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海濱龍門山,龍門山為海濱岩石山,海拔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綿延起伏,狀似萬里長城,十分壯觀。山之東有一瓮門,高興30多米,寬20來米,中空通風,岩石呈拱形,素稱"南天第一門"。北風吹來,捲起巨浪,撞擊在石門上,浪擊石鳴,猶如擊鼓,響徹10餘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裡綿亘4公里的海岸,沙灘潔淨,巨石千姿百態,風景別致,站在岩石觀濤,心曠神怡,龍門激浪於明代得名, 受遊人稱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門激浪
  • 地理位置: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
  • 氣候類型:熱帶季風氣候
  • 開放時間:全天
  • 門票價格:免費
景區介紹,傳說故事,旅遊時間,民俗活動,景區交通,航空,公路,鐵路,海運,韓祐詩作,基本信息,作品原文,作品說明,作品注釋,作者簡介,地圖信息,

景區介紹

龍門激浪位於海南省儋州市峨蔓鎮海濱龍門山。龍門山是座屹立於海岸的岩石山,最高點39米,山上怪石嶙峋,從北望南,延綿起伏,狀似萬里長城一段,雄偉壯觀。山之東有一瓮門,素稱"南天第一門",高30多米,寬闊20來米,中空通風,岩石呈拱形,北風掀浪,撞於石門,鳴聲如鼓,迴響10餘里,故得名"龍門激浪"。這裡綿亘4公里的海岸,沙灘潔淨,岸上巨石千姿百態,風景別致,站在岩石觀濤,心曠神怡,是海南省有名的旅遊景點。
龍門激浪龍門激浪

傳說故事

相傳很早以前,這裡有一犁頭石,長年隨波衝擊,鏟去海坎之石,故龍門有壁立之形。其壁中有一洞上通那細嶺,可容數百人行走。據《儋縣誌》記載,明代黎族首領符南蛇組織黎漢災民起義失利後,起義軍餘部曾守於此,"忽山忽海",神出鬼沒,同官兵周旋十多個春秋。
龍門激浪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於明代得名,向受遊人稱奇。前清拔貢陳有壯題有七絕一首:"龍門峭石勢嵯峨,遠望潮來卷白波。漫道艱難驚蜀道,吾鄉仍有險途多"詩中寫景含情,耐人尋味。
龍門激浪龍門激浪
龍門激浪毗鄰洋浦開發區,隨著洋浦的開發,龍門激浪景觀遊人日增,名聲遠播。

旅遊時間

海南東海岸氣候屬熱帶海洋和熱帶季風混合型氣候,長夏無冬,終年濕潤,最佳的旅遊時節在11月至次年的三月,這時正是其他地方寒風瑟瑟之時,但這裡還是一派陽光明媚、樹木蔥鬱的夏日景象。海南西海岸一帶受海洋寒流影響,氣溫較東海岸要低一些。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儘管海南很溫暖,但在冬天來這裡旅遊,還是得帶上一件毛衣。

民俗活動

龍門激浪民俗節慶活動:
龍門激浪龍門激浪
海南省的居民包括漢、黎、苗、回、彝、侗、瑤等30多個民族。世居的有黎、苗、回、漢等族。千百年來,古樸獨特的民族風情使本島社會風貌顯得豐富多彩。其中最具有特色的便是黎族的生活習俗。 黎族是海南的土著民族,他們世代聚居在海南島中部五指山區及西南部,現有人口130餘萬。黎族的語言屬於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黎語支,文化特徵與我國南方的壯族和布依族有著密切的淵源。黎族又分杞、孝、潤、賽和美孚五個支族。 黎族村落多位於山谷坡地或山間盆地之中,村寨周圍長有茂密的樹木或刺竹。黎族傳統住宅以茅舍為屋,稱為“船形茅草屋”,傳說黎族的祖先是乘船渡海而來的,所以住船形屋被作為傳統保留了下來。黎族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每逢喜慶佳節,黎族男女要相互對歌或載歌載舞通宵達旦。每年農曆“三月三”是黎族的傳統節日,黎族人民都要舉行隆重的慶祝活動。
黎族人很早就掌握了紡織技術。元代女紡織家黃道婆就是從黎族人那裡學到了先進的棉紡技術。黎族人織的黎錦一般以黑、棕為基本色調,青、紅、白、藍、黃等色相間,花紋圖案有人物、動物、植物、山水和吉祥物等等。黎族的傳統服飾為男子纏紅色或黑色頭巾,上衣開襟,布巾縛腰;婦女的服飾各支系不同,但筒裙是她們共同的服飾。
海南島有豐富的民間文化,衍生了許多獨特的民間節慶活動。 每逢農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瓊山市將舉行一年一度風情獨具的換花節。每年農曆二月初九至十九,瓊山市新坡鎮和全省不少地方,舉行一次為期四天的“軍坡節”。這是紀念冼夫人而舉行的民間奉祀活動。每年農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和幸福的傳統佳節。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歡度“三月三”的習俗。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農曆“三月三”期間)均舉行海南國際椰子節,它是融旅遊、文化、民俗、體育、經貿於一體的大型旅遊文化節慶活動。 每年中秋為儋州民間歌節。歌節的主要活動內容是儋州山歌、調聲對歌比賽和“賞月”等項目。每年十一月下旬舉辦的“海南歡樂節”。

