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街鎮(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下轄鎮)

龍街鎮(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下轄鎮)

龍街鎮位於縣城西北部,距縣城61公里,平均海拔2100米,地處東經103°54'-104°12',北緯26°05'-26°00',總面積286.89平方公里,轄4個管理區,24個行政村,188個村民組,總戶數10802戶,43763人,居住著漢、彝、苗、回、布依、蔡家等6個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45.76%。778縣道貫穿全境,交通便利,自然資源豐富,立體氣候明顯,轄區內傳統的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洋芋、大豆、蕎子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菸、水果、乾果、蔬菜等,屬涼山半涼山純農業大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街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地理位置:貴州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
  • 面積:286.89平方公里
社會事業,民情風俗,民族人口,行政區劃,經濟產業,黨政領導,

社會事業

龍街鎮由於歷史和其他原因,經濟一直發展不起來,交通閉塞,全鎮二十四個村中,只有兩個村不是涼山地區,全鎮每年只靠4000多畝的烤菸作為稅收來源,農戶只能以洋芋、玉米為主糧,但都以廣種薄收為主,所以,整個鎮的經濟發展緩慢,人均純收入只有300元左右,人均占有糧只有200公斤左右。
龍街鎮境內共有22所學校,7432在校學生,有教職工193人,這遠遠滿足不了本鎮入學學生的需要,師資比較缺,基礎設施較差,還有相當一部分學校的上課方式還停留在五六十年代。
龍街鎮的最近修開發區,投資4000萬,以去龍河道路為主,呈四方形街道,以政府·派出所·計生·信用社等單位為主建設。河流有龍河(下游稱發拉河),影響龍街天氣。河邊的櫻桃, 龍街櫻桃味道甘甜,皮薄、肉嫩、汁多,都不能完整的形容龍街櫻桃,喜食櫻桃的人都知道,吃櫻桃對身體有很大的好處,櫻桃含鐵量高,能抗貧血、促進血液生成,除此之外櫻桃還有很多的好處。而且種植櫻桃為當地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2010年底,全鎮總戶數12223戶48584人,其中,少數民族共5108戶,20223人,占總人口的46.06%。全年日平均氣溫10.5℃,四季分明,冬春乾燥,屬夏秋濕潤的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時間1220小時,無霜日308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毫米。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36.7%,以農業收入為主,常年種植太子參、烤菸面積5000畝,無公害蔬菜、水果、乾果6000餘畝,畜禽養殖有牛、馬、騾、豬、羊、雞、鴨、鵝等,各種牲畜存欄達88050頭(匹、只),家禽存欄達131050隻。2010年實現了財政收入210萬元,財政收入增長20%以上,生產總值增長15%以上,人均純收入增長100元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2‰以內。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18公斤,人均純收入2776元,人均占有耕地1.35畝,全鎮共有糧食種植面積84191畝。
目前,龍街鎮已建成兩路一街的格局,郵電通訊、住宿餐飲、交通運輸等服務業較為發達,農貿商業街道近2000米,市場秩序規範,現有個體工商戶300多戶,每3天一次的集市貿易總額在80萬元以上,小城鎮建設正在規劃爭取中,集鎮建設蒸蒸日上,成為龍街鎮與外界經濟融通的重要橋樑。
鎮黨委、政府領導以現代遠程教育培訓為契機,積極引導農民調整產業結構,大膽嘗試運用現代經營的形式發展農業,先後建起了櫻桃基地、無公害蔬菜基地和大棚西瓜基地等新型產業。其中,尤以甫嘎村水井組農民陳金樹試種的大棚“早春紅玉”優質小型西瓜最具代表性,2007年他試種了2分地,共採摘瓜果1200公斤,收入近2500元。今年,在鎮黨委、政府引導和資金扶持下,他大膽地發展到了20個大棚,目前,西瓜已快成熟。
龍街鎮是一個典型的農業大鎮,如今,根據縣委、政府兩年提速的要求,龍街鎮種植特色經果林核桃一共3000畝,針對龍街鎮地理位置等條件,我鎮將核桃種植基地設在龍街、龍河、小米、中心、海龍五個行政村,自從得到項目後,龍街鎮政府領導便緊急開展工作,在包村幹部、村幹部及老百姓的配合下,目前,已將栽種核桃樹苗的坑挖好,第一批樹苗也已經發放到位,在每一片區,在每一基地,都能看到村民們正在鎮領導、包村幹部及村幹部的帶領下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栽種工作。
並有老百姓在休息之餘憧憬著當核桃樹長大結果的時候,就能夠給自家帶來不少的經濟收入,中心村馮德清一家7口人,一直以來都是靠種養殖支撐一個家庭的生計,日子過得緊巴巴的。而如今,種上一百多棵核桃樹,來年掛果,一定會給這個家的生活帶來較大的改善。並連聲說,如今,黨的政策好了,上級領導心繫老百姓,相信以後的政策會越來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也會越來越好過。

