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沙鄉(浙江省蒼南縣龍沙鄉)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沙鄉是一個鄉鎮名。隸屬於浙江省蒼南縣,位於蒼南縣城東南19.5公里。總面積33平方公里,轄17個行政村,2005年總人口1.3萬。是省級欠發達鄉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沙鄉
  • 地理位置:浙江省蒼南縣
  • 著名景點:龍沙鄉
  • 類型:鄉
區域概況,區劃沿革,經濟發展,城鄉建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地方特產,

區域概況

浙江省蒼南縣龍沙鄉地處海濱丘陵,三面環山,東面臨海,境內山高嶺峻。有山地4.5萬畝,耕地7500畝,海塗6700畝,俗謂“六山二水二分田”。糧食作物以番薯、水稻為主。經濟作物有油菜籽、甘蔗。山地種有杉、松、油桐、黑荊樹及茶、柑桔、楊梅、柿等。漁業主要從事海上捕撈,水產品有鰻魚、鯧魚、梭子蟹、蝦、等。灘涂產品海蜈蚣、跳魚。灘涂養殖縊賢士、泥蛤。鄉村企業有造紙、電力、鞭炮等。有赤溪至金鄉公路沿海岸經鄉境東部。
蒼南縣龍沙鄉通福橋蒼南縣龍沙鄉通福橋

區劃沿革

1958年成立龍沙管理區,1961年建公社,1984年設鄉。轄沙坡、嶺頭坪、吊壁燈、李家埠、蔡家山、石塘、下宅、龍山腰、嶺門山、坑內、拋網山、百步嶺、安峰、沙灣、煙墩、下半山、玉沙17個村委會。

經濟發展

2005年龍沙鄉國民生產總值6605萬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622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80萬元,漁業產值410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38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190元,年末總人口14435人,人口自然增長率7.75‰。漁業作為龍沙經濟的重頭戲,提出“主攻養殖,最佳化捕撈,深化加二,搞活流通”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淺海、灘涂養殖業,形式以紫菜、蟶子、彈塗魚、青蟹、梭子蟹為主的養殖基地;與此同時,充分利用優越的氣候和自然條件,在下門村發展野菜、楊梅種植與山羊養殖,在吊壁燈村形成獺兔為特色的養殖業。龍沙鄉增加投入,改善農業基礎設施,把潛在的山地優勢轉變為現實的經濟優勢,加大“科技興農”力度,開展農民素質培訓工程,受訓農民達350多人次。龍沙鄉堅持農業產業化方向,紮實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充分發揮比較優勢。利用科技三下鄉活動和養殖技術培訓班。為漁民提供病害防治、生產技術等方面的諮詢,科技興漁,加快龍沙現代水產示範園區建設步伐。利用海塗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海產品養殖和深加工業,新扶持了紫菜加工廠13個,紫菜加工產值可達1000萬元。
蒼南縣龍沙鄉蒼南縣龍沙鄉
龍沙鄉安豐村安豐青蟹養殖專業合作社是於2005年8月由鄉政府牽頭,村“兩委”班子共10人共同出資5萬元成立的,並得到浙江省特派科技指導員的技術指導。合作社成立以來,已有122人加入,養殖從當初270多畝現已發展到550多畝,2006年收入達1090多萬元,純利潤達470多萬元。現今,村固定資產已達600多萬元,解決本村勞動力200多人就業。安豐村擁有的海域面積1300多畝,現已經全部開發利用養殖青蟹、梭子蟹、泥蛤、彈塗魚等水產品,2006年9月經省地市海洋漁業局的領導、專家、技術員鑑定,將其確認為浙江省無公害養殖基地。2006年,龍沙鄉實現國民生產總值4380萬元;實現工農業總產值4100萬元,其中工業產值200萬元,漁業產值3000萬元;第三產業產值23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2600元,年遞增20%。
蒼南縣龍沙鄉蒼南縣龍沙鄉
【產業結構調整】2006年,龍沙鄉提出“主攻養殖、最佳化捕撈、深化加工、搞活流通”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淺海灘涂養殖業,形成以紫菜、蟶子、彈塗魚、青蟹、梭子蟹為主的養殖基地。利用科技三下鄉活動和養殖技術培訓班,為漁民提供病害防治、生產技術等方面的諮詢,穩步推進“科技興漁”的戰略,加快漁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扶持紫菜加工廠。2006年末,全年水產品加工產值可達2600萬元。加快建設安峰現代水產養殖園區步伐,改善人民民眾生產生活條件,不斷增加發展後勁。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保持了效益農業良好的發展態勢。農產品種植面積大幅度上升,沙坡下門等村的水果、蔬菜基地蓬勃發展,“龍頭型”農業企業已具雛形。
【開發新型農業產業】2006年,龍沙鄉禁止農田拋荒,糧食播種面積保持在7000畝以上。農業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逐步擴大,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開發新型農業產業,在往年的基礎上引導農民走“合作社+農戶”、“基地+農戶”的形式,發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成立了安峰青蟹養殖合作社、玉溪山羊合作社、果林合作社、龍山水產養殖合作社等4家合作社,一家龍頭企業——龍庫獺兔場。其中安峰青蟹養殖已被評為省級無公害水產品。
【實施下山異地脫貧】2006年,龍沙鄉有3個自然村要求整存搬遷,其中2個已立項、一個已批覆,分別是吊壁燈自然村到錢庫黃判橋村、下宅自然村到金鄉坎頭村,共116戶473人。全鄉累計計畫下山異地脫貧整存搬遷的自然村7個353戶1509人。已完成搬遷計畫,搬遷人數占自然村人數82%以上,並申請驗收的有3個自然村200戶970人(包括煙墩功自然村、石塘李厝自然村等)。

