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頸鎮

龍頸鎮

龍頸鎮位於清遠市清新區中部,是濱江地區的南大門,東鄰筆架林場,北接禾雲鎮,西連廣寧縣,南靠太和鎮。全鎮總面積553.38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4.223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9141萬畝;山林總面積74.1萬畝,其中25度坡以下山地面積5.6萬畝。境內現轄36個村,4個社區,771個村民小組,80674人(2017年)。境內有珠坑圩、車頭圩、河洞圩、石馬圩、平崗圩、白石圩、石坎圩、龍頸圩等8個圩,鎮政府駐龍頸圩。

龍頸鎮居民全部為漢族,語言以帶地方色彩的清遠白話為日常交際語言,也有一部分自然村落以客家話為主。鎮內居民多由中原各省南遷,在語言、信仰、社交禮儀、住房結構等均與濱江地區的居民相同。據考,秦漢時已有居民從中原遷入,唐宋時遷入者更多,來源於現南雄珠璣,鎮內人口最多的六大姓氏分別為陳、梁、羅、黃、何、李。現龍北大圍村還保留有十姓祠等古代建築。龍頸鎮還是一個著名的僑鄉,有旅居海外的華僑、港澳台同胞約1.5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頸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中國華南廣東省
  • 下轄地區:轄36個村,4個社區
  • 政府駐地:龍頸圩
  • 電話區號:0763
  • 地理位置:清遠市清新區中部
  • 面積:553.38平方千米(2017年)
  • 人口:80674人(2017年) 
  • 車牌代碼:粵R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民族,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力,礦產,土地,經濟概況,綜述,工業,農業,旅遊業,交通,社會事業,科教文衛,基礎建設,風景名勝,名優特產,

歷史沿革

龍頸歷史悠久,漢朝時為古代中宿縣(清遠縣前身),隋朝時為政賓縣縣府所在地。
抗日戰爭期間(即1941年11月—1945年9月)為清遠縣縣府所在地。
1950年5月,清遠縣將原濱江區設立為第五區,區政府設於龍頸,龍頸區人民政府成立,下轄龍頸、南沖、石坎、珠坑、河洞5個鄉。
1953年,龍頸區人民政府改為十四區區公所。
1957年8月,龍頸鄉、石馬鄉合併為龍馬人民公社。
1959年6月龍馬公社分離,設龍頸、石坎、南沖和石馬公社。
1979年12月龍頸公社劃分出珠坑公社。
1983年11月,龍頸公社改為龍頸區公所,下轄軍營、西坑、石崇、共和、龍東、龍北、逕口等7個大隊。
1986年冬撤區建鎮。
2003年6月,撤銷珠坑鎮,併入龍頸鎮。
2004年5月,撤銷石馬鎮、南沖鎮、石坎鎮,將其併入龍頸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5年,龍頸鎮轄塘坑村、回新村南田村南星村、南沖社區、軍營村共和村佛市村、龍頸社區、龍北村龍東村黃崗村鎮平村逕口村車頭村西潭村西坑村紅立村粉洞村立坑村、石馬社區、石馬村石崇村石崗村、石坎社區、石東村、白芒村白石村珠坑村河洞村河東村水口村板潭村旺洞村建星村平崗村布田村頭巾村五星村中洲村等36個村,4個社區。

人口民族

龍頸鎮總人口80674人(2017年)。居民全部為漢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頸鎮位於清遠市清新區中部,是濱江地區的南大門,東鄰筆架林場,北接禾雲鎮,西連廣寧縣,南靠太和鎮。全鎮總面積553.38平方千米(2017年)。

地形地貌

龍頸鎮地理條件優越,屬典型丘陵山區,地勢西高東低,土地肥沃。

氣候

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陽光充足,無霜期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水力

