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國屏

龍國屏

龍國屏,又名龍治,別號淡齋,四川宜賓岩門人,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的弟子。他專心致意研習山水畫,兼攻花鳥。1914年生於四川宜賓岩門,1931年定居成都。幼承家學,少習繪畫,1939年在青城山上清宮拜張大千先生門下,專心致意研習山水,兼攻花鳥。並有幸觀讀大風堂藏書,飽覽先賢遺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國屏
  • 外文名:longguoping
  • 別名:龍治
  •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四川宜賓
  • 出生日期:1914年
  • 逝世日期:2011年2月10日5時26分
  • 職業:國畫家
  • 主要成就:傳播張大千繪畫藝術
  • 代表作品:《劍門天下壯》
藝術成就,澹齋談藝,基本現狀,弟子之聲,弟子輓歌,龍國屏作品,

藝術成就

他通過心追手摹,不遺餘力,經過幾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講傳統,重意境,蒼潤渾厚,於瀟灑蒼茫中見神韻的藝術風格。曾為北京天安門城樓創作巨幅山水畫,四川《文史雜誌》、雲南《民族文化報》、《四川日報》、《中國當代藝術家——陳沫吾》、《我的恩師——龍國屏》(陳沫吾編著)等報刊書籍中,對龍國屏先生的畫藝及生平有詳細介紹和評介。作品曾參加在日本舉行的十一屆日中友好書畫展:一丈二尺長的《劍門天下壯》被喬石委員長收藏;美國哈佛大學收藏了龍老的花鳥畫。屈指計算,2010年恰逢龍國屏先生定居成都79年。79年,就人的生命而言,可謂一個“古稀”之年的體驗;就龍國屏先生的藝術生涯而言,卻是一段挑戰超越成都和自我的歷史長河。成都平原,田疇沃野,極目天舒。生活在這個沒有山的天地里,大多人眼光平平,心境平平,悠然自得,龍國屏先生卻不然。他儘管身居成都,但其生命跋涉之歌卻唱響在彎彎山道,轟鳴在疊嶂峰巒。他的情感、心境、視覺“住”在青山之中,而且一“住”便是79個春秋,並隨寒暑更替而一往情深地“住”下去,以表達他淡泊明志、寧靜致遠的境界。晚年,他審定了其弟子陳沫吾主持修訂的《大風堂同門錄》,為弘揚大風堂畫派藝術嘔心瀝血,,不辭辛苦。正是如此,龍國屏先生心中突兀著峻岭,連綿著群山,挺拔著峰巒,起伏著丘壑,奔瀉著山溪,茂盛著松竹,架構著茅屋,行走著高士……這些屬於山和與山相關的靈物,在龍國屏先生的筆下透過藝術點染和提煉,變得何等雄渾,何等美麗,何等生機勃勃,何等氣象萬千,讓讀者心旌搖曳,遐想翩然。為緬懷龍國屏先生,傳承和弘揚大風堂的繪畫藝術精神,充分挖掘大風堂畫派留給後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中國文化出版社於2011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正式出版了陳沫吾先生編著的《我的恩師龍國屏》一書,該書系蜀中青年書畫篆刻藝術家陳沫吾先生根據自己與恩師的交往和自己對恩師的了解認識編著的,書中資料翔實、圖文並茂,客觀而全面地展示了一個跨世紀的老國畫藝術家一生的精神追求、道德風尚、藝術品格,是研究龍國屏及其繪畫藝術的第一手資料,彌足珍貴,全書具有較強的內在邏輯性和可讀性,不失為中國畫鑑賞家、收藏家的囊中之寶。本書在弘揚民族傳統文化精神、倡導尊師重教、張揚師門道德風範等方面,樹立了榜樣。四川省文史研究館館長張在德先生專門為本書撰寫了文章。
龍國屏
我的恩師龍國屏我的恩師龍國屏

