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成形手術

鼻成形手術,手術方法是前額部皮瓣法,適應於鼻尖圓鈍、低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鼻成形手術
  • 外文名:Nasal forming operation
  • 手術方法:前額部皮瓣法
  • 手術方法:套用臂部皮瓣法
  • 適應於:鼻尖圓鈍、低平
手術方法,鼻尖成形手術,

手術方法

(一)前額部皮瓣法 這是一塊整個大半側前額部的皮瓣,蒂部從對側眶上動脈保持血液供應。如為全鼻成形,則眉梢處至髮際的距離至少應達7cm,如有8~9cm則可使鼻外形更理想。婦女鼻形較小者,有時5cm也可勉強夠用。一般應估計到皮瓣可能縮小。
1、雙眼先塗以抗生素眼膏保護,面部0.1%硫柳汞酊消毒。
2、局部以1%普魯卡因浸潤麻醉。
3、在前額部作上下兩條皮膚切口,下緣切口自眉內端開始,橫過眉間沿對側眉弓上緣,直至顳側髮際。上緣切口自眉弓上緣中點開始,先向上斜彎至前額髮際中部,然後沿髮際向外延至顳側髮際()。游離兩切口之間的皮下組織,在前額中部的深度宣恰好在骨膜的表面。在外側的深度則應在顳筋膜的上面。游離時應注意保持蒂部較厚。
4、在上下兩切口的外側端切斷皮層,形成皮瓣的遠端。此時即可抬起皮瓣直至蒂部。一般先觀察數分鐘,如皮膚色澤不變,有持續出血,則表示該皮瓣移植時可有足夠的血液供應。用鹽水紗布覆蓋待用。
5、在面部、鼻缺損部的周圍,仔細確定鼻翼、鼻側及鼻根的邊緣,必要時用甲紫標出。注意是否對稱,然後用小圓刀沿標出的邊緣切開()。
6、剝離切口至鼻缺損孔邊緣之間的皮膚,直至鼻缺損孔的周邊部,將剝離之皮膚翻向缺損處,皮膚的創面向外,將翻轉之皮瓣相互縫合,作為襯裡()。
7、將額部皮瓣轉至鼻部,先將皮瓣的遠端向內折起,再在中線折出一鼻小柱的形狀,用細線縫好,固定縫在鼻缺損處鼻小柱的部位,修整多餘的皮膚,然後與襯裡的皮膚邊緣縫合形成兩側鼻前庭。最後沿鼻翼向兩側縫合()。初步形成外鼻。
8、額部創面可以在大腿內側取斷層皮片覆蓋,縫合邊緣,加壓包紮。
9、約1周左右拆除縫線。
10、3~4周后在鼻根部切斷皮瓣,將鼻根部與皮瓣根部縫合。切斷皮瓣後,多餘這皮膚仍應鋪回原來額部縫合()。1周后拆線。
(二)套用臂部皮瓣法 臂部皮瓣一般多取用左上壁內側的皮膚,需要先做成一皮管再移植至鼻部,以後再剖開進行鼻成形術。皮管的長度應不短於10~12cm,否則移植至鼻部時可因長度不夠,張力過大,有礙手術成功。皮管的寬度應不小於長度的1/2,否則也可能因血液供應不足而使移植失敗。
第一期手術:皮管成形術。
1、左上臂內側以0.1%硫柳汞消毒兩遍。手術野周圍以消毒巾覆蓋,用消毒鋼尺量好所需皮瓣的長度和寬度,如能取到12cm×8cm則比較理想(上臂較瘦小或鼻型較小,則可稍狹),然後用甲紫劃出兩側長度線。
2、按甲紫標誌,作兩側直線皮膚切口,深達皮下脂肪。
3、分離兩切口間的皮下組織,在皮下保留部分脂肪。直至兩側切口間的皮膚完全游離()。
4、將皮瓣兩側切口向內翻轉對合,用絲線間斷縫合,直至兩端不能合攏之處()。
5、臂部創面如較松,可將兩側皮下鬆弛後對端縫合,否則按大小自大腿內側取斷層皮片移植覆蓋。然後上面覆以凡士林紗布再用紗布加壓包紮。
6、約7~10d解除包紮,拆除縫線。
第二期手術:第一期手術3周后,如創面已完全癒合,即可在上臂已做成皮管之近端,試用橡皮筋結紮到一定的緊度,觀察10min,皮管是否變色,如無色澤改變,次日可延長結紮時間。如此每日結紮觀察,如能結紮1h左右,色澤仍無改變,說明血液供應充足,可以進行第二期手術。
1、面部及上臂皮管及其周圍皮膚用硫柳汞酊消毒。周圍以消毒巾覆蓋。
2、切斷皮管近端。
3、將切斷皮管處之臂部創面縫合,包紮。
4、在鼻根部準備移植皮管之部位做一弧形切口,分離皮下組織,並向下翻,使其創面與皮管截斷面之大小相等。
5、將左臂向上彎起,使手掌可貼於頭頂,皮管之近端能接到鼻根部創面,然後用絲線將皮管斷端縫合於鼻根部,外加包紮。
6、用石膏繃帶將左手臂與頭部固定,使皮管不致有張力,10d後拆除縫線()。
第三期手術:第二期手術3周后,鼻根部與皮管間已建立血液供應,此時仍有橡皮筋試行扣緊皮管上臂端,與第二期手術前一樣,試驗皮管血液供應是否充裕,如扣緊1小時以上色澤不變,即可進行第三期手術。術前先拆除固定之石膏。
1、消毒同前,局部用1%普魯卡因注射麻醉。
2、切斷皮管臂端,縫合臂部創口,包紮後將上臂輕輕放下。該手臂的活動以後可逐漸自行恢復。
3、沿原縫合線剖開皮管,剪除皮下脂肪,支除邊緣瘢痕。
4、以下操作程式,與用額部皮瓣進行鼻成形手術相同。

