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塔

龍文塔

龍文塔位於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鶴鳴山,是漳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該塔建於南面城牆西隅龍文山上,據漳州府縣誌記載稱:明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縣劉天授建石塔其上,後又廢,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文塔
  • 外文名稱:Longwen Tower
  • 地理位置:漳州市龍文區步文鎮鶴鳴山
發展歷史,歷史沿革,相關傳說,相關詩文,相鄰景點,飲食指南,購物指南,漳州三寶,

發展歷史

歷史沿革

龍文塔共有七層,花崗石砌成,身呈八角形,每層有檐露出。第一、二層有弧形隧道式石門各二個,第三層以上各層砌實不設門。與八卦樓是漳州古城的標誌性建築。該塔建於南面城牆西隅龍文山上,據漳州府縣誌記載稱:嘉靖乙未年(1535年)知縣劉天授建石塔其上,後又廢,清雍正十年(1732年)重建。塔下有“憩園”,園中遍栽桃樹,每逢桃花盛開,奼紫嫣紅,吸引許多遊人前來游塔觀賞。
龍文塔
龍文塔歷經了烽火歲月,滄桑巨變,幾經廢立,在“文革”中遭受重創,後又被拆除,趨於湮滅。如今新龍文塔現已遷建於龍文區。近年來,龍文區人民又在龍文塔下,規劃建設了以龍文塔為中心的龍文園藝觀賞園,觀賞園占地面積約4公頃。由兩館一園一水面構成,與附近的閩南第一碑林,福建省省級風景名勝區雲洞岩,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巨型石樑橋江東橋萬松關等名勝,連成了漳州東郊的一處名勝旅遊區。

相關傳說

《漳州詩存》有註:《漳州府志》題作《龍亭山》,首句作“要看紅日照龍台三句作“桃色一番經雨活”。
龍文塔龍文塔
龍亭山,即騰龍山,又名龍文山,是座泥土合岩石平地突起的小山,上面奇石攢聚,可以俯瞰西溪風光。傳說古時有龍從溪中騰飛升空,因此在此山丘上建亭紀念,名曰“雲龍亭”。後來亭圯。至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龍溪知縣劉良璧徵得里人林編捐獻巨資,建成一座七層石塔,石塔峙立在龍溪學宮(即孔廟)前,世稱為“龍文塔”,附近還有座“魁星閣”,掌管文運的神殿。

相關詩文

宋代,漳州府軍事判官蔡襄(公元1012~1067,仙遊人)曾有龍亭山詩云:
龍文塔
要看紅日照龍台,白玉堂高錦障開。
樹色一番經雨活,溪光幾曲抱山來。
雲歸深洞天形瘦,風流前村笛弄哀。
擬結青樓遍題詠,思王何吝斗量才。
(載萬曆《府志》卷一)

相鄰景點

八卦樓是漳州名勝古蹟之一,八卦早期建於公元1572年,是把漳州古城城牆東南角樓改建而成的八角形三層木結構樓閣,題名“威鎮閣”。因八面開窗,取象八卦、雄偉壯觀,故又名“八卦樓”。當時樓上有副對聯云:“五名山、二秀水,城外風煙連海峰;七真儒、三及第,漳南文獻甲閩甌”,是對漳州重建八卦樓,先砌石為基(與城牆齊高),然後在基石上重建八角三層樓閣,高出城牆6有餘(約20多米)。公元1918年(民國七年),粵軍陳炯明駐漳時拆城牆修馬路,八卦樓得到保存。文化大革命中,八卦樓被武鬥槍擊倒塌,至建設漳州大橋時,夷為平地。1997年,漳州市人民政府重建八卦樓,重建後的八卦樓建設面積750平方米,分一、二、三層和夾層,48.8米。
威鎮閣威鎮閣
威鎮閣俗稱八卦樓,始建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據《漳州府志》記載:“明神宗成歷六年(1578年),漳州知府羅青霄以巽隅窪甚;乃撤城上舊樓,建層閣。”當時威鎮閣的建造藍圖出自漳州同知羅拱宸之手。威鎮閣高3層,採用陰陽八卦為頂面,閣上都用長寬相同的長方形巨石鋪成八角形狀,每塊巨石按方位分別刻著”乾、坤、震、艮、坎、兌、巽、離”的方正大字,所以俗稱八卦樓。該樓與芝山頂峰的威鎮亭遙相對峙,互為犄角,故名為威鎮閣。威鎮閣八面開窗,登臨閣頂,方圓數十里風光盡收眼底,當年的設計者羅拱宸登樓遠眺,觸景生情,賦聯一對:“五名山兩秀水,城外風煙連海嶠;真七儒三及第,漳州文獻甲閩甌。”巧妙地將當時漳州人文景觀的精華融入聯中。 400多年來,威鎮閣歷盡坎坷。清初順治九年(1652年),鄭成功率反清大軍與清軍大戰漳州城,威鎮閣被大火焚毀。乾隆二年(1737年),漳州知府劉良璧依舊制重建。又過20年,威鎮閣閣頂遭雷電轟毀,兩年後,知府蔣允君主持重修。“文化大革命”期間的1967年,威鎮閣在武鬥中被炮火炸塌。1970年,因海峽兩岸局勢緊張,興建沿海十大戰略大橋之一的漳州戰備大橋時,威鎮閣被徹底拆除。20多年來,漳州父老始終掛念著威鎮閣,1997年,政府順應民意,決定籌巨資重建威鎮閣。在各方努力下,1999年春節,威鎮閣雄姿再現漳州大地,成為漳州市的標誌性建築。 現在的威鎮閣,依舊為3層建制,八卦形建築,但規模遠超歷代。主樓高近52米,高大典雅而不失瀟灑,氣勢非凡,意蘊深長。主樓前亭左右兩邊,精巧玲瓏的三角亭、四角亭,花台錯落有致,其間名花異草爭芳吐艷,生機勃勃。護廊由精美的浮雕組成,生動地展現出漳州各地的名花名景,堪稱漳州風物精華的縮影。山門由兩根高7.35米、直徑1.2米和兩根高6.35米、直徑1.1米的浮雕九龍華安玉石柱組成,山門楣額“威鎮閣”3個大字鐵劃銀鉤,筆力遒勁,是著名書法家啟功的力作。山門左右各置一隻由重達28的整塊九龍璧雕琢成的石獅,工藝精湛,維妙維肖。山門前是小廣場,廣場盡頭是一個與威鎮閣風格相融的古色古香的威鎮閣商業城。
為了提高威鎮閣的文化品位,薌城區政府將被海內外譽為“中華謎史第一館”的漳州燈謎藝術館遷入閣內,豐富的燈謎館藏,形式多樣的燈謎活動,為威鎮閣增色不少。今日的威鎮閣集人文景觀、旅遊、賞景、品謎、購物為一體,成為漳州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飲食指南

