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子仲

龍子仲

龍子仲(1963—2011.2.10),男,生於廣西,祖籍湖南。仲,生於桂,祖籍湘,業成於桂學府,論文既出,時人驚之,疑為神人。師遂留仲於學府。因其西語欠佳,眾人議論。師者曰:仲國文才華蓋世,非凡人,議定!後隨社長創師大社,屢立功業,自謂以境界出版,非思想高深者不可為也。境界成就人生,自此每有書出版,皆精品,世人嘆服。辛卯年,仲病疫,宗族友人,皆悲痛慟哭,乃中華出版界之巨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子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出生地:廣西
  • 出生日期:1963
  • 逝世日期:2011.2.10
  • 職業:作家
  • 畢業院校:廣西師範大學
  • 主要成就:中國卓越的出版家
  • 代表作品:編輯《思考中醫》等著名作品。
個人簡介,職務經歷,個人格言,生平事跡,英語不佳,創辦出版社,輝煌的出版人生涯,思考中醫,其他成果,作品選錄,

個人簡介

龍子仲(1963—2011.2.10),男,湖南人,
北京貝貝特公司編輯總監
廣西師大出版社社科分社文化普及編輯室主任

職務經歷

龍子仲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1985年畢業,因畢業論文特別優秀,被導師破格留校任教,但英語不及格,引起巨大爭議,導師等人力排眾議,堅決留下。1983年,他發表的小說《老西牆上的鐘》獲文學雜誌《灕江》的年度小說獎,發表的散文《半個月亮》再獲《灕江》的年度優秀散文一等獎。
龍子仲
1987年參與創辦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2年獲編輯職稱,獨立責編《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一書,獲年度桂版圖書一等獎,成為廣西師大社專業辭書出版的開端。自此,以品味成就頂尖出版境界,開始了創造性的出版事業。
1994年到1997年,主持《中華民國史史料外編》編輯工作,成廣西師大社第一部大珍稀文獻,開珍稀文獻出版之開端。在主持《中華民國史史料外編》《抗戰史叢書》《科學家爺爺談科學叢書》大型叢書的編輯、協調工作,《科學家爺爺談科學》獲中國圖書獎;《跨世紀學人文存》成為廣西師大社從文教型出版社邁向科學型出版社的一次開端。
1998年到2000年,龍子仲主要投入《郭小川全集》的策劃、協調及具體編輯工作,直接編輯約550萬字。《郭小川全集》的出版,被媒體譽為“歷史主義態度的編輯個案”、“真正的全集”……反響巨大。此書是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作家全集的開端,獲桂版圖書一等獎。
2006年策劃出版《思考中醫》一書,成為廣西師大出版社近年雙效俱佳圖書的典範,開啟中醫文化熱的奠基之作,中醫問題成全國熱議。同時,龍子仲還參與了大量文教圖書的編輯工作,如《讀書指津》、《名師隨堂》、《澳門讀本》等等圖書。

個人格言

龍子仲:“一本書出版後,得了什麼什麼獎,是一種評價;而真正開啟並引領了一種思潮,才是最高的評價。一個出版人,要想品味到出版的最高境界,必須有後一種經歷。”

生平事跡

1985年畢業於廣西師範大學中文系,同年參加工作,留校任廣西師大學報編輯。
在大學期間,他發表的小說《老西牆上的鐘》獲文學雜誌《灕江》的年度優秀小說獎,次年發表的散文《半個月亮》再獲《灕江》的年度優秀散文獎。從20世紀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他是廣西很有銳氣的青年作家。後來,他的興趣轉向哲學,且進入出版行業,遂從文壇急流勇退。

英語不佳

大學畢業時,他因為畢業論文特別優秀,被廣西師大出版社黨玉敏社長發現。但是,因為他一些考試科目成績不佳(英語不及格,其他有幾科也成績平平),多有人反對他留校,而著名學者陳震寰、劉泰隆等教授則力排眾議,才得以為未來的廣西師大出版社留住了一個難得的人才。他的留校,當時曾引發廣西師大關於教育的熱烈討論。
龍子仲1985年留校後的第一年是在廣西師大學報工作。不久後,他追隨黨玉敏老師一起籌備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社成立後,旋即到出版社開始了他24年多的出版事業生涯。他的這24年多的職業生涯也是出版社歷史的一部分。

