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胸襦裙(古代中國服飾)

齊胸襦裙(古代中國服飾)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齊胸襦裙是對隋唐五代時期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齊胸襦裙是漢民族傳統服飾的的一種,漢晉以來裙子的裙腰束於腰上,而隋唐五代時期裙子的裙腰束得更高,很多都在胸上,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齊胸襦裙至今沒有服裝文物出土。齊胸襦裙屬於早期復原錯誤的稱呼,正確的叫法應為齊胸衫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齊胸襦裙
  • 外文名:qixiong ruqun
  • 歷史時間:隋唐五代時期
  • 屬性:漢民族傳統服飾
  • 歷史:約1500年
  • 類型:對襟齊胸襦裙,交領齊胸襦裙等
簡介,特色,歷史,製作工藝,兩片式穿法步驟,

簡介

齊胸襦裙是對南北朝特有的一種女子襦裙裝的稱呼,根據裙頭的位置而得名,與高腰襦裙相區分,高腰襦裙繫於胸部以下腰部以上,齊腰襦裙繫於腰間,齊胸襦裙繫於腋下。(古畫基本為後世或現世摹本,人傭為現代復原著色,齊胸襦裙至今沒有服裝文物出土)。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南北朝到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根據現在人們對它的考證,一般改稱之為齊胸襦裙。
齊胸襦裙文物齊胸襦裙文物
唐代國家統一,經濟繁榮,社會風尚也比較開放,服飾款式也是群芳爭艷,瑰麗多姿,大氣飄逸又華麗絢爛,比如襦衫領口的類型就有:圓領方領、直領和雞心領等多種。
齊胸襦裙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對襟齊胸襦裙,一種是交領齊胸襦裙,一般來說對襟齊胸襦裙的使用範圍更加廣一點。齊胸襦裙在唐朝仕女中非常盛行,現在保留的不少古畫、出土文物都有它的蹤跡。

特色

在古代,一般女子的襦裙裝裙子束的都不是很高,而隋唐五代時期出現的一種裙腰束的非常高的襦裙,一些服裝史上多稱之為高腰襦裙。
實際上高腰襦裙和齊胸襦裙也存在著一些區別。高腰襦裙的束帶位置在胸以下腰以上。齊胸襦裙束帶位置則是在胸以上。相同點就是不論高腰還是齊胸均可對襟或交領。

歷史

齊胸襦裙最早見於南北朝,經歷了隋、唐、五代直到宋朝理學興起才被歷史淘汰,大約有1000年的歷史。唐代之前出土的陶俑,或繪畫,多見有背帶的款式,發展到唐代開元年間變為用系帶在腋下固定。
隋唐五代時,上衣為短襦,半臂(屬於罩衫。半臂形制如同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長度在長袖與裲襠之間,故稱為半臂)與披肩(屬於配飾)構成當時襦裙的重要組成部分。隋代,上襦又時興小袖。唐代長期穿用小袖短襦和曳地長裙,但盛唐以後,貴族衣著又轉向闊大拖沓。裙的式樣用四幅連線縫合而成,上窄下寬,下垂至地,不施邊緣。裙腰用絹條,兩端縫有系帶。這時上襦的領口變化多樣,其中袒胸大袖衫一度流行,展示了盛唐思想解放的精神風貌。披肩從狹而長的披子演變而來,後來逐漸成為披之於雙臂,舞之於前後的飄帶,這是中國古代仕女的典型服飾,在盛唐及五代最為盛行。下裙面料以絲織品為主,以多幅為佳,裙腰上提,此時裙色鮮艷,多為深紅、絳紫、月青、草綠等,其中以石榴紅裙流行的時間最長,色彩多樣,多中求異,讓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如唐中宗的女兒安樂公主的百鳥裙,堪稱中國織繡史上之名作;武則天時的響鈴裙,將裙四角綴十二鈴,行之隨步,叮噹作響,可謂千姿百態,美不勝收,與短襦和披肩相配一體,盡顯盛唐女子雍容華貴的豐腴風韻,表現出極富詩意的美與韻律。。

製作工藝

製作圖紙製作圖紙
1.下裙的裁剪
可用片幅拼接,即梯形片布的拼合
可用打褶
或將以上兩者結合,從出土實物看,打褶或片幅加打褶的較多
2.下裙的腰圍
一般為穿著者的1.5-2倍腰圍
下裙沿為2倍以上腰圍
3.襦裙的腰帶
襦裙用布帶或宮絛束腰,漢服無腰封

兩片式穿法步驟

1.上襦系帶。
2.套入裙子,先將後片裙子的系帶繞到胸前系住。
3.提起前片蓋住後片的帶子,將前片的帶子繞到背後交叉
4.帶子在背後交叉後繞回前面。
5.將帶子繞回到胸前系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