民情風俗

苗族服飾反映了苗族歷史悠久、居住分散風俗多樣的特點,苗族支系與支系、縣與縣,易於寨與寨之間在服飾上都有嚴格區別。其服裝的主要色調亦不盡一致,所謂“白苗”、“黑苗”、“花苗”、“漢苗”等就是依據所著服色或服式而來的自稱或他稱,也有根據婦女的裙樣,稱為“長裙苗”和“短裙苗”的。 其實,同一種稱呼之嚴,不同地域的婦女服飾也各各不同。同是“白苗”,麻栗坡一帶的人,上著圓領開襟窄袖青布衣,袖肘以三道黑布鑲襯,內著白色衣,領圍胸襟露出白衣,額部以白巾交叉而纏,白巾上又纏黑巾,黑白分明;而鎮雄、威信一帶的“白苗”,穿青黑色斜襟長衣,下著縐褶花裙,凡領邊、袖口、圍腰都以五色絲線鑲繡,以寬約五寸,長達丈余的青黑布纏頭,突出的白色在於裹白布綁腿。 苗族服裝大多遍施圖案,刺繡、挑花、蠟染、編織、鑲襯等多種方式並用,做工十分考究,令人眼花繚亂。尤其從刺繡圖案中往往可以尋出苗族的歷史和象徵意蘊,可謂是“有意味的形式”。例如,文山“花苗”,在其黑色圓領斜襟窄袖衣的領邊、袖肘繡有紅、黃、藍、白等花紋,紋路多呈花狀、江水狀,據說這些花紋象徵著苗族祖先所居之地:紅、綠波浪花紋代表江河,大花代表京城,交錯紋代表田埂,花點代表谷穗。祿勸、武定、安寧一帶的大花苗愛披加花披肩,上繡三道方形圖案,與苗族古歌上“格蚩尤老練兵場廣花三道”的說法正相符,所以,傳說它象徵古代的練兵場和令旗,披肩兩頭的花紋代表過去京城的城市和街道……這些服飾的來由,大多與上古九黎三苗與黃帝逐鹿中原,戰敗後從黃河流域退到長江,又退到雲貴高原的歷史有關。因而,苗族的衣裝圖案並非每個能織會繡的男女都可以隨心所欲地織繡,什麼地方飾什麼圖案,什麼圖案表示什麼,什麼身份年齡的人該飾什麼圖案,都有嚴格的規定。苗族婦女大多佩戴手鐲、耳環,胸前有大項圈及銀鎖,有的在項圈與銀鎖上還垂下長短不同的銀質珠穗,顯得華貴富麗。
生活
相見先問姓為苗族交際習俗。青年男女之間第一次見面,按規矩首先應問清對方的 姓。若雙方同姓,以兄妹、姐弟相稱,以禮相待,不能戲謔、對歌和跳舞。 若不同姓,可以戲謔和唱歌跳舞。但如要考慮向對方求愛,末修眉才可用 言語歌聲探情示愛。打轉也是苗族交社會俗。苗族男子喜歡佩刀。生下男孩後,父母和親友要準備 一塊與孩子體重相等的鐵埋於地下。以後,男孩的每年生日,將鐵挖起來 鍛打一次。孩子長到16歲時,將此鐵打成苗刀,佩在身上。
節日
趕苗場
為苗族傳統節日。流行於敘永、古藺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和七月三日舉行兩次。關於趕苗場的起源,相傳是苗族人在一次起義失敗後形成的。官府不讓他們聯聚會。人們便以到場壩吹蘆笙娛樂為名,秘密聯繫,後來逐漸演變為固定的節日。
贈帶節
流行於敘永縣下東一帶。每年農曆二月初五日舉行。屆時,方圓數十里的青年男女。如雙方中意,便可互贈腰帶,作為訂婚禮物。事後反悔者,可索回腰帶,解除關係。
除夕洗腳
也是苗族節日習俗。每年除夕,各家去溪邊河畔挖來幾株葉片逆水的菖蒲,扯一些烏泡葉、桃花葉枝,晚上將它們放進鼎罐中煨一罐水。水熱後倒入盆中洗腳。
花山節
“踩花山”這天,首先由“花桿頭”向前參加“踩花山”的人敬酒,祝福,隨後宣布“踩花山”節開始。這時,花山場內外鑼鼓齊鳴,鞭炮聲,銅炮槍聲此起彼伏,鮮花、朋旗迎風招展,各種歡慶活動先後開始進行。青年男女有的對唱山歌,有的跳三步舞、蹬腳舞,有的打“蘆笙架”(用蘆笙對調),有的跳獅子舞,還有的鬥牛,整個花山場上一片歡騰。  一年一度的“踩花山”節,又是苗族青年男女相互傾吐愛情、定樣結友的美好時機。青年男女,一旦相愛,男的要以花裹腳,用花圍腰帶贈送姑娘,而女的也以自己千針萬線親手繡制的花帕、包頭回贈。
龍街“淋靈洞”風俗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路人經過我鎮營合村,他肚子很疼,他停下來在路邊的一個山洞休息,山洞裡有一股甘甜的泉水,他就取了一些泉水喝下去,然後肚子就不疼了,這件事漸漸的在周邊地區傳開了,到後來要是人們有點小病就會帶上香火來這裡取水、求福,到現在每年的古歷7月屬豬的那一天人們就會到這裡來燒香,祈求神仙保佑。龍河大峽谷及龍河櫻桃花,龍街鎮鎮龍河大峽谷,自然生產,全長1000米,最深地點可達500米