創辦出版社

1988年,廣西師大出版社成立之初,當時的社長黨玉敏把他從學校調過來,從此他一直供職於本出版社,成為廣西師大出版社的元老之一。終其一生供職於一個單位,從事一個職業,這是少見而難得的,真可用“從一而終”來形容。在出版社,他歷任文史編輯室主任、北京貝貝特公司編輯總監、社科分社文化普及編輯室主任。“廣西師大出版社社科分社文化普及編輯室主任”是他終時的職務。任文史編輯室主任期間,實際指導並介入的《真理,您告訴我》一書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因其出色的編輯成績,中國版協授予他“全國第二屆優秀中青年圖書編輯”稱號。

輝煌的出版人生涯

龍子仲所策劃、責編及參與責編的圖書,屢獲大獎,得到讀者的廣泛好評。22年間,龍子仲幾乎做遍了文字編輯環節的所有行當。他於1992年獲編輯職稱,即獨立責編《中國古代詩話詞話辭典》一書。書稿原體例中“詩話”與“詞話”兩部分極不統一,他與作者磋商多次,將詞話部分的體例重新打造,並在具體詞條歸類方面付出大量精力。該書獲年度桂版圖書一等獎。該書亦為廣西師大社專業辭書出版的開端。
1994年到1997年,龍子仲主持《中華民國史史料外編》的編輯、整理工作,這是廣西師大社第一部大珍稀文獻,共二億多字,也是廣西師大社珍稀文獻出版之開端,為此後的珍稀文獻出版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也為出版社獲取了可觀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今廣西師大出版社下設珍稀文獻分社。)
在主持《中華民國史史料外編》編輯工作期間,龍子仲同時也參與《抗戰史叢書》《科學家爺爺談科學叢書》這兩部大型叢書的編輯、協調工作,並具體協調布置《跨世紀學人文存叢書》的編輯事務。三套大書,每一套都在三四十冊上下,龍子仲在每一套叢書中都獨立承當了其中三四冊的責任編輯工作。這三套大書的出版,獲得了社會各界尤其是出版界的好評與肯定:《科學家爺爺談科學》獲中國圖書獎;《跨世紀學人文存》則是廣西師大社從文教型出版社邁向科學型出版社的一次開端。
1998年到2000年,龍子仲主要投入《郭小川全集》的策劃、協調及具體編輯工作,直接編輯約550萬字。在歷時兩年的編輯中,“沒有援手,只有一個人單槍匹馬地乾,中間還不免有些或大或小的騷擾”(龍子仲:《十年,以及九十年》),其間,龍子仲與作者家屬通話無數,其後作者家屬將電話錄音整理出來,文稿足有一尺多厚。《郭小川全集》的出版,被媒體譽為“歷史主義態度的編輯個案”、“真正的全集”……反響巨大。此書是廣西師大出版社出版作家全集的開端,獲桂版圖書一等獎。同時,龍子仲還參與了大量文教圖書的編輯工作,如《讀書指津》、《名師隨堂》、《澳門讀本》等等,全身心投入出版事業,可謂廢寢忘食。
2000至2003年,廣西師大出版社在北京成立貝貝特出版公司,龍子仲受命赴京,任公司編輯總監(這是他當過的最大的官)。在公司最為動盪的一個時期,龍子仲堅守職位,堅持圖書質量為本的原則,對公司編輯環節作了既遵守原則性、又根據具體條件掌握靈活性的處理,使公司生產在品種與質量關係之間獲得平衡,未出過什麼事故。在此期間,龍子仲也直接做了一些難度較大圖書的責任編輯工作,如文博大家王世襄先生的《中國畫論研究》,初時多家出版社在搶此稿件出著作權,而王先生均未鬆口。龍子仲前往與王先生談,試編了其中的六萬字給王先生看,並答應親自做此書編輯。王先生看過,當場答應交廣西師大社出版。全書近80萬字,均由龍子仲獨立編輯,其考誤、植字近二千處,由此深得作者信任,在本書序言中對責任編輯龍子仲頗多譽詞。
2003年—2006年,龍子仲主持本社新課標語文教材的組織編寫工作。從拜訪課標組專家學者、跟作者班子深度溝通,到訂出編寫細緻綱目,做出樣章樣書……諸事皆親力親為,深度介入,長期出差而無怨言。此項目雖因教育部一直未開啟教材申報立項而暫停,但為我社的教材編寫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思考中醫

