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營村委會

龍營村委會

該行政村隸屬梁河縣曩宋阿昌族鄉,地處曩宋鄉南面,距鄉政府所在地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縣14公里。地處五台山西北延坡地,坐落在山窩裡,坐東向西,呈倒扇形塊狀聚落。轄龍營、小勐藏、大勐藏、小河頭、大平子、木瓜寨、6個自然村25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931戶,有鄉村人口3731人,其中農業人口3664人,勞動力181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413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營村委會
  • 外文名稱:Long Ying village committee
  • 行政區類別:村委會
  • 所屬地區:梁河縣曩宋阿昌族鄉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新農村建設,

村情概況

全村國土面積26.44平方公里,海拔1800米,年平均氣溫16℃,年降水量25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茶葉、甘蔗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3694 畝,人均耕地1.27畝,林地1355畝。2008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5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89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甘蔗、茶葉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694畝(其中:田2346畝,地1348 畝),人均耕地1.27畝,主要種植水稻、甘蔗、茶葉等作物;擁有林地1355畝,其中經濟林果地1103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1畝,主要種植滇皂莢等經濟林果;
石料加工石料加工
水面面積15畝,其中養殖面積15畝;草地0畝;
荒山荒地233畝,其他面積103畝。有經濟林木、石頭、煤、水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503戶通自來水,有156 戶飲用井水,有22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57%)。有931戶通電,有114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4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7%和5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41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332戶(分別占總數的53%和38%)。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砂石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 ;距離最近的車站21公里,距離集貿市場11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08輛,拖拉機23 輛,機車73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畝,有效灌溉率為0.0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5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畝。
龍營國小龍營國小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59戶;裝有太陽能農戶45戶;無小水窖;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農戶59戶。全村有4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個自然村已通路;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6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0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3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99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0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12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5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11萬元,占總收入的55%;畜牧業收入315萬元,占總收入的30%(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388頭,肉牛67頭,肉羊141頭);漁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4%;第二、三產業收入77.8萬元,占總收入的10%;工資性收入22萬元,占總收入的3%。農民人均純收入1089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2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7人(占勞動力的17 %),在省內務工261人,到省外務工26人。
魚塘魚塘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蔗、茶、包穀,主要銷售往國外。2008年主要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3.1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15%。該村目前正在發展滇皂莢、茶葉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水稻、甘蔗、茶葉等產業。現無企,無縣級龍頭企;無專業合作組織。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931戶,共鄉村人口3664人,其中男性1872人,女性1859人。其中農業人口3664人,勞動力1815人。該村以漢族、阿昌族為主(是漢族、阿昌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536人,阿昌族96人,佤族其他民族75人。到2008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059人,參合率72%;享受低保354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3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1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 個,無垃圾集中堆放場地,無村內生活排水溝渠設施,人畜混居的農戶555戶,占農戶總數的62%。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3所,校舍建築面積1425.6平方米,擁有教師16人,在校學生591人,距離 鎮中學0 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591人,其中小學生307人,中學生284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但未實際開放、無業餘文娛宣傳隊,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8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74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94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是,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36150 元(人均9.7元),一事一議籌勞4437個(勞均2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7萬元,有固定資產5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每年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是 ,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公開項目有 。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7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65人,少數民族黨員2人,其中男黨員60人、女黨員5人。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等組成,下設25個村民小組。
團支部1個,共有團員13人。
人文地理
我們這裡歷史悠久,居住著漢、傣、阿昌、佤等民族,有傳統的產業化發展,1964年成立弄行大隊(現龍營村委會)。
每年3月19日、20日組織歡度阿昌族的“阿露窩羅節”、4月13日傣族的波水節、10月進行民族團結活動。各民族和睦相處,熱情好客,民風純樸。

新農村建設

2006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總投資221萬元。其中道路建設投資145萬元,建村完不教學大樓、教師宿舍等投資45萬元,人畜飲水投資20萬元,科技培訓3.5萬元,種養業7.5萬元。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條件差;(2)公路不通,目前村內連線外地的路全部是土路;(3)人畜飲水不進戶;(4)醫療衛生條件較差。
計畫發展產業:繼續發展茶葉及養殖業:(1)茶葉種植1000畝,中耕改造500畝;(2)建茶葉粗製加工廠2個;(3)開發滇皂莢系列產品進入市場;(4)養殖大牲畜850頭(母豬800頭,仔豬2000頭,肉豬1700頭,養羊500隻);(5)植樹造林5700畝;(6)荒山改造1500畝;(7)核桃、板栗1000畝;(8)加強科技培訓,大力發展優質甘蔗、水稻、包穀等優良品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茶葉管理加工業及養殖業科技培訓;(2)加強道路建設。立項解決路,開發核桃板栗產業,加強水利建設,改良稻穀包穀品種,茶園改造,核桃產業的發展。提高科技,加強培訓,擴大種植,養殖業,爭取扶持茶葉、滇皂莢,提高科技,加強科技培訓,發展種養殖業,爭取滇皂莢加工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