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井

龍德井

龍德井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鳳凰山街道龍德井社區,是一口千年古井。1989年,莆田市政府批准成立“龍德井”居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德井
  • 類別:古井
  • 年代:千年
  • 重修時間:1984
簡介,賜名,重修,井水,打造古玩一條街,古井歷史,

簡介

賜名

宋代以前莆田城裡楊梅山麓有一個村落叫寶澗莊,因泉水遍布,水質清純而聞名。其中,村莊南面的一口大井,井水長年不竭,即使是大旱之年依然清泉豐沛。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慕名遊覽寶澗莊,品嘗井水,嘖嘖稱奇,賜名“龍德井”。
龍德井石碑龍德井石碑
到了道光元年,官府為“龍德井”修葺,加建井台。井旁還立一石碑,雕上“寶澗莊”三個大字,與井台上的“龍德井”三個字相對應,碑上有“道光元年春立”的落款。

重修

1984年,城廂區政府撥款重修古井。
2000年,龍德井社區居委會再次重修古井,對古井進行清淤、重砌內壁、修補過濾層時在井底發現了兩條長約1.5米的石龍,古井修建完成後又將石龍安放回井底原位。龍德井的水深只有4、5米,但水源卻異常充沛。井水抽乾往往幾個小時又會滿溢開來,故重修時在離井口約1米處增加了排水孔,控制井水水位。

井水

“井水泡茶甘甜清香,井水做飯隔夜不餿。”這句聽起來像廣告詞一般的讚詞是龍德井附近居民對該井水的共識。八十年代龍德井莆田第一個套房式住宅小區的繁榮景象已逐漸消失,龍德井已不像過去那么有名,但 “龍德井”卻越來越受到關注,附近居民都還喜歡用這甘泉煮飯、洗衣、洗菜等。

打造古玩一條街

“老城區龍德井社區不是要拆遷改造嗎?怎么短短半年多時間,又入駐了十幾家古玩店?”莆田市民黃先生日前經過龍德井社區,倍感奇怪。龍德井社區負責人稱,拆遷改造執行時間尚未得知,目前社區正打造古玩一條街。
社區解決髒亂差發展古玩特色街
雖地處市區鬧市中心,龍德井社區的老街上只有古樸的老房子。沿街一盞盞古典紅燈籠,把老街襯托得喜氣十足。
記者了解到,去年8月,社區領導換屆,新領導班子看到社區又髒又亂,沿途店鋪雜亂無章,占道擺攤現象嚴重,便開始構思把社區發展為特色專業街,既提高老街品位,又解決髒亂差問題。在走訪時,他們採納了居民提出的在老社區發展古玩街的意見。
當時,社區只有一家古玩店,店老闆陳清華是當地居民。得知社區的構想後,他積極介紹莆田各地的同行前來入駐投資。龍德井社區黨支部書記王崎峰說,為了吸引古玩商前來社區,他們協調社區居民以最優惠的房租出租店面,儘量幫助古玩商解決問題。從去年12月初起,已有12家古玩店入駐,社區“古玩一條街”初具規模。
記者了解到,莆田古玩市場起步較晚,規模較小,原來主要集中在市區縣巷、涵江宮口,以及仙遊的楓亭、賴店等地。為了把社區古玩市場做大,龍德井社區以古玩街為依託,在每周四開辦古玩集市。7月4日上午,龍德井古玩集市正式開市,當天40多個古玩攤鋪在街道兩側擺開,吸引著眾多藏家前來淘寶。
社區欲藉此打造莆田版“王府井”
“社區規劃發展200多米的古玩街,計畫讓30多家古玩店入駐,目前還在引進,想把這裡打造成莆田人文化生活、鑑賞收藏與藝術交流的視窗。”王崎峰說,他們想把龍德井社區打造成莆田版“王府井”。
北京“王府井”是北京有名的商業區,王府街西側有一口遠近聞名的優質甜水井,王府井的地名也就因此而得。巧合的是,莆田龍德井也有一口千年古井,據說當年乾隆下江南時,曾品嘗井水,嘖嘖稱奇,賜名“龍德井”,龍德井的地名也由此而來。龍德井社區歷史文化悠久,由於長期以來缺乏宣傳,市民對此鮮為了解。若能打響古玩街知名度,也有利於龍德井的古文化的宣傳。
“下一步我們要把古玩市場的規模做大,希望把龍德井古玩街的品牌在莆田打響。即使將來社區拆遷改造,但古玩市場已形成聯盟,將來還能一起在新樓盤中規劃新的古玩街市。”王崎峰說,歡迎更多市民和古玩愛好者到龍德井古玩街淘金。

古井歷史

龍德井,位於莆田城裡西邊的楊梅山麓,宋代以前就有一個村落叫寶澗莊,居住著莆陽最早的興化人。這裡山清水秀,又毗鄰城鎮,村邊還有一個香火鼎盛的萬壽庵。因此,古時遊人香客,達官士紳也常來此地吟詩作畫,遊覽飲茶。據說,這裡的水質特別清純,寶澗莊的泉水是從石脈中冒出的,上西邊山上張望南北,有條石脈自北而南,象條龍要飛上天,山的頂尖上有石脊隱約蜿蜒而上,越來越高。龍脊山公園就因此而命名的。這裡的水都匯聚到寶澗莊,故此泉水很多。 據說這個小村曾出過一名狀元,並在京城做了官。他喜歡家鄉寶澗莊的泉水,每年都要派人到莊上取水,用特製的瓷瓮裝好,用紅泥封口蓋上他的印章,一路過關走驛,送京城供他及在京的莆陽同鄉官員飲用,備受在京官員推崇。寶澗莊村民聞訊,就視本村澗水為“神水”,“狀元水”,紛紛挖井儲水,使小小村落遍布井台,遊覽到此的士農工商都要帶罐裝上此地的井水回去。一時間,小小的寶澗莊在興化大地出了名。
龍德井龍德井
不知是哪朝哪代,出了名的寶澗村每逢民間節日都大放鞭炮,為這“狀元水”慶賀一番,不想炮火危及一處木房,釀成火患,燒盡了這個村落,人們也紛紛搬遷。為了吸取火災的教訓,一些未搬的村民在山下重建家園,並在山上遍植楊梅,那火紅的果子每年都供遊人品嘗,這山就被後人稱為楊梅山了。
村莊漸漸恢復生機後,原先的好幾十口井只剩下幾口飲用,尤其是村莊南面一口大井,井水長年不竭,即使是大旱之年,這口井依然清粼粼地吸引無數遊人前來汲取。
據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曾慕名遊覽寶澗莊,看到山上楊梅樹茂盛蓊鬱,在萬壽庵拈香卜卦後,就在當地官員陪同下觀賞這口永不枯竭的大井,並品嘗了井水,嘖嘖稱奇,就賜名“龍德井”。
到了道光元年,官府為“龍德井”修葺,加上井台,井旁還立一石碑,雕上“寶澗莊”三個大字,與井台上的“龍德井”三字相得益彰,碑上有“道光元年春立”的落款。
如今,這龍德井周圍近四百畝的山地上,住有四千多居民。1984年,城廂區政府撥款重修此古井;1989年,市政府批准成立“龍德井”居委會。這口井成為居民們常年飲用水之一。
龍德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