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天大聖信俗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齊天大聖信俗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俗
  • 國家:中國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四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保護措施,

簡介

順昌建縣於後唐長興四年(公元933年),歷來民風淳樸,文風熾盛,民俗文化獨特。閩人自古崇拜靈猴,在歷史上,演化為“齊天大聖”崇拜,成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信俗,主要表現形式是關於“齊天大聖”、“通天大聖”的祭祀活動。

歷史淵源

順昌齊天大聖、通天大聖祭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一、位於順昌寶山最高峰寶峰頂南天門後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寶山寺大殿附屬文物:元末明初“齊天大聖、通天大聖墓”(祭冢)。它比吳承恩《西遊記》最早的版本中的齊天大聖要早二百年以上;
二、順昌縣博物館館藏資料:北宋理學家楊時家譜《楊氏族譜》中,有一張楊時先祖子江公的墓圖,墓圖上標識有“通天廟”。根據這一記載,可以判定順昌齊天大聖、通天大聖祭祀習俗在北宋初年就存在;
三、順昌元坑鎮大明山宋元時期的通天大聖露天祭壇和順昌嵐下鄉郭城村明初“洪武甲子”年通天大聖露天祭壇群,以及縣境內不斷發現的上百處宋元明清不同時期的通天大聖等諸多歷史實物表明,唐宋以來順昌就存在大聖崇拜現象;
四、明朝正德版《順昌邑志》之貢賦志載“賦:國朝:通天神會,課鈔二十三錠三貫二百文”,也可以看出在明代順昌通天大聖祭祀活動十分盛行,而且信徒眾多,頗具影響;
五、順昌縣各鄉鎮村居傳承至今的農曆七月十七“齊天大聖聖誕慶典”民俗活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泰國等國內外民間信仰團體和信眾,尤其台灣同胞紛紛前來朝聖謁祖,他們以民間信仰的獨特方式普遍認同的事實等也表明順昌從古至今一直存在通天大聖和齊天大聖信仰民俗,是齊天大聖信俗文化發祥地。

基本內容

順昌這一獨具地域特色的民間信仰習俗,得到不斷承襲和發展,至今各鄉鎮還保留祭祀齊天大聖、通天大聖的民俗活動,每逢齊天大聖生日,當地村民都會趕到大聖神壇舉行盛大的祭拜活動。活動的主要形式有:打糍粑、搶供果、設道場、采聖火、跳僮、銅針穿臉、游神、娛神、跳儺、過火焰山、打油鍋、化替身等,這些儀式以道教儀式為主。在這些民俗活動中,傳承最為豐富、最吸引人的要數農曆七月十七日舉行的齊天大聖生日慶典。

基本特徵

齊天大聖信俗歷史悠久,據明正德《順昌邑志》記載,該習俗於元末明初盛傳。齊天大聖生日祭典於每年農曆七月十七舉行,以順昌城區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又以鄭坊鄉峰嶺村的祭儀最具代表性。大型祭祀活動從凌晨開始持續到深夜,規模宏大,場面熱鬧,有一套較為完整的程式,包括請神、游神、娛神、送神全過程。

主要價值

順昌齊天大聖信俗是因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文化底蘊促成的,體現了儒釋道文化與民間信仰的兼容與融合,是十分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至今所保留的實物遺存和民俗傳承,是研究閩越先民圖騰崇拜、《西遊記》成書及孫悟空形象演變的重要實證和材料。祭祀信俗寄託民眾祈求平安祥和的美好願望,對勸民從善、匡扶正義、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現實的社會意義。

保護措施

2011年12月,閩北順昌的齊天大聖信俗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福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