澹齋談藝

學習中國畫,無論山水、花鳥、人物,首重練筆。有筆則有氣,有氣則有勢,所謂氣貫神隨,勢從筆出是也。故練筆是至關重要的。老一代畫家看畫時第一句就說某人畫沒無筆法,某人畫有筆法,有筆即有筆墨之工夫。用筆關乎作畫之生命,故老畫家一生重在練筆學習書法,從中體會用筆之內涵。 ——對弟子陳沫吾
澹齋澹齋
今人作畫用筆纖細柔弱,敷色濃艷媚俗,自謂能手,殊不知畫作全失去古意,百病橫生,雖工無益,豈可觀也?吾之畫作,識者知其近`古,故以為佳,此可為知者道,不為不知者說也。——對弟子陳沫吾語
論畫勿以幅式大小論優劣。自古傳世作品中諸多小畫,令人百看不厭。揮毫之際,涉筆成趣,天真爛漫,韻味十足。白石老人和賓老的小品畫,好評如潮,豈不知此乃畫家之餘事也。舊時畫家筆墨功夫紮實,文思畫意俱佳,案頭小品、手卷、冊頁,把玩之時,心神沖淡,雅趣頓生。今人作畫則以大為好,畫幅大,題目大,什麼都要大。我以為畫之大者當以境界大、精神大為佳妙。如若荒疏粗鄙,則大而無益處,還是不大為好。 ——對弟子陳沫吾語
舊時前輩畫家大都倍極艱辛謙恭,點畫使轉中自有自家天地,言語中從無豪言狂語。今日之畫壇,畫不好,卻口氣極大,大有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令人無不悲哀。 ——對弟子陳沫吾語
古人論畫多以不食人間煙火為高,此論現在被批評為脫離生活和清高。其實,不食人間煙火之畫乃是一種畫的境界和人生追求,其超凡脫俗不易為,才被如此推崇。一幅中國畫,其點化之妙在機趣,機趣者有天人之說,亦有行筆之中牽想妙得之意,筆墨生髮於瞬間得之。若苦思冥想,心手失暢,則筆下僵硬,機趣已失。此需筆墨精熟,池水盡黑。畫家以畫行天下,當知此中艱辛。故寫意高於工筆是也。 ——對弟子陳沫吾語
一個畫家的畫技能完全適應表達創作中的畫境需要了,那他也就沒有固定畫法能夠捆綁和限制他了。所謂"俯拾萬物"、"隨心所欲"。畫得熟練了,就不必墨守成規了。但初學者仍以循規蹈矩、按部就班為好。 ——對弟子陳沫吾語

基本現狀

張大千先生弟子、四川著名國畫家龍國屏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1年2月10日5時26分在四川省人民醫院逝世,享年97歲。悼念靈堂設在桂花巷,2月12日上午8:30分在成都磨盤山殯儀館悼念大廳舉行告別儀式,2月19日,弟子們舉行緬懷著名國畫藝術家龍國屏恩師追思會。
曾先後任中國詩書畫研究院院士,四川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四川西蜀張大千藝術研究院高級顧問,四川省文史研究館巴蜀詩書畫研究會顧問,成都市政協文史研究員,成都市書法家協會顧問,成都市丙戌金石書畫研究會顧問,烏魯木齊天山書畫研究會顧問,成都晚霞書畫暨徐悲鴻、張大千藝術研究院顧問,廣州張大千藝術研究院顧問兼高級研究員。常居青城山下,雖然屬近百歲的壽星老人,但龍老常有作品參加國內、外展覽,並廣為文博單位收藏,亦多次在新聞媒介中專文專版介紹,名列《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其入室弟子陳沫吾、鄧由懷、秦學文、謝泰偉劉起伏胡真來徐壽鵬、汪晉權、吳嗣坤、曹山嵐、范汝愚、曾偉、曾強、伍文全、肖朝德等,都是蜀中實力派書畫藝術家。

