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空腸管餵養

鼻空腸管餵養指放置一條合適的餵養管至患者胃腸道內(餵養管可放於胃內、十二指腸或空腸內)施行管飼營養的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空腸管餵養
  • 放置位置:胃內、十二指腸或空腸內
病症介紹,操作名稱,適應證,禁忌證,準備,方法,注意事項,

病症介紹

鼻空腸管餵養簡單易行,在患者床邊即可進行,患者無需忍受太多痛苦,對危重患者或不計畫行腹部手術者十分合適,其缺點是難以保證管端準確達到預定位置。

操作名稱

鼻空腸管餵養

適應證

鼻空腸管餵養適應證與鼻胃置管相似,但更適合有胃排空障礙或不適合胃內餵養者。此法明顯減少了誤吸等併發症。

禁忌證

1.遠端腸道梗阻。
2.小腸吸收障礙。
3.小腸運動障礙。

準備

1.製劑選擇 腸道功能部分障礙、重症胰腺炎應選擇胺基酸型(短肽型)腸內營養製劑。腸道功能完好時,選擇整蛋白標準配方。
2.輸注方式連續輸注法輸注,一般不採用間歇推注法。

方法

鼻空腸管餵養簡單易行,在患者床邊即可進行,患者無需忍受太多痛苦,對危重患者或不計畫行腹部手術者十分合適,其缺點是難以保證管端準確達到預定位置。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1.套用管端有金屬封頭或帶氣囊的餵養管者,藉助胃腸道蠕動而自行下降至空腸,近年來不少醫師套用促胃腸動力藥物來幫助置管,最常用的藥物是甲氧氯普氯普胺和紅黴素。
2.利用血管造影導絲,先在透視下放入十二指腸內,然後循導絲將餵養管置入,取出導絲。
3.利用內鏡,用特製鉗子亦可將導管送至幽門下十二指腸內。
4.向胃內注氣,幫助導管下移
術中鼻空腸置管適用於腹部手術或食管手術患者,術前將餵養管先插入胃內,術中將導管插入空腸內,備術後行腸內營養用。臨床上具體方法有以下3種:①簡易法;②PS管法;③多腔導管法。

注意事項

1.應遵守無菌操作原則。
2.輸注系統(包括營養液容器、輸注管道)應專人專用,每24小時應更換輸注系統1次。最好使用一次性營養液容器和一次性輸注管道。如果是反覆使用的營養液容器,每24小時應徹底清洗消毒後再使用。儘可能減少一套輸注系統中的連線點。
3.開封后的瓶裝及用粉劑配製的腸內營養液懸掛輸注時間不應超過8h,Pack袋裝營養液懸掛輸注時間不應超過24h。
4.已開啟的營養液應在推薦的時間內輸完。若超過規定時間未能完成,應當丟棄。
5.連續輸注期間,每6~8小時沖洗餵養管1次。無論何種輸注方式,每次輸注結束時,應採用溫開水或生理鹽水沖洗管道,並用手指輕揉管壁,以徹底清洗,保持管道通暢。
6.細的餵養管,禁止輸注顆粒狀、粉末狀藥物,以避免導管阻塞。一旦發生阻塞,應首先考慮排除阻塞,而非拔管,可採用多種方法,如熱水沖管與抽吸相交替的方法,排除阻塞。
7.應妥善固定導管。每次餵養前,應確認導管是否有移位、脫出等,避免滲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