民族人口

人口總數:48584人 農業人口:42980人 非農業人口:5604人
主要民族成分:漢族,彝族,回族,苗族,布依族,蔡家人 發展口號:工業引領 城鎮帶動 農牧助推 旅遊活鎮 建龍的故鄉 做龍的傳人

行政區劃

所轄村:紅星村,銀泉村,金星村,銀橋村,扎塘村,新水村,豐光村,團結村,營合村,和平村,高峰村 生產總值:20000.0

經濟產業

馬鈴薯,玉米,烤菸,苦蕎,乾果,水果,養殖業 名特產品:櫻桃,核桃,苦蕎,西瓜,火腿,雞 辦公所在地:龍街鎮龍街村街邊組
--自然條件:全年日平均氣溫10.5℃,四季分明,冬春乾燥,屬夏秋濕潤的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區,全年日照時間1220小時,無霜日308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00毫米,全鎮森林覆蓋率達到36.7%。 資源:煤礦,石膏礦,鐵礦,水力,風力,森林

黨政領導

許如龍:男,漢族,1966年9月出生,本科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祿德聰:男,彝族,1969年出生,本科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人大主席團主席,主持人大全面工作,聯繫文教衛生、整髒治亂、城鎮建設及建設工作。朱達學:男,苗族,1972年出生,大學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人民政府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趙英崇:男,漢族,1972年出生,大學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黨委副書記,協助書記工作,具體分管黨政辦、黨建辦、遠教辦、組織人事、政協、統戰、工會、團委、婦聯、宣傳及新聞報導工作,聯繫計畫生育、項目建設工作。錢秉強:男,漢族,1973年3月出生,大專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紀委書記,協助書記工作,主持紀檢監察工作,具體分管安監站、村鎮規劃建設站,安全生產、危房改造、新農村建設、文化建設工作,協管黨建辦。張志輝:男,苗族,1969年出生,大學本科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政法委書記,協助書記工作,主持政法工作,具體分管綜治辦、禁毒辦、維穩辦、監控室、信訪中心、視頻接訪室。陸啟斌:男,彝族,1972年6月出生,大學專科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武裝部長、副鎮長,協助鎮長工作,主持武裝部全面工作,具體分管計生辦、街管委、環衛站、人武部各室、流管辦及婦幼保健中心,計畫生育、整髒治亂、城鎮綜合管理、馬踏炮台、應急(旱、澇、冰等自然災害)工作。聞 宏:男,漢族,1974年出生,大學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副鎮長,協助鎮長工作,具體分管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菸葉站,統計、旅遊、財貿、招商引資、工業、建設、交通、應急(畜牧疫情防治與管理)工作。朱顯英:女,苗族,1973年6月出生,大學本科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副鎮長,協助鎮長工作,具體分管文教衛生、民政、新農保、合作醫療、民族宗教及應急(學校疫情防治與管理)工作。宋乃龍:男,漢族,1960年6月出生,中專學歷;貴州省威寧縣龍街鎮黨委委員,協助副書記分管黨政辦及宣傳工作,負責值班守護、辦公區衛生、花草樹木管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