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河

龍開河

龍開河 ,又名湓水,舊名湓浦或湓江。源出今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西南的青山,東流至江西省九江市西,北經湓浦口流入長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開河(湓水)
  • 舊名:湓浦或湓江
  • 發源地:江西省九江市瑞昌市西南的青山
  • 流經地區:江西省九江市
  • 注入:長江
  • 全長:47.2公里
發展歷程,相關工程,

發展歷程

九江城所在位置,隋時稱為湓口城,因它的西面有一條龍開河穿城而過。龍開河原名湓水,發源於瑞昌清湓山,在此出口流入長江,故名湓口。後來,湓口城沿革為潯陽、江州和九江。可見,九江的命名起初應得自龍開河。
所有的九江人都不曾忘記曾經有一條清洌洌的河水繞城迴旋,支支汊汊的阡陌水巷在城西鋪陳了幾百里,許多老九江人世代靠水繁衍生息,駕船走南闖北,這條河就是龍開河。龍開河全長47.2公里,洪水季節可通行30噸以下的帆船。自古以來,潯陽就是一個重要的商埠,長江航運的發達,使這個港口空前繁榮起來。龍開河入江口乃至沿河上溯幾里路,成為一個天然的避風良港。同與之毗鄰的湓浦港互為表里,相得益彰。所以,古代那一帶成為潯陽古城的重心,只是到近現代才東移南漸。
湓水據記載是發源於九江的瑞昌清湓山,和廬山上流下來的溪水匯合,然後經湓浦口注入長江。秦始皇劃分天下為三十六郡時,湓水流經的這片豐饒的平原因江河交錯、水網縱橫而定名為九江郡。自漢朝大將灌嬰在湓浦口的東面築城戌守以後, 湓水就成為九江城外的一條天然的護城河。不知道什麼時候,湓水被現在的名稱龍開河所取代。
在古代,龍開河入江口的濕地湖灘、煙波浩渺的湖水及浩蕩激流的長江在和甘棠湖南門湖是連成一片的。當初的潯陽古城,是南北西三面環水,城內高地就是胭脂山。由龍開河向長江口,向左的江岸有白居易吟唱的琵琶亭(現在的琵琶亭是後來重選地址建的),向右的江岸有宋江題詩的潯陽樓。廬山峻岭重影,澗水紛紛匯聚南流,至潯陽古城成龍開河流入長江,甘棠湖、南門湖如翡翠明珠,依河靠江,山影城郭疊影其中。這使潯陽城的美麗堪比杭城無出其右。翻開白居易在被貶江州司馬期間所寫的詩文,從千古傳唱的《琵琶行》中,我們能隱約感覺到當時湓浦口商船雲集的景象。一首《泛湓水》描繪出那時龍開河秀美的景色。“四月未全熱,麥涼江氣秋。湖山處處好,最愛湓水頭。湓水從東來,一派入江流。可憐似縈帶,中有隨風舟。命酒一臨泛,舍鞍揚棹謳。放回岸傍馬,去逐波間鷗。煙浪始渺渺,風襟亦悠悠。初疑上河漢,中若尋瀛州。汀樹綠拂地,沙草芳未休。青蘿與紫葛,枝蔓垂相樛。系纜步平岸,回頭望江州。城雉映水見,隱隱如蜃樓。日入意未盡,將歸復少留。到官行半歲,今日方一游。此地來何暮?可以寫吾憂。”鴉片戰爭後,九江成為了五口通商的口岸,英國租界就設立在湓浦口的東岸,從九江的老照片中還能看到當年洋街上的繁華,洋行、郵局和號稱江南四大教堂的天主教堂就掩映在法國梧桐的濃蔭里。上個世紀初南潯鐵路修建時,九江火車站的站址也被確定在它的西岸。
龍開河在解放後於東岸修建了堤壩,用於城內防汛,河西岸是一片平緩寬闊的河灘。春秋水位低淺之際,很多人一家老小在河灘上放風箏;時常有流浪的戲班和馬戲團在河灘上搭棚唱戲,看戲的人們熙熙攘攘,熱鬧非常。河灘上也經常有交易集市。這樣,在西岸周邊形成了交易商市和流動民居的密集區,並且向河灘不斷蔓延推進,隨著60年代後人口密集爆發,河灘逐年被民居侵食。西岸的堤壩大約是在70年代修建。堤壩建成之後,形成了沿堤壩環居的密集的平房居民地帶。離出河口較近的地點有一座老鐵橋,建於20年代。是座下承式鋼桁架拱橋。很有近代工業風格。酷熱夏季時,60年代的九江幾乎沒有風扇,許多居民晚上帶著涼蓆上老鐵橋乘涼。
疏浚後的新龍開河疏浚後的新龍開河
農業文明時代的龍開河,是九江人往來交通的大道,招商引資的利器。四方行商雲集九江,東西商船匯聚河口。曾幾何時,龍開河碼頭千帆林立,浮橋上熙熙攘攘。河兩岸楊柳低垂,鶯歌燕舞,酒肆林立,熱鬧場面賽過了南京的秦淮河。
龍開河的消失:
1996年,為了提升城市經濟水平,龍開河,清澈見底,無情被填埋,一帶取名為九龍街。為房地產開發,商鋪建設提供地皮。

相關工程

龍開故道疏浚和聯繫水道工程
龍開故道疏浚及聯繫水道工程大部分位於九江開發區境內,全長3.35公里,寬約10--30米,水深1.2米左右。聯繫水道起於龍開故道接西一路橋處,止於甘棠湖,全長1.18公里。工程設計主要體現原始、生態、自然,弘揚九江山水文化。故道疏浚主要是清淤、疏浚、護坡固岸,兩側主要以生態型護岸為主;明河渠是沿西一路中間設定水道,寬度為12--15米,並在合適位置設人行景觀橋,在進入地下河道入口處,設定玻璃頂棚或景觀構架,使遊人有視覺緩衝;地下河道採用人工採光,頂部結合聲、光、電等技術手段和裝飾效果,與周邊護壁等在不同位置形成不同的主題空間,河道兩側各設定1米寬的路肩,以作緊急疏散和遊人上岸之用;泵房及遊船泊區在甘棠湖出口處設定遊船升降裝置,頂部與廬山路人行道標高相一致,形成觀景平台。依託3.35公里的故道,兩岸將修建起航園、九江之水園、現代都市園、人文碑刻園、歷史典故園、琵琶行園、本地名人雕塑園,通過浮雕、雕刻、景觀廊等形式,展現九江的人文歷史、現代氣息和美好未來,將成為遊客觀賞和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疏浚後的新龍開河疏浚後的新龍開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