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台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龍台鎮)

龍台鎮(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龍台鎮)

龍台鎮隸屬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位於廣安城區東北50公里處,幅員68.9平方千米,轄41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總人口20105人(2017)。城鎮面積1.5平方公里,有駐鎮單位20餘個,大小酒廠21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龍台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四川省廣安市廣安區
  • 電話區號:0826
  • 郵政區碼:638000
  • 地理位置:廣安城區東北50公里處
  • 面積:68.9平方千米 
  • 人口:20105人(2017)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龍台寺、楊森故居、高燈溝風景區
  • 車牌代碼:川X
基本概況,龍台古鎮,風景古蹟,

基本概況

龍台鎮,東與肖溪鎮接壤,西靠花橋鎮、北鄰渠縣嘉禾、定遠鄉、南界恆升鎮。鎮轄龍台、旺盛、雲龍3個辦事處1個居民委員會,41個村民委員會,331個村民小組居民小組),總人口20105人(2017),幅圓面積68.9平方千米。全鎮有耕地4萬畝。屬於平壩淺丘地勢,土質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主產水稻、玉米、小麥、高粱、油菜、紅茗,人均生產糧食500公斤;經濟作物主要有廣柑、花生、甘蔗、西瓜等,養殖業以養豬、養蠶、養魚和家禽家畜為主。龍台鎮現有企業1290個,從業人員3800人,年產值1.5億元,其中鄉鎮企業總產值超過1億元,利稅總額3 00萬元,鎮域經濟總收入2億元,財政收入350萬元。
龍台鎮交通通訊條件便利。龍(台)花(橋)公路與恆(升)肖(溪)公路在此交匯,西通318國道和川鄂公路,東與渠江和襄渝鐵路相鄰、鎮轄村村社社通泥結碎石公路,形成了腹心地形帶和鎮域經濟輻射線;穿越九台中心的沙溪河與龍台南邊沿線的代龍河,在龍台境內匯合注入渠江,溫藏著巨大的水利資源。獨特的地理環境,使龍台的樓房鱗次櫛比,街道縱橫貫通,成為廣安市區東北部省級試點小城鎮。早在宋端平元年( 12 3 4),有高僧游此,見龍鳳山三面環水,形似半島,即在龍鳳山龍首築台建寺,名曰龍台寺。龍台寺附近自古有“龜台集翠”、 “高洞潛龍“、“西流望月”、“雲池晚煙”、“龍山峙鳳”、“象鼻飲溪”六大景觀。
龍台以鎮辦企業酒廠為主體,以校辦酒廠、幸福院酒廠和個體酒廠為附屬,構成規模較大的釀酒工業體系。現有酒廠27家。年產酒700餘噸,總產值達300萬元,瓶裝“安台”牌白酒於1992年10月,經國家商標總局批准註冊。“龍台寺”牌特醇瓶裝38度低度酒業已問世。鎮內有35 VA供電線路一條。村村通電、通路、通電視閉路,還有高墩溝水電站一座,日發電量達720千瓦,是廣安區內為數不多的個體水電站。
龍台鎮是一個農業、工業、商業、服務業全面發展的集鎮,是一方的物資集散地。場鎮現有主要街道5條,鎮區面積1.5平方公里,所有街道已鋪成水泥路面,安裝了豪華路燈。自來水站日供水500噸,集市貿易場所6處1萬平方米。

龍台古鎮

廣安的龍台古鎮,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豐富,自然風光優美。這裡是名人之鄉,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秦炳,重慶烈士楊漢秀,國民黨將領楊森,都出自這裡。但如今,龍台古寺僅存大殿,老街只有龍台街,楊漢秀故居為百姓居家之所。歲月的滄桑,早已使龍去鳳逝,令人唏噓。
四川古鎮之 龍去鳳逝僅餘台
龍台古鎮是宋朝新明縣的舊城。宋端平元年,有高僧雲遊到了這裡,見龍鳳山三面環水,形似半島,就在龍鳳山的龍首處築台建寺。寺建得雕樑畫棟,龍飛鳳舞,雄偉壯觀,名曰龍台寺。明代廣安知州許仁曾到此遊覽,詩興勃發而作《過龍台寺》絕句一首。此間,人們在寺前建房修道,形成街區;又在附近建禹王宮,修三皇廟,沙溪河穿街而過,石墩橋跨河連線東西,到清末民初,逐步建成了長500米的老街,於是,龍台鎮也就形成了。龍台老街的建築為懸山式穿斗結構,小青瓦屋面,多為二層,雕花欄桿圍就的樓台,民居的錯落有致的布置,雖經百年風雨,仍然硬朗結實。青石條鋪的街道,雖然車壓人踩,還是那么平整。令人稱奇的是,沙溪河穿街流淌,與代龍河在境內匯合後,注入渠江,於是,龍台鎮就有了江南水鄉的景致與韻味。河的兩岸,一邊是粉牆黛瓦,一邊是翠竹亭亭玉立。翠綠的竹樹掩映著院落,女人們站在河水沒膝的岸邊洗衣,棒棰聲混合著歡笑聲,一條河上就有了生氣。有人在清澈的岸邊垂釣,小孩則在河邊追趕鴨群,打著水漂。龍台鎮周圍,風光明媚。田畦平整,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自古以來,有“龜台集翠”、“高洞潛龍”、“西流望月”、“雲池晚煙”、“龍山峙鳳”、“象鼻飲溪”六大景觀。
龍台鎮

