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麝-2

黑麝-2

黑麝-2是一種鹿科、麝屬類生物,體色比較深暗,無論成體或幼體,其頭部、頸部、耳和四肢均為黑色或黑褐色。成體喉部、頸側和體背無任何條紋或異色斑點。分布於雲南。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麝-2
  • 拉丁學名:Tawny musk deer-2
  • 別稱:“褐麂”、“黑獐子”、“獐子”
  • :動物界
  • :哺乳綱
  • :鹿科
  • :麝屬
  • :黑麝
  • 分布區域:雲南
形態特徵,繁殖方式,棲息環境,生活習性,保護級別,主要價值,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體色比較深暗,無論成體或幼體,其頭部、頸部、耳和四肢均為黑色或黑褐色。成體喉部、頸側和體背無任何條紋或異色斑點。體形與林麝大小相似,蹄大而寬厚,較其他麝種發達,無任何異色臀斑。成年黑麝體重5-10千克,體長60-80厘米。

繁殖方式

發情交配期多在10月,孕期6個月,次年7月產仔。

棲息環境

僅分布於雲南北部的高黎貢山、貢山和西藏東南部的墨脫、察隅、米林、波密、林芝等地。山勢陡峭,峰谷南北相間排列,有著極典型的高山峽谷自然地理垂直帶景觀和豐富多樣的動植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達85%,高山峽谷複雜的地形和懸殊的生態環境,為各種動植物提供了有利的自下而上條件。巨大的山體擋住了西北寒流的侵襲,又留住了印度洋的暖濕氣流,使地處低緯度高海拔的保護區,形成了典型的亞熱帶氣候。森林資源極期豐富,乾濕季分明,氣溫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氣候要素垂直變化十分明顯,從河谷到山頂依次出現亞熱帶、溫帶、寒溫帶、寒帶4個垂直氣候帶,年降雨量高達3600mm以上。

生活習性

主要以花、漿果、鮮嫩枝葉、根莖以及苔蘚、菌類植物如各種杜鵑、苔草、高山柳等植物為食物。由於多食新鮮嫩綠植物,黑麝每天排糞的次數較馬麝多,約4至6次;據觀察雄麝在發情季節為爭偶毆鬥時不僅以獠牙刺傷對方,而且還能以兩條後腿站立用較粗壯的前蹄去登踏對方,並從喉嚨里發出一些恐嚇對方的聲音,是麝科動物中較為兇猛的一種;隨氣候的變化,有垂直遷徙的習性;夜行性,晨昏活動較為頻繁。雄麝香腺囊均大於馬麝,麝香仁約有羊糞粒大小,顏色較馬麝深。耐粗飼;優質;抗逆。繁殖周期年產1胎,性成熟期1.5歲

保護級別

黑麝的生態和資源量調查尚未進行。作為麝屬的一個種,已被列為國家級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在雲南西北部高黎貢山地區,其棲息地已劃入怒江自然保護區和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對黑麝的保護應可起到一定作用,保護區面積約49.9萬公頃,但黑麝的不少種群,尚未劃入自然保護區中。開展黑麝資源的調查與研究,為資源保護提供科學根據。建議把黑麝的主要分布區之一的雲南西北部碧羅雪山劃為另一個黑麝自然保護區,加強法制宣傳,提高公民保護意識,制止對黑麝的濫捕亂獵;同時開展黑麝人工養殖技術的研究。

主要價值

肉用;藥用;保健;研究教學

分布範圍

分布於雲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