城鄉建設

2006年,龍沙鄉完成了石塘、沙坡、安峰、玉溪4個村的“百村整治、十村示範”工程。投入資金110萬元,建設了全長為405米的龍沙大溪一期治理工程。整理土地850畝,建成標準農田2300畝、排灌水溝渠55公里。康莊工程建設投入500萬元,完成了龍魁線到下門村和嶺頭坪到吊壁燈村兩條水泥公路。新建橋樑3座,完成通村公路2條。投資110萬元修復沙坡海堤工程,農村面貌發生顯著變化。

基礎設施

龍沙鄉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願”的原則,抓好偏遠山區生產生活條件差,經濟相對落後自然村或行政村的整村搬遷工作。已搬遷的有嶺北坪42戶165人移至龍港下灣村移民點,正在計畫實施移民的有李家埠、煙墩貢、吊壁燈3個自然村。龍沙鄉積極鼓勵他們自找門路,到靈溪、龍港、金鄉等地聯繫跨區域移民;積極為他們鋪路搭橋,穿針引線,為他們提供必要的信息和服務。沙坡村有129間未建宅基地的農戶要求申請建房,石塘、安峰兩村的新村規劃,主要抓好手續審批工作。龍沙鄉組織實施好“十村示範、百村整治”工程,“千萬農民飲用水工程”、“龍沙大溪治理工程”等,改善農村環境。
蒼南縣龍沙鄉蒼南縣龍沙鄉
龍沙鄉實施“科教興鄉”戰略,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高;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龍沙中心輔導學校宿舍樓建成投入使用;教育水平有了新提升,2005年有三名學生考進蒼南中學重點班。龍沙鄉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生活,組織代表隊參加蒼南縣文化藝術節並取得佳績。 最低生活保障金32萬元;龍沙鄉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

社會事業

2006年,開展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民眾文化生活,組織代表隊參加全縣文化藝術節並取得佳績。 “民生工程”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開展了幫困扶貧獻愛心大行動,發放社會救濟優撫款35萬元,最低生活保障金 32萬元;做到五保戶集中供養和低保對象應保盡保。並建立了特困家庭一對一幫扶制度,使71多戶家庭的生活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改善。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計畫生育率達到85.7%。公共衛生防護體系更加健全,村級醫療服務水平有了新提高,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達到75%。

地方特產

海蜈蚣:一種蠕生動物,生長於東南海岸淺海海塗上,穴居為主。基本以食海藻海草為主,以小蝦小魚、小型蠕生動物為輔,生性膽小溫和,無毒無攻擊性,身形像蜈蚣,但腳很短,靠此蠕動。稍有一點點小的動靜便縮入洞穴中,洞穴選擇往往是一塊中性硬土,水分相當充足,洞裡很清澈,深度一般為1米左右,一般是垂直90度的,在抓捕的時候需要有技巧和專用的工具,溫州蒼南的漁民喜歡用類似婦女小木梳用抓,所以一般抓它都是婦女為主。有一種海蜈蚣可食性非常好,口味鮮美,基本上不用放味素之類的,純天然味很棒,市場價與青蟹、大閘蟹、花跳魚、大黃魚相媲美。近幾年來也有不少人用於送禮,蛋白質很高,鈣質都很高,含脂量低,逐漸取代青蟹等高血脂的海產品。口味相對來講溫州蒼南沿浦及邊圍的產品為好。據悉,逢年過節,身在外地的人們都會托人從老家帶這種產品過來。鄙人嘗過此佳品,溫潤酥口。
跳魚:跳魚,俗稱花跳魚。屬於彈塗魚料。它是盛產在我國南方的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和台灣沿海一帶灘涂里的一種小魚。成年跳魚體長約8-15厘米,直徑約0.8-1.5厘米,頭大略扁,雙眼凸出,嘴闊,灰褐色的身體布滿著花斑,腹部有吸盤,能附在礁石上棲息,喜歡鑽洞穴居於底質為爛泥的低潮區,或鹹淡水交匯的江河口灘涂。因為它習性狡猾,彈跳力極強,喜歡在潮水退後的海灘上跳躍,身上又有淡藍色花斑,故名花跳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