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虎蛇

黑虎蛇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之一,分布在澳洲南部,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卵胎生。原隸屬於虎蛇(Tiger Snake),後將佩爾島虎蛇(Chappell Island)、帝島虎蛇(King Island Tiger Snake)、塔斯馬尼亞虎蛇(Tasmanian Tiger Snake)以及半島虎蛇(Peninsula Tiger Snake)這些分布在島嶼上的種群通常被稱為黑虎蛇(Black Tiger Snake),學名Notechis ater,分為3個亞種。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虎蛇
  • 拉丁學名:Notechis ater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爬行綱
  • :有鱗目
  • :Elapidae眼鏡蛇科
  • :Notechis
  • :ater
  • 分布區域:澳洲東南部 -塔斯馬尼亞島
  • CITS目錄:否
  • 英文俗名:Black Tiger Snake
基本信息,分類,形態,毒性,治療方法,

基本信息

黑虎蛇
Black Tiger Snake
中名:黑虎蛇
黑虎蛇
學名:Notechis ater
分布:澳洲東南部 -塔斯馬尼亞島
other:體長約1.2-2公尺。棲息於沙丘海灘、草叢等地,以兩棲類、鳥類和小哺乳動物為食,卵胎生
世界最毒10大名蛇中黑虎蛇排在第8位

分類

查佩爾島虎蛇(Chappell Island)、帝島虎蛇(King Island Tiger Snake)、塔斯馬尼亞虎蛇(Tasmanian Tiger Snake)以及半島虎蛇(Peninsula Tiger Snake)這些分布在島嶼上的種群通常被稱為黑虎蛇(Black Tiger Snake),學名Notechis ater,分為3個亞種。其中:
1.查佩爾島虎蛇(Chappell Island Tiger Snake)亞種學名為Notechis ater serventyi(Warrell, 1963)、
2.帝島虎蛇(King Island Tiger Snake)和塔斯馬尼亞虎蛇(Tasmanian Tiger Snake)亞種學名為Notechis ater humphreysi, (Warrell, 1963)
3.半島虎蛇(Peninsula Tiger Snake)亞種學名為Notechis ater niger (Kinghorn 1921) 。

形態

查佩爾島虎蛇(Chappell Island)是虎蛇屬中最巨型的品種,平均長度達兩米,背部紋理呈橄欖色至黑色,腹部同樣較為淺色。這品種在幼蛇階段就已經有完整的交錯體紋。
帝島虎蛇(King Island Tiger Snake)及另一種塔斯馬尼亞虎蛇(Tasmanian Tiger Snake)亦是虎蛇的主要品種,二者形態較為相似。它們的幼蛇階段較為幼小,成長後體長可長達1.5米。背部體紋呈黑色並與較淺色的體紋交錯成虎紋,在某些情況下黑色的體紋會被黑色或灰色的斑點取代,形成黯澹的體紋,甚或沒有明顯體紋。
半島虎蛇(Peninsula Tiger Snake)平均體長約有1.1米,體型在虎蛇屬中較為細小。嘴部附近的鱗片呈白色,背部體紋呈黑色。在袋鼠島一帶,半島虎蛇有多種體色,體紋組織亦較為豐富。

毒性

黑虎蛇分泌強烈的神經毒素凝固劑溶血素及蛇類特有的肌肉毒素,其毒性能躋身世界最強烈的蛇毒之列。被黑虎蛇所咬後,除了傷口劇痛之外,從傷口附近延伸的毒素更會令足部及頸部出現痛楚,身體感到麻痹、出汗,隨即開始呼吸困難及局部肢體癱瘓。即使有有效的抗蛇毒素,但如果不立即治療的話,致命率仍高達45%。

治療方法

澳洲一帶毒蛇所咬的治療方法,大致上相同。一般而言,為了有效抑制蛇毒在淋巴系統擴散,治療初步都會使用“壓力穩定法”(Pressure Immobilization Method)。治療時會在被咬的傷口附近縛上寬闊的繃帶,並把整個肢段(手或腳)都緊緊包裹著,並以木板加以固定。如果在蛇咬傷口附近有留下痕跡的話,蛇毒便可能得到確認,並能施以針對性的治療。抗蛇毒素(或血清)的存在大大減少被黑虎蛇所咬傷的致命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