弟子之聲

(一)龍老是近百歲的老人了,縱觀他的人生歷程和創作的作品,我們不難看出他的心態是隨緣淡泊而十分平靜的,故其書齋取名為“淡齋”。他淡泊名與利,有一顆包容宇宙的胸襟,有一雙洞察世俗的眼力,在物慾與名利橫流的社會,他立志守住了自己的淡泊,真正達到了藝術是可以修身養性、延年益壽的境界。
(二)龍國屏先生從出生直到參加工作,可以想像他是在家庭經濟十分拮据的環境下生長求學的,雖然他從小對繪畫藝術特別鐘愛,有叔父和兄長的引導,但畢竟未能如願去系統而正規地考入藝術學校學習,完全是憑著自己的天賦興致所至而已。剛參加工作後,他有緣拜張兆芬先生為師,實乃屬中國繪畫藝術的窗戶為其打開了,可以透過這扇窗戶觀看優美深邃的中國畫風景,但此時的中國繪畫藝術的大門還尚未對他敞開。
龍國屏、陳沫吾師生留影龍國屏、陳沫吾師生留影
(三) 恩師為人十分隨和,從不擺師道尊嚴的架子,絕無傲態,對弟子和藹若朋友。同時,他對弟子在作人方面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任何一個弟子,不分入門先後,不分男女老幼,只要你在社會上招搖闖騙,欺世盜名,他都會嚴厲地指出,甚而可以把你逐出師門,由此可見,恩師對弟子的要求是十分嚴格的。
(四)學為人師、行為世表、以德立人、以魂塑形。恩師退休後,始終把自己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溶化在培養學生的中,教育學生為祖國而學習。由於他總是充滿著對祖國無限熱愛的感情去教育學生,所以經他培養的弟子都能比較正確地處理好國家、集體與個人之間的關係,做到在大事上、原則問題上是非分明。

弟子輓歌

弟子陳沫吾挽恩師聯
百歲可期,品高福高壽高, 一聲恩師兩行淚;
千秋長駐,德立人立藝立,八方賢弟四季情。
八十年書畫生涯,宋元風韻、承前啟後、風範淡泊,恩師笑貌永恆,仰高天,星垂平野闊;
千萬里河山壯麗,巴蜀山川、畫意詩情、治學嚴謹,弟子哀聲不斷,看大地,月涌大江流。
八十丹青畫史,出入大風堂,膽肝扶新秀,巴山蜀水天下表;
一生風雨歷程,融匯古今意,桃李遍神州,藝峰師道世人傳。
雲起千峰動,談笑間,一代宗師隨鶴駕,畫圖依舊,龍老永垂,江河共慟;
泉飛萬壑鳴,淡然里,四時藝苑繼雄風,翰墨永存,巨星隕落,錦水同悲。
佛說師魂已化仙家客,
我看人世猶存翰墨情。
岷水流淚東去,傷心師走硯田冷;
青城待鶴西歸,含淚我來畫室空。
文星殞落,錦水嗚咽,嗚呼,一江淚水天邊去;
風範永存,岷山仰止,嗟矣,絕世畫風故國留。
淡泊升天,一生瀝血嘔心,享譽藝壇成典範;
寬容辭世,滿紙憂民愛國,深哀巴蜀失英賢。
淡泊一生,躬耕翰墨,音容冉冉依舊在;
徒孫幾代,追念恩師,桃李紛紛滿園香。
弟子謝泰偉挽恩師聯
三九拜門,大風龍騰,恩師言行馨於蘭
九七回歸,畫壇星隕,弟子拜祭淚如泉
弟子李代遠挽恩師聯
我敬師如父,師愛我如子,卅年詩境開明慧;
道因人而傳,人因道而覺,一生禪意悟丹青。
先師得大風真傳,筆墨崢嶸流雅韻;
昔年博京華盛請,廟堂揮灑寫丹青。

龍國屏作品

代表作品
龍國屏
龍國屏
龍國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