筆題寫了“龍首壩”壩名,並在壩東建亭上立碑留念,“龍首壩”紀念亭也是仿古木結構建築,古樸大方。
龍首壩工程建築宏偉,附近溝壑縱橫,怪石林立,水流湍急,壩下河床狹窄,形成了狀如“壺口”的瀑布和險灘、濕地、龍眼、龍潭等自然景觀;下游1公里處還有著名的溫泉,這裡山清水秀,風景優美,是人們旅遊休閒的好去處,是發展旅遊事業的好地方。
龍首壩於1985年4月被澄城縣人民政府確立公布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10月被陝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龍首渠

龍首渠是西漢時修建的一項引洛灌溉工程,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條地下井渠引水工程。相傳在開鑿此渠過程中挖出大量化石,因古代人們把化石看作是龍骨,所以就把這條渠叫作龍首渠。
漢武帝元狩年間(公元前128~公元前117年),為了灌溉重泉(今陝西蒲城東南20公里)以東臨晉(今陝西大荔)一帶、北洛水下游東岸的6萬多公頃鹼鹵之地,有一個叫莊熊羆(pí)的人向漢武帝上奏,建議由北向南修建一條引洛河水的灌溉渠道。
由於灌區地勢高亢,必須抬高引水道,而經過商顏山(今鐵鐮山,大荔境內)下時,一帶土質疏鬆,渠岸容易崩塌,於是修渠的勞動人民因地制宜,發明了“井渠法”,就是在地面上開鑿一系列豎井,在地下修建暗渠使井井相通,水在井下流通。此工程徵調士卒1萬餘人,歷時10年才告竣工。龍首渠的建成,使4萬餘公頃的鹽鹼地得到灌溉,並使其變成“畝產十石”的上等田,產量增加了10倍多。這段穿過商顏山的地下渠道長達5公里多,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條地下渠,在世界水利史上也是一個偉大的創造。
井渠法在當時就通過絲綢之路傳到了西域,直到今天,新疆人民在沙漠地區仍然用這種井渠結合的辦法修建灌溉渠道,叫作“坎兒井”。中亞和西南亞的乾旱地帶也用這種辦法灌溉農田。西漢龍首渠的井渠法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高度智慧的結晶,它為世界水利事業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