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如山回憶錄

齊如山回憶錄

齊如山先生晚年羈旅台灣的追懷之作。極為平易的白話,讓我們同作者不再隔山隔水;極為翔實的故事,讓我們同歷史不再隔世隔代。拓下那些珍貴的史料,清末科舉、同文館、義和拳、軍閥割據、以及旅歐遊美等等,讀者可以身臨其境。讀這本書,不但閱盡齊如山一個人的一生,領悟造就一代宗師的一個傳奇;而且可以透視那個社會的萬象。作為學者、作家、戲劇家、戲曲理論家,齊如山廣博的學識、清澈的見解也在書中層出不窮,讀來獲益匪淺。

基本介紹

圖書信息,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時間:2005-10-1
版 次:1
字 數:280000
印刷時間:2005-10-1
紙 張:膠版紙

編輯推薦

齊如山作品系列之《梅蘭芳游美記》、《中國的科名

內容簡介

齊如山先生一生閱歷豐富,見聞廣博,學識深厚,常能於一般人所不見處做出大學問,比如畢其一生對京劇的研究,對老北京風土人情的觀察,堪稱一代宗師。真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本書為先生晚年追懷之作,真實生動地回顧了自己一生,同時記下了那個兵荒馬亂、翻天覆地地大變革的時代。內容包羅萬象,文字親切樸實,讓人讀來不忍釋卷。
齊如山回憶錄

作者簡介

齊如山(1875-1962)是昆弋腔發源地河北高陽縣人,童年時代就養成看戲習慣,後畢業於同文書館,曾兩次去過歐洲,一九一三年回到北京後,開始研究戲劇,著有《說戲》一書,為汪伯唐(時任北洋政府教育總長)所賞識,並在"正樂育化會"為京劇藝人做過演講,引起會長譚鑫培、田際雲(藝名幾霄),以及梨園中人的注意。他原是梅蘭芳的觀眾,看了梅的演出驚為天才,他說梅嗓音圓潤,身段優美,扮相俊秀擅長做戲,既有天賦又能發揮,"確是一塊好材料"(當時譚鑫培讚美梅蘭芳的話),由此而產生扶植梅蘭芳的動機。齊梅二人的結識並沒有介紹人,而是通過書信往來而論交的。一九一三年梅蘭芳在天樂茶園演《汾河灣》,齊如山坐在台下看戲,看到薛仁貴在窯外唱"家住絳州縣龍門"那一大段時,飾楊迎春的梅蘭芳面向內坐,竟自休息了。(老先生都是這么教的)這一大段唱詞正是薛仁貴在敘述當年與柳迎春結合的經過,柳迎春怎么可以絲毫沒有反應呢?於是他便寫了一封長信給梅蘭芳,闡明他的看法:"假使有一個人說他是自己分別十八年的丈夫回來了,自己不相信、叫他敘述身世,這是對他的考核。豈能對方在滔滔不絕地敘說著,自己卻漠不關心呢?雖說老先生是這樣教的,但是損壞了劇情,戲劇是永遠不允許演員在台上歇著的,何況這一段是全劇的關健,妻子聽了丈夫敘述舊情,決不會無動於衷的,如果要想成為一個大演員,非有改革之心不可。"齊如山還在信中,把他構想的動作,按照薛仁貴的唱段,逐句具體寫了出來,供梅參考。旬日後,梅蘭芳又演《汾河灣》,齊如山再去看戲時,梅已完全按照他的構想作了藝術上的加工、修改,並且獲得了一陣陣喝彩聲。據說散戲後,演薛仁貴的譚鑫培對人說,他很納悶,他並沒有耍腔何來眾多喝彩聲,留神一看,原來梅蘭芳在做戲。由此可見,梅在青年時代(當時不滿二十歲),就能虛心接受意見,從善如流。不久,梅蘭芳就叫跟包的送一封信給這位台下看戲的老觀眾,請他見面敘談,從此兩人訂交。
辛亥前後,梅已嶄露頭角,例如一次為"正樂育化會"辦的國小校籌備經費義演,譚鑫培壓台,楊小樓唱倒第二,倒第三是梅蘭芳和王惠芳的《樊江關》,那天梅有三處堂會,趕不過來。譚、楊自信有他們坐鎮,少梅一人無足輕重,不料楊小樓剛一出場,台下就人聲嘈雜哄了起來,說是非要看梅蘭芳的戲,否則退票,主持人只好派人催梅趕來參加,台下才告平息,害得楊小樓草草終場,大為不快,當時梅蘭芳風頭之健,可見一斑。但是曾幾何時,第一舞台約來了南派名旦林顰卿,大演海派新戲,使人耳目一新,座無虛席。而在東城吉祥戲院演出的梅蘭芳,卻大受影響。齊、梅合作之處女作是《牢獄鴛鴦》,這個故事是吳震修從前人筆記中找來的,執筆人是齊如山,演出後,大為轟動。
齊如山又從古畫中為梅設計了古裝打扮,並把古代各種不同的舞姿,幫助他安放到戲中去。首先是《嫦娥奔月》,繼之又有《紅線盜盒》、《天女散花》、《廉錦楓》等等,這些戲李釋戡、羅癭公也曾出謀獻策,但總其成者是齊如山。
二十年代,是京劇鼎盛時期,當時都中名角薈萃,各張一軍,楊、梅、余稱"三鼎甲"最為突出,俟"四大名旦"形成,各自編排新戲為號召,競爭尤烈。當時程有羅癭公、金晦廬,荀有陳墨香,尚有金菊隱,而梅之新戲皆多半出於齊如山之手筆,尤以當時齊為梅從古裝劇而神話劇而言情劇,排演了膾炙人口的《俊襲人》、《洛神》和連續上演的四本《太真外傳》,使梅派新戲別具一格,立於不敗之地
一九二八年《晨報》(北平出版)附刊的《星期畫報》第一二九期上,刊有順德羅癭公所作(俳歌調齊如山)一詩,抄錄之下:
齊郎國四十未為老,歌曲並能窮奧妙;結想常為古美人,賦容恨不工顰笑。可憐齊郎好身段,垂手回身斗輕軟。自惜臨風楊柳腰,終慚映日芙蓉面。頦下蒹蒹頗有須,難為天女與麻姑。恰借梅郎好顏色,盡將舞態上氍毹;梅郎妙舞人爭羨,苦心指授無人見。他年法乳看傳衣,弟子程郎天下艷。北方已再得傾城,晚有芬芳播玉京;舞衣又藉齊郎授,共道前賢畏後生,雙秀門前好桃李,曹穇善才那有此?奇福真堪驕傲世人,封萬戶侯寧足比;潛光必發待我詩,送爾聲名日千里。

目錄

代序
敬祝如山先生八十壽詞
第一章
家世
兒童時代
考試情形
第二章
學洋文時期
第三章
義和拳進京
洋兵進京
做生意時代
第四章
學警察
談考試
往歐洲
助革命
看兵變
辦儉學會
第五章
看戲的由來
研究國劇
名腳談話
著述
第六章
編戲
第七章
國劇發揚到國外
第八章
創立國劇學會
第九章
從事著作
第十章
徵購戲劇物品的工作
整理的工作
劇本戲單等歸納分類
整理工作中的著作
第十一章
避難經過
閉戶著述
第十二章
日本投降前後
第十三章
談家常
逃出北平
逗留上海
第十四章
到台灣
答客問
漫談國劇工作
第十五章
繼續編劇
寫回憶錄
我的願望
編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