鼻尖成形手術

鼻尖成形手術適應於鼻尖圓鈍、低平,鼻尖過高、鼻尖裂及鼻尖隱裂,鷹鉤鼻等。
鼻尖成形術的手術方法是:
1、開放式鼻尖成形術切口設計與麻醉:手術採用全身麻醉。設計雙側鼻孔緣切口,內側至鼻小柱側緣中下方,外側至鼻翼溝起點外。
2、分離:開放式鼻尖成形術切口兩側皮緣縫合牽引線,暴露術區。依次於筋膜下呈鈍性分離鼻尖、鼻翼、鼻小柱、鼻背,外院術後的就醫者要完整取出前一次手術置入的鼻假體。小心游離雙側鼻翼軟骨中腳及外側腳。分離的範圍必須足夠大,這樣既能充分暴露鼻翼軟骨,又有利於術後軟骨和皮膚軟組織的重新排列及無張力貼合,不易發生扭曲、歪斜等清況,鼻尖形態亦更為自然。
3、去除組織:將鼻翼溝及其內側多餘的皮下脂肪適當去除,注意鼻翼溝皮膚不可修剪得過薄,鼻尖中心部位皮下軟組織不可損傷,以免影響血運。伴有駝峰鼻的就醫者應鑿除駝峰並打磨平整。
4、軟骨和矽膠假體的處理:將鼻翼軟骨雙側彎窿和內側角向中央拉攏並褥式縫合1~2針,縮小雙側穹窿夾角及間距的同時提升軟骨向前方的突度。將雕刻好的“L”形矽膠鼻假體置入鼻背筋膜下腔隙。
5、耳廓軟骨游離移植:取一側耳甲腔軟骨,修剪成盾形,置於矽膠假體的鼻尖與鼻小柱前方。軟骨的上邊應適當修成斜坡,使鼻尖形態更自然。耳廓供區打包堆加壓包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