在投身教材編寫項目期間,龍子仲也未忽視其他圖書的選題開發。本來,主持教材項目後,子仲已無別的具體編輯任務。在此時,一部名為《傷寒論導論》的書稿到了龍子仲手裡,他看了其中兩章,覺得此書有振心醒目之效,認識到它的出版價值,隨即與作者細談,並利用所負責項目之餘的時間深度介入,充當責任編輯,從提出具體的打磨修改意見,到擬定書名,加工文字,再到具體版式確定、文字旁提,封面推敲……費時年余,出版了後來影響巨大的圖書——《思考中醫》。此書銷售達二十四萬冊,成為廣西師大出版社近年雙效俱佳圖書的典範。媒體評論說這是開啟這一波中醫文化熱的奠基之作,中醫問題,遂成全國熱議。身在廣西,能夠出版一本引領全國思潮的圖書其實是不易的。子仲常常談到,一本書出版後,得了什麼什麼獎,是一種評價;而真正開啟並引領了一種思潮,才是最高的評價。一個出版人,要想品味到出版的最高境界,必須有後一種經歷。《思考中醫》是有這樣的效果的,而龍子仲,是這樣一位品味到了出版的最高境界的出版家。
龍子仲
2007年春至2011年2月,廣西師大出版社成立文化普及編輯室,由龍子仲主持。新部門草創,要對出版思路、具體策劃及組稿落實進行奔忙。故在最近的這幾年時間裡,龍子仲各地奔走,結交作者,深度交流,與作者頻繁溝通、碰撞,進行巨觀打磨。他做事低調,從不張揚,等到拿出了成果時,大家才知道他最近的工作。在這兩年多里,他策劃出版了《戊戍前後的痛與夢》叢書,《中國古代茶文化全書》。更有500餘萬字的“漢字生命符號字族文化詮釋”一書,這是他跟蹤數年的大書,定為2010年與2011年的工作重點,去年,他已經做完了前期組稿工作,每每提起這部大書,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龍子仲也非常注重本地文化的研究與出版,這兩年里,他蒐集了非常多的資料,並實地考察桂林地理人文,寫了非常可觀的文字,計畫了對桂林本地文化的整理出版。其中對桂林文場的研究整理就是成果之一。在他去世的前兩天,還在為此書中的照片的使用問題而奔忙。

其他成果

他是一位出色的出版家,也是一位學者。工作之餘,他不廢研究、創作。他的學術隨筆,向為友朋看重。1998年,他寫的《編輯與書評》,獲年度廣西出版論文一等獎。2000年,編完《郭小川全集》後,寫了《解讀革命》一文,發表在《南方文壇》,並獲廣西年度文藝理論一等獎,同時獲《南方文壇》年度論文一等獎。2005年,長篇散文《櫻飛時節說日本》,獲廣西青年文學獎——散文獎。2007年,專著《懷揣毒藥,沖入人群——讀〈野草〉札記》一書在本社出版。此外還寫有較多散文、雜文,如《笑談<論語>》、《隨筆四題》、《關於思考中醫的思考》、《中醫招誰惹誰了》、《最後的詩情》(此為柳宗元研究),等等。他對王半塘的研究,當為國內權威,有文稿存世。

