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潭及龍王廟

黑龍潭及龍王廟

黑龍潭及龍王廟又名神龍祠。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萬曆十四年(1586)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乾隆三年(1738)封龍神為昭靈沛澤龍王之神。廟坐西朝東,主體建築建於東西軸線上,有山門前殿、三世佛殿、龍王殿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黑龍潭及龍王廟
  • 地理位置:位於海淀區壽安山北麓
  • 著名景點:山門前殿
  • 建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
簡介,得名,建築,與《紅樓夢》結緣,地圖信息,

簡介

主殿的兩側建有配殿和碑亭,全部建築均為歇山頂,覆以黃琉璃瓦。廟內保存有明、清和民國年間的石碑多座,記載有明、清兩代帝王祀祭龍神、祈禱雨澤的經過。1987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東、西、北至現狀圍牆及山坡擋土牆,南至腰牆擋土牆及其延長線。1989年起政府投資將廟宇和潭廊等逐年修復。

得名

黑龍潭及龍王廟在海淀區壽安山北山腰。傳說山上產黑石,質細膩,金代曾採石為宮女畫眉,稱為黛石,山亦因此叫畫眉山。

建築

山下有潭,廣三十尺,泉出石罅,水極清,雨不泛,旱不涸,水足則瀉,潺潺有聲,滋潤稻禾,澤及鄉民,潭底潛有黑龍,常直立水中,昂首波上,長八寸許,頭有雙角,背有巨鱗,呈烏金色,明清兩代祈雨輒應,故名“黑龍潭”。山上建有龍王廟,面東依山而築,分為三階,層層上升,兩側有四座碑亭,多位明清兩代萬曆、康熙乾隆敕建的御書碑文,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價值。廟初建於建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萬曆年間重修,清康熙二十年(1683)重建。廟內現存明清及民國重修碑、御製碑及祈雨靈應碑等多塊。
龍王廟龍王廟
相傳這裡的山產石黑色,浮質而膩理,入金宮為眉石,所以山亦稱畫眉山。據《帝京景物略》記載,黑龍潭在金山口北,依崗有龍王廟,碧殿丹垣。廊前為潭,土人云有黑龍潛其中,故名黑龍潭。龍王廟興建於明成化二十二年(1486),清康熙二十年(1681)重建。乾隆三年(1738)封龍神為昭靈沛澤龍王之神。龍王廟坐西朝東,山門檐下正中鑲嵌有敕建黑龍王廟的橫匾。入寺為一半圓形迴廊,廊上有20多個方、圓、棱、扇等形狀各異的什錦窗。迴廊寬1米多,內側由30多根木柱分隔成30多間。黑龍潭位於迴廊環繞之中。相傳天旱之年,附近水源乾枯,唯獨這裡潭水不盡不涸。

與《紅樓夢》結緣

為此修廟供奉龍神。據載,明萬曆及清康熙、乾隆等帝王,都曾來此祈雨、觀潭。為此,在廟外還修建了供帝王休息的行宮。寺院依山而建,有殿堂和碑樓。廟宇殿堂頂部的吻獸,都是龍的形象。每次祈雨中還舉辦各種戲會。1949年後在這裡修建了療養院。從納蘭性德的《憶秦娥?龍潭口》一詞中可以看到他隨駕赴黑龍潭遊歷的一段詩詞者的心得與感慨。這裡的四座御碑亭中,還有一塊納蘭性德好友,大學士高士奇為聖上撰寫的碑文。數十年後,曹雪芹又移居畫眉山西邊的白家疃,著述他的《紅樓夢》。《紅樓夢》開頭說,西山有產黛石的,能夠畫眉。曹雪芹在《紅樓夢》中也多次以不同形式提及黛石、黛山,以及以黛畫眉的細節。作為作者的一個創作辭彙概念,曾引起某些人的注意。
就曾有《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校本》的最先擁有者:才女馬{髟方}眉和其夫北京藏書家劉銓福,據書所述到西山訪黛石產地,居然訪到。又留有一幅名為《翠微拾黛圖》的畫作。紅學家周汝昌也按文索驥,提及此事。儘管亦有地方志等說京西門頭溝深山處的齋堂產黛石,又名畫眉石,有畫山之地,讓人有根有據亦作一說。其實兩處黛石均同屬西山煤層一系。在沒有新的論據之前,哪處是《紅樓夢》所指的黛石產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是百里之遙的齋堂黛石引發作者的掌故靈感,還是依戶在望,信步可至的黑龍潭畫眉山更容易喚起作者的創作聯想,不得而知。

地圖信息

地址:溫泉路17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