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須刺蛾寄蠅

黑須刺蛾寄蠅(Chaetexorista atripalpis Shima,1973)是寄蠅科刺蛾寄蠅屬的一種昆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須刺蛾寄蠅
  • 拉丁學名:Chaetexorista atripalpis (Shima,1973)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雙翅目
  • :寄蠅科
  • 亞科:追寄蠅亞科
  • :刺蛾寄蠅屬
  • :黑須刺蛾寄蠅
  • 定名人:Shima
  • 年代:1973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雌性 額寬為複眼寬的1.2~1.3倍,間額黑色,兩側緣平行,略寬於側額;側顏中部的寬度小於觸角第3節的寬度;頭部覆灰白色粉被,下顎須黑色,其長度為觸角第3節的5/6,端半部膨大呈棍棒狀,額鬃每側6根,3根下降至側顏,最前方1根達觸角芒著生處水平,每側具外側額鬃2根,單眼鬃發達;顏堤鬃上升達顏堤之半,頰被黑毛,觸角黑色,第3節為第2節長的3倍,觸角芒黑色、細長,基部1/2的長度加粗,喙短粗,唇瓣肥大。胸部黑色,背面覆灰白色粉被,具5個狹窄的黑縱條,中間1條在盾溝前消失,中鬃3+3,背中鬃3+4,翅內鬃1+3,腹側片鬃1+1或2+1;小盾端鬃發達、交叉排列,兩亞端鬃之間的距離大於由亞端鬃至基鬃之間的距離,足黑色,爪短,前足跗節不加寬,前脛節具2根後鬃,中脛節具4根前背鬃、1根腹鬃,後脛節具長短不整齊的前背鬃1行、後背鬃4根、腹鬃3根;翅灰色透明,前緣刺不發達,r4+5脈基部脈段1/2被小鬃,中脈心角為直角,心角至翅緣的距離大致與心角至中肘橫脈的距離相等,翅肩鱗和前緣基鱗黑色,前緣脈第4段後方2/3裸。腹部黑色,覆灰白色粉被,第2~4背板兩側具紅黃色斑,第2和第3背板具中緣鬃1對,第4背板具中緣鬃1行,第3、4背板各具中心鬃1對,第5背板具心鬃和緣鬃各1行。體長 7~9mm。

棲息環境

寄主國外尚無記載;在我國已知有油松毛蟲Dendrolimus tabulaeformis Tsai et Liu,赤松毛蟲D. spectabilis

分布範圍

國內分布:吉林,山西(渾源恆山),山東,湖南,廣西,雲南
國外分布:日本(九州、本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