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決定

2003年6月20日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龍江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進一步加強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的決定
  • 頒布單位: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
  • 頒布時間:2003.06.20
  • 實施時間:2003.06.20
黑龍江省第十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次會議,聽取和審議了程幼東副省長代表省人民政府所作的《關於全省“非典”防治工作的報告》。會議同意這個報告。
會議認為,在前一階段我省防治“非典”的鬥爭中,在省委的領導下,省政府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的指示精神,高度重視,態度堅決,科學決策,措施周密,指揮有力。全省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投入到防治“非典”的鬥爭,實現了我省提出的“力爭不發生,確保不擴散”的目標,取得了無一例臨床診斷病例,無一人死亡,無一名醫務人員被感染的顯著成果。
在防治“非典”的鬥爭中,各級主要領導親自指揮,帶領各級防治“非典”指揮部的同志夜以繼日,辛勤工作;廣大醫務工作者,忘我地戰鬥在防治“非典”的最前線;有關部門的廣大工作人員在口岸、車站、機場、省界路口等處嚴防“非典”輸入我省;公安、工商、稅務、物價、藥品管理等部門的工作人員,嚴格執法,維護社會穩定;全省幹部、工人、農民、知識分子、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在防治“非典”的同時,毫不放鬆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取得了防治“非典”和經濟建設雙勝利。
為了進一步加強“非典”防治工作,奪取防治“非典”鬥爭的全面勝利,特做如下決定:
一、廣泛宣傳、認真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廣泛利用大眾傳媒,採取多種形式,深入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和《應急條例》)的重大意義、主要內容,使廣大幹部民眾增強依法防疫的意識。省政府及有關部門要抓緊制定《應急條例》實施細則,儘快頒布實施。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將防治工作納入法制軌道,依法保證防治“非典”工作各項措施得到落實。廣大公民要自覺履行法律、法規規定的義務,主動配合政府和有關部門落實好“非典”防治工作的各項措施。對違反《傳染病防治法》和《應急條例》的行為,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要加強法律監督,確保有關法律和法規的施行,保證防治工作緊張有序地進行,維護社會生產、生活的正常秩序。
二、加強三個體系建設,抓緊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按照《傳染病防治法》和《應急條例》的要求,建立和完善統一的指揮系統,建立和完善疾病信息網路體系、疾病預防控制體系和疾病應急救治體系。省市(地)縣(市)都要建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改善疾病監控設施和手段,開展疾病科學研究,完善監測和預警機制,提高預防監控水平;要加強急救醫療服務網路的建設,配備相應的醫療救治藥物、技術裝備和人員,加強醫護人員隊伍的培養,提高醫療衛生機構應對突發事件的救治能力。省市(地)兩級應設定傳染病專科醫院,或指定具備傳染病防治條件和能力的醫療機構承擔傳染病防治任務。各醫療機構要為一線醫務人員配備必要的防護用品,改善工作環境和條件,對醫護人員進行重點防護。
三、切實做好農村防治“非典”工作。各級政府要在繼續抓好城市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時,加強對農村防治“非典”工作的組織領導,建立和完善縣、鄉、村“非典”防治監控網路,加強對外來人員和返鄉人員的監測與管理,全面落實對農村集貿市場、學校、網咖、餐飲服務業等重點部位的各項防範措施。要加大對農村衛生投入力度,儘快解決鄉鎮衛生院的危房改造、必要的診療儀器裝備和人才培養問題,提高農村疫情監測、報告、管理和醫療救治、轉診的能力。要積極組織實施《黑龍江省農村初級衛生保健2001—2010年實施方案》,推進農村衛生體制改革,抓緊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解決廣大農村居民基本衛生保健問題,增強抗禦各種疾病的能力。要認真全面落實農村“非典”患者免費醫療的相關政策,制定預案,確保農村防治“非典”各項措施落實到位。
四、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改善城鄉衛生環境。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重點是整治居民、村民室內外環境、清除垃圾污物,改水改廁,做好飲用水源和人、畜糞便衛生管理等,使城鄉衛生面貌有顯著改善。普及衛生科學知識,引導廣大民眾摒棄不文明、不衛生陋習,積極參加“改陋習、樹新風、塑形象”活動,養成不隨地吐痰,不隨地便溺,不亂扔垃圾,不亂食野生動物等良好習慣。繼續搞好飲食、食品衛生,切實把住病從口入關。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各級政府要為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提供必要的財力支持和政策保證。
五、堅持兩手抓,確保經濟和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各級政府要一手抓防治“非典”不鬆勁,一手抓經濟建設這箇中心不動搖。要充分認識防治“非典”工作的長期性、複雜性和反覆性,狠抓薄弱環節,立足於防反彈、防大疫,繼續實施積極的預防控制措施。堅持“科學防治、依法防治、分類指導”的原則,抓住三個重點,一是農村,二是高等院校,三是餐飲、服務、娛樂等人員密集場所;實現三個轉變,從應急防治轉變為依靠長效機制防治,從主要依靠行政防治轉變為主要依法防治,從主要抓防治硬體建設轉變為同時抓好硬體和軟體建設;保持一個目標,就是“力爭不發生,確保不擴散”。要加強疾病診斷、治療、防疫的科學研究,繼續堅持和發揚過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提高,使防治工作逐步走上科學、法制、規範、有序的軌道。在抓好防治“非典”工作的同時,努力克服“非典”疫情給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利影響,採取有力措施促進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動員全省人民努力快發展,全面建小康,加速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