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丘山

龍丘山

龍丘山,又名壟丘山,東營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山東省東營市廣饒縣大王鎮東營村。距離廣饒縣城8公里,距離臨淄30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龍丘山
  • 地理位置: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東營村
  • 所處時代春秋時期
  • 保護級別:市級
由來及傳說
大王鎮大張淡村北張淡村榮莊村西部原有一條大溝,這條大溝向北通到壟丘,向南通至齊國故都臨淄旁邊的牛山。這條大溝的遺蹟在大王鎮北張淡村和榮莊村西部還能找到。在這條大溝及周圍一帶的地下,還存在一條狹長的沙帶。過去,這條大溝是當地的一條重要風脈
榮莊遺址就位於這條大溝的今榮莊村地段。當地傳說,這條大溝是一條古代的河流,名為白浪河,是古淄水的一個支流。傳說,壟丘和白浪河的出現,是白浪河河道中的土從牛山腳下突然一下子一起涌到了壟丘處形成的。
春秋時期,有二十四諸侯聯合伐齊。齊國將領六令奉命鎮守白浪河,成功擊退了二十四諸侯的進攻。但是,六令卻病死在白浪河南岸東霸莊北。齊國國君為了悼念六令,下令築此土丘,賜名“龍丘山”,還於其上為六令建祠祭祀。壟丘因為紀念六令所築,又稱“六令崮”,當地民眾俗稱其為“”。
壟丘北部的24個自然村,這些村子分布比較集中,有“二十四王鎮”之稱。過去在壟丘祈雨及舉行祭祀時,只有屬於“二十四王鎮”的這24個村子才能參加。由此看來,“二十四王鎮”與“二十四諸侯”,兩者之間應有某種關聯。“二十四王鎮”就是“二十四諸侯”被打敗後安置於此,其後裔形成的古村落?還是六令打敗“二十四諸侯”去世後,齊國國君指定24個為六令守墓的守墓人,其後裔所形成的古村落?現已無從考證。
但是,這個故事充分說明壟丘的系人工所築,它的出現確與齊國的軍事活動有密切關係,並有力地證明此地是保衛齊都臨淄的一塊軍事重地。過去,有一條古官道從古臨淄城向北經今北臥石村,到今大張淡村分為兩條,經今北張淡村到今榮莊村南又重新合為一條,一直向北延伸到壟丘腳下。
這條古官道當是齊都臨淄與此地聯繫的軍事交通要道,壟丘一帶是捍衛齊都臨淄北部的重要門戶,有重兵把守,為一方軍事重鎮。壟丘就是該軍事重地的瞭望台和烽火台。位於壟丘東西兩側的東營村和西營村,就是該軍事重地的兩個軍營遺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