龍頸鎮境內山溪河流眾多,水量豐沛,蘊藏著大量的水力資源。全鎮至今共建有中小型發電站47座,總裝機容量2.403萬千瓦,2013年發電量達8091多萬度。

礦產

礦產資源有黃金、稀土、高嶺土、瓷砂、鐵礦、雲母、石英、葉鈉石、鉀長石、大理石等。

土地

龍頸鎮有耕地面積4.2237萬畝,其中水田面積3.9141萬畝;山林總面積74.1萬畝,其中25度坡以下山地面積5.6萬畝。

經濟概況

綜述

2006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2.8396億元,同比增長72%,其中工業總產值7.3237億元,同比增長159%;農業總產值3.2476億元,增速11.88%;第三產業總產值2.2683億元,同比增長19%。農村人均純收入3974元,同比增長8.6%;完成招商引資金額5.01億元,共有28個項目投入固定資產建設,累計固定資產總投資3.2057億元,同比增長75.4%;完成兩稅收入共1265萬元,同比增長9.4%。其中國稅收入933萬元,同比增長9.3%,地稅收入332萬元,同比增長9.6%。
2007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9.6154億元,同比增長52.8%,其中工業總產值13.0177億元,同比增長77.8%;農業總產值3.8576億元,增速11.6%;第三產業總產值2.7401億元,同比增長20.8%。農村人均純收入4365元,同比增長9.7%;固定資產投資7.2612億元,同比增長126.5%;完成兩稅收入共2039萬元,同比增長125.9%。其中國稅收入1101萬元,同比增長92.2%,地稅收入938萬元,同比增長220.7%。鎮財政總收入2507萬元,其中本級財政收入1027萬元。
2010年,該鎮實現生產總值49.2億元,比2006年增長2.8倍。其中完成農業總產值5.13億元,同比增長58%;完成工業總產值37.4億元,同比增長4倍;完成第三產業總產值6.69億元,同比增長1.9倍;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9億元,同比增長4.9倍。完成工商稅收入庫9902萬元,同比增長6.8倍;本級財政收入5200萬元,同比增長9.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6077元,同比增長53%。
2014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49.87億元,同比增長23.3%。其中農業產值7.91億元,同比增長6%;工業產值27.46億元,同比增長36.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2.67億元,同比增長45.5%;第三產業產值14.5億元,同比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10.95億元,同比增長5.9%。工商稅收1.26億元,其中國稅收入4742萬元,地稅收入7827萬元,本級財政收入6486萬元。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9645元,同比增長12%。

工業

2010年成功引進大型工業項目6個,發展、整合規模以上企業6家,2010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3.1億元,比2006年增長3.5倍。在先後成功打造明珠工業園、河洞工業園後,獲省認定的第29個產業轉移工業園——佛山禪城(清新)產業轉移工業園(雲龍工業園)落戶龍頸、禾雲兩鎮,現時在該鎮轄區範圍內已建成企業4家,共7條生產線投產。2009年獲省科技廳認定為“技術創新專業鎮”。
2014年龍頸鎮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總投資約4.2億元的國電七星崗風電場目前已完成用地預審、選址、環評等手續,正處於工程招標階段。恆大金碧天下第4期目前已投入6000多萬元,計畫在年前推出80幢雙拼別墅。投資1.28億元的濱江自來水廠正在施工建設,到目前為止已投入4000多萬元。石馬龍騰峽漂流項目共投入2000萬元,目前正聯合有關部門積極辦理用地報批以及其他相關的手續。軍營商業街項目已完成了測量及規劃設計,正加快推進征地工作。投資3.5億元的美邦陶瓷已於今年2月順利試投產。投資3600萬元的港龍陶瓷有限公司新建成品拋光生產線,已順利建成投入使用。總投資1500萬元的清遠市泰豐礦業有限公司增資擴產工作已經完成,新增生產線已經投入使用。

農業

龍頸鎮把握雞心黃皮、“早鐘六號”枇杷、黑毛節瓜、駱坑筍、沙田柚、砂糖桔等多個農業主導產品,並將其打造成為特色品牌,鞏固和擴大種植規模。充分發揮駱坑筍、雞心黃皮、砂糖桔等省、市“一鄉一品”重點項目的優勢,以“雙桔利”、“偉倫”等龍頭企業為主導,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努力提高農業生產現代化水平。藉助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推行“公司+基地+農戶”等發展模式,上馬了村級集體幫扶項目一批,各級累計投入資金3000多萬元。2010年,該鎮豐產林種植面積達11萬畝,筍竹種植面積6萬畝;水稻產量3.21萬噸,比2006年增長19%;水果產量3.36萬噸,比2006年增長39%;家禽存欄量70.63萬隻,牲畜存欄量3.17萬頭,2008—2010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畜禽生產大鎮”。2009年,該鎮“雙桔利”冷庫、偉倫豬場被評為縣農業龍頭企業。
沙田柚沙田柚
龍頸鎮按照區發展“一鄉一品”的要求,做大做強特色農業。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促進農村經濟快速增長,目前全鎮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58個。積極扶持河洞綠之寶(山蘇)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引進南方傳媒農業科普基地項目以及新能源植物燃料——矮化高糖柿子種植項目。全鎮水果種植面積達5萬多畝,其中雞心黃皮掛果面積達2000多畝,砂糖桔種植約4萬多畝。

