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灘洞

龍灘洞

龍灘洞位於貴州省息烽縣九莊鎮新沙村境內,距息烽縣城41公里,屬烏江峽谷黃沙河風景區重要景點之一,堪稱地下“長江三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晉書·赫連勃勃載記贊》
  • 地理位置:貴州省息烽縣
  • 全長約:3500米
  • 布局:呈“S”狀
龍灘歷史,龍灘奇觀,洞內研究,

龍灘歷史

1997年10月2日,《貴 州都市報》以《六名探洞者“失蹤”,搶險隊伍緊急出動》為題,報導了貴州省洞穴協會、九莊鎮政府等單位考察龍灘洞的始末,6名考察人員為了撩開龍灘洞的面 紗,逆水行舟共8個小時,沒有沿路返回出口,與洞外失去聯繫,驚動了貴陽市委、市政府、息烽縣委、縣政府和公安、武警救援隊伍。
“龍 灘”是當地人依據先輩“洞中有龍”的傳說而命名的。古往今來,每逢久旱不雨,當地村民便邀約相聚洞口,燒香化紙,殺雞宰狗,求龍拜神,甚至用火槍向洞中射 擊,整個求雨過程稱為“打龍灘”。龍灘洞是一個水洞,全長約3500米,呈“S”狀布局。洞中之水主要來源於南部12公里的多繽洞底層桐興河伏流、三合 伏流和縱貫九莊鎮的朱家河,三水合一,水量充裕,水質清澈。潺緩而下的流水,至黃沙河南岸青龍巖,在100米高的懸崖中部形成高40米,寬8到10米的洞 口瀑布直瀉烏江江面,濺起白花花、光燦燦,狀如撤玉的數十米水柱。

龍灘奇觀

龍灘洞是一個水洞,全長約3500米,呈“S”狀布局。洞中水主要來源於南部12公里的多繽洞底層桐興河伏流、三合伏流和縱貫九莊鎮的朱家河,三水合一,水量充裕,水質清澈。
龍灘洞分為“兩段三峽”。上、中峽位於上段,連為為一體。下峽獨立為下段。龍灘洞的進口在上峽,上峽峽谷寬5米——20米不等,崖壁多處直如刀切,洞腔逐漸空闊,五條石壩自然形成五個高低不一、寬窄不同、長短有別的水灘。上峽十分幽靜,水面具有平靜的湖泊特點。
中峽共有7個灘,總長約1700米,洞頂高達100餘米,水面寬50米以上,灘水不如上峽平靜。順水行船,波紋疊起,輕舟戲浪。根據1997年法國科學家理察·波耶和省內有關專家學者考察,中峽是龍灘洞的主體部分,包括瀑布灘、疊石灘、臥岩灘、蝙蝠灘、丁字灘、峭壁灘、石女灘等,上、中峽中由碳酸鈣結晶凝成的邊石壩(俗稱石梯田),連線成片,長度超過2公里,是我省目前發現的溶洞中面積最大的邊石壩。
下峽長約1500米,入口狹小,500米以內多為峽廊壁道,寬3米——5米,四個積水灘分布在中、下部,最大灘長110米,水面寬約50米,連線洞口瀑布。洞頂、洞壁岩塊懸空。吊石崢嶸,乳石,千姿百態,奇異無比。

洞內研究

。峽內灘灘有景,各具特色。遊人漂流中峽,可聞灘水瀑布轟鳴,可看流水翻滾、浪花四濺,可感行船漂流的驚險。疊石灘 是龍灘洞中距離最短的灘,長不足20米,灘邊天然石塊層層壘砌,整齊劃一,似乎人工刻意造作,但石塊重量起碼要以噸計,至今謎不可解,皆備觀賞、研究價 值。臥岩灘,兩邊石岩對稱呈“7”字狀,高出水面約l米,覆蓋水面3米~5米,人坐在船上可用雙手撐住頂板慢慢游去。蝙蝠灘是上、中峽中水面最寬、空間最 大、積水最多的灘,多晶瑩閃亮的石筍、石花、石幔等鐘乳。這裡是蝙蝠的天堂,見到亮光的蝙蝠,沿洞腔成群來往飛行、鳴叫。丁字灘由主河道與一條斷頭支道中部交匯,成“丁”字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