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暗色絲孢霉病

暗色絲孢霉病是指由多種條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組織感染。這種真菌不同於皮膚著色真菌病的病原菌,這些真菌的特徵性表現為在組織中形成有隔菌絲相,培養物中或多數病例組織中生長的真菌細胞壁中有色素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竇暗色絲孢霉病
  • 病原體:著色真菌病
症狀介紹,病理特點,治療方法,

症狀介紹

暗色絲孢霉病是指由多種條件致病性棕色(暗色)真菌引起的皮下和深部組織感染。這種真菌不同於皮膚著色真菌病的病原菌,這些真菌的特徵性表現為在組織中形成有隔菌絲相,培養物中或多數病例組織中生長的真菌細胞壁中有色素形成。暗色絲孢霉病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發病與地區環境、種族、性別等無明顯關係,但其中的皮下感染最常見於中、南美洲熱帶地區的農村人群,而多數腦部、副鼻竇感染的報導則多見於北美。中國近幾年已報導10餘例,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

病理特點

此類病原真菌的共同特點是:培養物中或多數病例的組織中生長的真菌細胞壁中有色素形成。皮下組織暗色絲孢霉病需要手術切除,因為對皮下組織切開引流極少成功。兩性黴素B可治癒或改善不宜切除的病例,但以後常有復發。

治療方法

副鼻竇感染應進行手術完全切除病灶,而合併使用兩性黴素B是阻止暗色絲孢霉性鼻竇炎進展的重要措施。即使如此,復發者依然並不少見,此時應進一步實施手術治療。口服伊曲康唑(100mg~400mg/日)有效,但最適劑量與療程仍需摸索。壞死性鼻中隔病灶可用外科切除的方式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