風景古蹟

悠久的歷史和文化,美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人文景致,造就了人才輩出,在中國現當代都抹上了一筆。這些人中,有革命烈士、將軍、教授、學者,使龍台成為了名人之鄉。如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秦炳、重慶渣滓洞的中共烈士楊漢秀、國民黨著名將領楊森等都從這裡走出,書寫了各自不同而又多彩的人生。楊森為報故土哺乳之恩、養育之情,於1931年修通了龍(台)花(橋)公路,雖然只有短短的8公里,但它是廣安最早的三條公路之一。次年,楊森對依山傍水的龍台寺情有獨鐘,在寺前建了圖書館兩座,藏書十餘萬冊,在寺後闢地修使龍台花園,左側建惠育女子學校,右側建網球場一個和60餘畝的運動場,這些文教設施的建設,無疑對龍台百姓文化素質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1933年,楊森在龍台體育場主辦了川北十一縣的體育運動會,一個小小的場鎮上承辦地區運動會,而不在一個縣城,可見龍台在當時的社會影響力。這些名人的故居還在,人們可以到那裡進行憑弔。
1. 龍台寺
位於古街中部。宋端平元年(1234年),在鎮旁的龍鳳山龍首築台建龍台寺,明代毀於大火,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重建於此。沿石級而上,就是山門。龍台坐北朝南,分為前殿、中殿、正殿三層,中殿、正殿建築保存完好。占地800餘平方米的正殿飛檐畫棟,莊嚴肅穆。高大的屋宇,石頭鏤空雕花基礎,明代的建築風格,用料的精細,是廣安市古寺廟中比較考究的。現龍台寺為龍台中學所占用,正殿曾作為學校的禮堂,如今已未用。
2. 禹王宮
位於龍台寺前200米處。始建於宋代,毀於民國二年(1912年)。門前原有兩對約5噸重的大石獅子雄蹲兩側。共有四重殿,前殿尚存,拾級而上有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石碑上的功德碑依稀可見。二、三、四重殿的基礎還在,層層石級可看出往日的輝煌。
3. 楊漢秀故居
位於禹王宮前50米處的龍台街123號附5號。是解放前夕被國民黨殺害於重慶金剛坡的革命烈士。故居占地約400平方米,為九通街房形式。上下二層,磚木結構,下面作商業用,上面作住宅。後面的二層上有通房的走廊,一層後面有通房搭了半間,用作廚房和堆放雜物的房屋。
4. 秦家祠堂
位於龍台鎮西面4公里的北斗村。是廣州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秦炳(字燧生)的故居。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為四合院落。整座祠堂的殿堂、樓閣、木梯都保存完好。正殿屋樑上雕樑畫棟,龍飛鳳舞,栩栩如生。
5. 楊森故居
位於龍台鎮5公里的紅旺村。楊森是國民黨著名將領。故居是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築——三合院。正中是五間穿斗木結構的排傘房,兩側各為三間廂房。木雕細節精美,圖型不同,有“福”字型、有花樣型,紋飾雕刻。最吸引人的是在院牆的四角築有四座軍事防禦工程——碉樓,每座樓共有三層,高約10米,猶如四員大將守護著莊園,令人望而生畏。這種軍事化的故居,極為少見。可惜院牆和碉樓已毀於“文革”。在廣安市區北紫金山麓的涵虛園,1931年,楊森納作私邸。此處為明戶部尚書王德完修建。
楊森(1882~1977),原名淑澤,又名伯堅,號子惠。他是蔣介石的親家。曾任國民黨軍第二十七集團軍總司令、貴州省主席、重慶市市長兼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副長官、重慶衛戍總司令等要職,為四川軍閥中最有勢力的人物之一。
6. 高燈溝風景區
距龍台鎮1公里的高墩溝,山勢峻峭,雲蒸霞蔚,青松翠柏,鬱鬱蔥蔥,鳥語花香,河水湍急。一飛瀑掛於懸崖,高數丈,氣勢壯觀。瀑布下段,山高谷深,怪石嶙峋,天然而成的水簾洞,清靜幽涼,是避暑的絕佳去處。
簡史:在廣安城東北33公里,沙溪河東岸。鎮因龍台寺而得名。聚落沿溪呈線狀。人口約5.2萬人。
  • 品茗用餐:龍台白酒:起源於明朝。因原料的純正,水質的玄妙,形成了清冽芳醇、純香可口、回味悠長的特點。蒸泡耙(發糕,用米和黃豆製作而成)、油果子(麵食,油炸,黃燦燦、香噴噴、綿軟柔韌)、菜豆花(質嫩爽口、滑潤細膩)、燉血旺(豬血)等都是當地小吃,可以品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