鼉鼓

鼉鼓

用鼉皮蒙的鼓。其聲亦如鼉鳴。;鼉鳴聲。(“鼉”又稱“揚子鱷”、“鼉龍”、“豬婆龍”,其皮可以蒙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鼉鼓(鼉鼓)
歷史故事,詩歌記載,

歷史故事

顓頊帝為華夏上古時期五帝(黃帝、帝嚳、唐堯、虞舜、顓頊)之一,被稱為北方水德之帝。
顓頊帝為人仁德、智慧,當時世,四方慕德而服,鳥獸盡皆感化。
顓頊帝自幼受叔父少昊的薰陶,特別愛好音樂。當他聽到八方來風掠過大地發出熙熙淒淒鏘鏘的聲音時,感覺十分悅耳,便讓八條飛龍仿效風聲而長吟,命名為《承雲曲》,專門用來紀念黃帝。
他又突發異想,令揚子鱷做音樂的倡導者。揚子鱷鳴聲如鼓,背上披有堅厚的鱗甲,成天躺在池沼底部的洞穴內睡覺,對音樂向來生疏。但它接令後不敢怠慢,立刻翻轉笨重的身軀仰臥,揮動粗大的尾巴敲打鼓凸的灰肚皮,發出的聲音果然嘹亮。人間受到顓頊帝的影響,用揚子鱷的皮來蒙鼓。這種鼓十分貴重,叫鼉鼓

詩歌記載

《詩·大雅·靈台》:“鼉鼓逢逢。”
陸璣 疏:“﹝鼉﹞其皮堅,可以冒鼓也。”
[唐]溫庭筠 《昆明治水戰詞》:“鼉鼓三聲報天子,雕旗獸艦凌波起。”
[明]沉鯨 《雙珠記·遇赦調邊》:“雞竿鼉皷,制出金門傳唱,特與人間解網。”
[清]黃永 《龍衣舟行》:“逢逢鼉鼓溪邊過,百尺樓船萬鈞柁。”
[唐]許渾 《贈所知》詩:“湖日似陰鼉鼓響,海雲纔起蜃樓多。”
[金]劉迎《海上》詩:“蜃樓春作市,鼉鼓暮催衙。”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諸君子上視王鈇,下祝鼉鼓,乘熟而落之,掇如也。”
[清]孔廣森 《武成頌》:“王鈇威遠,睽矢勝殘。”
[唐]李賀《將進酒》“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