作品選錄

挽救中醫》編餘手記
龍子仲(本書責編)
我不知道中醫究竟應該何去何從!
大約兩年前,在北京見到呂嘉戈先生,聊起中醫管理體制和管理制度的話題,在座者心裡都有些忿忿。當時我曾約他,應該把這些問題編成一本書。否則,我們外行人光覺得中醫現狀存在著大問題,只從文化上去思考原因,說一些漫無邊際的話,卻不知道問題具體出在什麼地方。——我一向覺得,宴談文化本身其實是一件挺虛的事情,因為在文化觀念實施成組織行為和個體行為的過程中,已經沒有純文化的東西了。是各種權和利的雜質,左右著這個過程……
到今年元旦,收到呂先生的來信,說書編出來了,讓我去北京取。我即去了一趟北京。取回來一看,可謂編得頗詳實,而我也看得漸漸地有些義憤了。
過年耽擱了半個月,過完年,拿到校樣,又更仔細地看了一遍,這才覺得它其實是一本對很多問題的理解都有啟發性的書。
這裡面展示的中醫與資本、與觀念、與制度、與科學文化之間的微妙關係,可以視為一個很典型的個案——一種傳統如何在“現代性”的擠壓下披枷戴鎖、氣喘吁吁、靈魂出竅的個案。這樣觀察起來,是很有趣的。
比如說資本陰謀吧,其實由馬列主義武裝過的我們對它並不陌生。馬克思畢生所做的工作,可以說就是揭露這種陰謀。但我們往往會忽略它的另一個層面的問題,那就是:從某種意義上說,文化也是資本製造出來的,或者說,資本最大的製造其實是文化。而且這種製造,還能夠產生這樣的效果:它會使資本的吞噬變得更隱蔽、更文雅。我覺得,西方馬克思主義後來探討的一個主要命題其實就是這個。
資本的文化製造成功之後,歷史就開始變得弔詭了。
這種弔詭體現在中醫遭受的兩次制度性的打擊上。第一次發生在1929年初,民國政府通過“廢止舊醫案”。這事鬧得沸沸揚揚,後來也有點不了了之。這裡面有意思的是,它還有過一個跟語言有關的細節,那就是“舊醫”這個名稱的確立。當時對中醫究竟該稱為“國醫”還是“舊醫”,有過討論。國粹派主張稱“國醫”;科學派主張稱“舊醫”。結果科學派占了上風。這一字之差,透出了很深的歷史意味。——“舊”意味著它是不新的、過時的。因此也就是應該被否定的。把“過時”跟“否定”等同起來,這是20世紀中國觀念中的一種基本迷信。這種基本迷信跟“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迷信只是在時間矢度上有所區分,本質上並沒有什麼不同,其實都缺乏真正的科學精神。但是迷信泛濫開來,就一發不可收,發展到後來,就是極端化的所謂“破四舊”運動了,它們是一脈相連的。這種一脈相連,甚至超越了政權更替所帶來的歷史清算。
於是,第二次打擊就發生了。這是1951年,新中國的第一屆衛生會議。那次會議的重要成果,就是完成了一套對中醫的管理制度。今天回過頭來仔細分析那套制度,可以看出,那樣實施下去,中醫是必死無疑的。因為那套管理制度一個最主要的核心就是:消滅“人”。——消滅什麼人呢?就是要消滅以“中醫”作為生存身份的人。這一手其實是非常高明的,因為在一手那么去做的時候,嘴巴里還可以高呼“要保護弘揚民族文化的優秀遺產”,一點也不得罪人的樣子。……可是,人沒了,遺產擱哪兒呢?保護,其實是一種權力。有權力才會去保護。人沒了,遺產沒有了具體的產權歸屬者,那么實際的結果就是,沒有人會去保護它。所以人的問題很重要。孔子當年就很明白這個道理,他在說完興滅繼絕之後,還專門加了一句“舉逸民”。我看,中醫最後恐怕也得弄到“舉逸民”的地步不可。這事兒也挺弔詭的。
中醫混到這步田地,剩下的,也只好是一副花架子了。
這就是這個個案給我的某種啟發。
我覺得這本書的不足之處,是對中醫教育的問題涉及太少了。這其實是一個很關鍵的問題,它恰好涉及到“人的問題”。如果說,今天的大學教育大多在生產來料組裝的產品的話,那么中醫教育生產的也許就可以稱作組裝的偽劣產品。說它“偽劣”,是因為在很大程度上,它的學習模式出了問題,而它的學習內容本身也已經變味兒了。許多中醫學院的教授自己就說:中醫學院在培養中醫的掘墓人。——這些資料我也是在這本書里看見的,可惜內容還是太少了。
中醫何去何從,我也不知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