旅遊業

龍頸鎮圍繞建設生態休閒名鎮的發展思路,充分利用恆大世紀旅遊城、清泉灣、河洞鳳塱圍等旅遊資源,以點帶面,不斷開拓生態旅遊發展項目。一是成功引進南方傳媒農業科普基地項目,該項目計畫投資600萬元,規劃建成一個500畝的農業觀光旅遊種植基地,截至2014年累計投入近 300多萬元,基地已種植150畝有機水稻及130畝甜豆,並進行了基礎設施建設。二是積極引進新能源植物燃料——矮化高糖柿子種植項目,並成立了清新區龍興柿子種植合作社,目前正在共和村委會建設一個面積約100畝的種植示範點。三是發掘及整理龍北中宿居歷史遺蹟,結合周邊生態環境優勢,做好發展規劃和項目推介工作。四是發揮恆大世紀旅遊城、足球學校、清泉灣旅遊度假區、鳳塱古村落的輻射帶動作用,充分利用清連高速貫穿全境及作為濱江地區南大門的區域優勢,引資開發生態旅遊項目。

交通

交通發達,107國道清連一級公路、S114線、S350線、X370線、濱江西線公路在龍頸鎮境內通過,形成北通湖南、南往廣州,西達肇慶的交通網路,國道、省道兩旁開發用地已進行了較全面的規劃,建有明珠、河洞、石坎陶瓷、雲龍等四大工業園區,備有5000多畝的工業、商業招商用地。

社會事業

科教文衛

2014年,龍頸鎮教育創強方面共投入5712.59萬元,其中基建方面投入3558.44萬元,設施設備方面投入2016.15萬元,在7月上旬順利通過了省專家組的驗收,使龍頸鎮教育事業的發展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文化體育設施建設,維修鎮綜合文化站,完善各文化功能室,大力推進村級文化室“五個有”文化體育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村級文化室、農家書屋和全民健身廣場建設。
基層衛生站的建設,分別投入130萬元和165萬元建設南沖衛生院、石馬衛生院的業務用房,另外有7個基層衛生站建成投入使用。

基礎建設

2014年,龍頸鎮推進省水利示範縣建設工程,總投資1.4億多元,涉及36個村委會26個灌區,受益面積共50265畝,相關工程已全部完成;河道整治方面,分別投入3043萬元和2715.61萬元,對石坎河和壩仔河進行河道整治;投入300萬元,進行了包括濱江河、壩仔河、丙水河、長洞水、石馬河、石坎河等河道的清障工作;投入1200多萬元推進約150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185.48萬元對建星等10個村開展水利重點縣項目建設。三是推進美麗鄉村及示範點建設,最佳化農村生活環境。龍頸鎮第一批“美麗鄉村”有石崗田美村和珠坑新村,兩村的建設共投入180多萬元,現已通過驗收。頭巾營盤、軍營大坳、龍北高宅、平崗逕仔口、立坑茅坪、石馬新橋等6條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共45個,實際投入資金達361.38萬元,目前全部工程已經完成。申報成功“一事一議”財政獎補資金406.8萬元,提高了農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積極性。

風景名勝

鳳塱古圍村位於龍頸鎮河洞村,是廣東最美麗並保存得最好最完整的清代康熙年間的建築。鳳塱坐南向北,東西寬313米,南北長223米,占地面積69799平方米。村的房屋結構是九巷十八進,屬於防禦性建築,並善用圍牆將整個村落圍繞,由灰沙黃坭摏牆而建,內有瞭望眼,古時作防禦土匪入侵使用,兩座古炮樓威嚴屹立於村的東西兩面。鳳塱古圍村是目前廣東保留少有民間特色的三間兩廊一天井內有少的木副樓兩層建築(所謂三間,即一列三間懸山頂房屋,明間為廳堂,兩側次間為居室。屋前天井,天井兩旁為廊(即廚房)。
鳳塱古圍村鳳塱古圍村

清泉灣生態旅遊度假區位於龍頸鎮駱坑。距清新縣城僅10公里,市區及縣城有專線公共汽車直達景區內。景區占地面積約150畝,是馳名中外的“駱坑筍”原產基地,以“生態旅遊”、“娛樂旅遊”為經營特色,打造“體育旅遊”全新概念。園區內已投入經營的項目有:竹林極速滑水漂、動感山泉水城、歡樂智勇向前沖、水陸拓展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清泉灣生態旅遊度假區清泉灣生態旅遊度假區

名優特產

龍頸鎮有“駱坑筍”、“龍頸雞心黃皮”、“南沖沙田柚”和“珠坑黑毛節瓜”等特產。
龍頸雞心黃皮龍頸雞心黃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