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褐薑黃

黑褐薑黃

黑褐薑黃(Curcuma L.),直立草本,高約1米;根莖內面藍色,乾後鉛灰色,基部具無葉片的黑褐色葉鞘。生於海拔800米的河邊砂地向陽處。產勐臘;印度尼西亞爪哇也有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褐薑黃
  • 拉丁學名:Curcuma L.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亞門:單子葉植物綱
  • 亞綱:姜亞綱
  • :姜目
  • :姜科
  • :薑黃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主要價值,病蟲害防治,

形態特徵

葉片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40—80厘米,寬14—20厘米,先端漸尖,基部楔形,葉面具紫紅色帶,葉背無毛,主脈綠色;葉柄綠色,無毛;葉鞘黑褐色,無毛。穗狀花序從根莖抽出,圓柱形,長約16厘米,寬8厘米;花序梗長約10厘米,具黑褐色的無毛鱗片;苞片倒卵形,長約3.5厘米,寬2.5厘米,淡綠黃色,疏被柔毛;不育苞片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5—6.5厘米,寬1.6—2.5厘米,白色,頂部紅色,無黑褐色斑點;小苞片長於花冠管,白色,先端微紅色,無毛;花萼管狀,長約1.4厘米,先端具3齒,白色,疏被柔毛;花冠管漏斗狀,長約3.5厘米,上部紫紅色,下部白色,裂片卵形,紫紅色,近等長,側裂片長約2厘米,寬1.6厘米,背裂片寬1.8厘米,先端具短尖頭,側生退化雄蕊近倒卵形,長約1.7厘米,寬1.2厘米,微黃色;唇瓣闊倒卵形,長約2厘米,淡黃色,中央深黃色,先端微凹;花葯基部具白色距;子房密被褐色柔毛,柱頭白色,具睫毛。花期5—6月。
本品呈不規則卵圓形、圓柱形或紡錘形,常彎曲,有的具短叉狀分枝,長2~5cm,直徑1~3cm。表面深黃色,粗糙,有皺縮紋理和明顯環節,並有圓形分枝痕及鬚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棕黃色至金黃色,角質樣,有蠟樣光澤,內皮層環紋明顯,維管束呈點狀散在。氣香特異,味苦、辛。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的環境,怕嚴寒霜凍,怕乾旱積水。宜在土層深厚,上層疏鬆,下層較緊密的砂質壤土栽培。忌連作,栽培多與高稈作物套種。用根莖繁殖。收穫時,選無病蟲害、無損傷的根莖作種。種根莖置室內乾燥通風處堆放貯藏過冬,春季栽培時取出。栽種前將大的根莖縱切成兩半或小塊,每塊具2個芽以上,為了防止種根莖腐爛,待切面稍晾乾後下種,也可邊切邊沾上石灰或草木灰後,立即栽種。畦栽,行距33--40厘米,穴距27--33厘米,每穴栽根莖3--5塊,芽朝上,覆土,稍加鎮壓。每1hm2用種量2250--3000公斤。齊苗後要及時進行中耕除草,常年進行3--4次,並結合追肥。

主要價值

用作調味品和黃色著色劑,是家庭使用的普通調味料,用於咖喱粉、調味料等。薑黃是一種多年生有香味的草本植物,既有藥用價值,又可以作食品調料。辛香輕淡,略帶胡椒、麝香味及甜橙與姜之混合味道,略有辣味、苦味,辛辣感。

病蟲害防治

病害有黑斑病為害葉片,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400--800倍液噴射。蟲害有地老虎蠐螬在幼苗期咬食鬚根,使塊根不能形成,可人工捕捉或毒餌誘殺。還有姜弄蝶玉米螟等為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