漳州最有特色的菜餚不外乎海鮮和當地的各種滷味。海味包括對蝦、紅蟹、鰻魚、海蟶等等,清蒸是最佳的烹調方法,這樣可以保持原味,鮮嫩爽口,十分美味。滷味主要有鹵豬頭肉、鹵豬舌頭滷鴨滷雞,都做得香噴噴的,吃起來很入味。
龍文塔龍文塔
特色菜:手抓面鹹肉粽

購物指南

漳州是歷來是“花果之鄉”,在這裡可買到最富盛名的水仙花卉的球莖,帶回家中精心培養,也算沒有白來漳州一趟。還有早在清乾隆年間就被列為朝廷貢品的平和琯溪蜜柚,至今已有500多年的栽培歷史了,除了親口品嘗之外,帶點回去給親朋好友,邊吃邊聊聊一路上的趣聞,豈非快事?此外,漳州還盛產:八卦蘆柑、石亭棕包梨、“天寶高蕉”、漳浦大南坂鳳梨、天寶玉尊龍眼、八仙烏龍茶、八仙苦丁茶、白背毛木耳、脆筍片清水筍、油燜筍,片仔癀等等,真是琳琅滿目,數不勝數。

漳州三寶

水仙:又稱中國水仙,系石蒜科水仙屬多年生草本花卉或球根花卉,分布於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江、浙、閩、粵、湘、鄂較多見,以漳州水仙最為有名。此花在我國已有1300年以上的栽培歷史。
宋代(尤其是南宋)由於王朝南遷,水仙這一珍貴的花卉被達官貴人們作為互相饋贈的禮品,逐漸風靡起來。清光緒年間,漳州水仙已開始從廈門出口。中華民國期間,水仙球莖出口額不斷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水仙生產有了大幅度增加,漳州水仙已出口歐洲一些國家,美國日本以及東南亞國家和地區。
八寶印泥:被譽為“金石增輝”的漳州八寶印泥,是中國的文房珍寶。漳州八寶印泥創始於清康熙十二年。相傳,創始人魏長安是藥材商。他用珍珠、瑪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棗梅片、艾絨等八樣珍貴物品,調篦麻油、漂銀珠,研製了一種醫治刀傷、湯傷、瘋狗咬傷的藥品,稱之“八寶藥膏”。由於成本高,售價昂貴,問津者寥寥,魏長安在賣藥製藥之餘,愛好書畫。有一次,他用“八寶藥膏”在畫作上蓋印,想不到顏色出奇的鮮艷,贈送畫友親朋,眾人都覺不同凡。魏長安繼續調製,將“八寶藥膏”轉產為“八寶印泥”。
片仔癀:是用麝香、牛黃、田七蛇膽等名貴中藥製成的,具有清涼解熱、消炎殺菌、消腫、拔毒生肌等功效,對治療刀傷骨折、蜂螫蛇咬、無名腫毒以及各種炎症都具神效,是居家旅行的必備良藥,稱為“漳州神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