景區交通

海南省的交通事業發展較快,已形成一定規模的海陸空立體營運網。
龍門激浪龍門激浪

航空

海南省的航空事業發展的異常迅猛,北部有海口美蘭機場,南部有三亞鳳凰機場,與39個國內外大中城市通航。另外還有專門進行島內客運的小型客機。

公路

海南島陸上交通以公路為主,通車裡程達1.4萬餘公里,以“三縱四橫”為骨架,有幹線直通各港口、市、縣,並有支線延伸到全島318個鄉鎮和各旅遊景點,形成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環島交通網路。東線和西線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車,沿東線高速公路走,海口到三亞只需4個小時,中線公路建成後,來往兩地間的時間將更短。

鐵路

鐵路不是海南的主要交通;海南省內的鐵路石碌至八所,八所至三亞是我國最南的鐵路線,主要作為工業運輸。於2003年1月7日正式通車的粵海鐵路結束了海南與外界不通鐵路的歷史,使海南島和外界有了更多的聯繫。

海運

海運是海南的一大交通重點,全省有港口數十個,其中以海口、三亞、八所、洋浦四個港口為最大。其他主要港口還有:清瀾、鋪前、新村、白馬井、博鰲、新盈等。海口和三亞兩港口已開闢對外貿易航線條,和世界24個國家和地區有航運業務往來,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旅遊者到海南來觀光遊覽提供了方便。

韓祐詩作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龍門激浪》
【創作年代】清朝
【作者姓名】韓祐
【文學體裁】七言律句

作品原文

龍門激浪
禹辟龍門①山有名,凌空際水自天生。
浮桃漾日朝舒錦,鼓浪無風夜發聲。
起蟄蛟②騰尋變化,乘時鯉躍啟文明。
儋南頭角崢嶸者③,試聽春雷快步瀛④。

作品說明

這首詩描寫儋州龍門山水風景,最後兩句鼓勵儋地青年爭取頭角崢嶸,奔波前程。

作品注釋

① 禹辟龍門,禹,古代傳說中人物,治理洪水,疏通江河。山西河津縣西北的龍門,相傳為禹所鑿。這裡借其名,實指儋州龍門。按:儋州有龍門嶺,《正德瓊台志》卷六稱:“嶺在儋州西北三十里磨黎都海岸,峙起石峰,兩址奔海,其狀肖門,可泊舟,上有石穴,中虛,通海,透風,名曰風門,內容數十人。傳昔有蛇潛其間,化為龍,又名虺穴。”
② 蟄蛟,蟄,藏在洞穴中過冬的動物;蛟,民間傳說中以為能發洪水的母龍。
③ 頭角崢嶸者,比喻有志的青年人顯露出來的氣概或才華。
④ 快步瀛,瀛,大海。說加快奔波出大海,意謂爭取前程。

作者簡介

韓祐,順天(今北京)大興人。清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六年(一七00—一七0七)任儋州知州,裁革穀倉積弊,並衙用夫役,裁條鞭,收戶房書管,收革除編審朱墨銀。四十三年(一七0四年)續修州志,四十六年離任,離任後,儋州百姓鹹思之,祀州名宦。

地圖信息

地址:峨蔓鎮海濱龍門山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