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線銀鮫

黑線銀鮫

黑線銀鮫(學名:Chimaera phantasma)是一種中型海產魚類。體長300-600毫米,體重250-600克。最大的個體長達1.5長,體銀灰色,長相十分奇特。主要分布日本南部及朝鮮西南部、北太平洋西部、北起日本南至菲律賓以及南海、東海、黃海等海域。該物種的模式產地東京。常棲息於2000米水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節游向近海。其利用價值也很高。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經濟價值,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黑線銀鮫體側扁延長,向後細小。頭高而側扁,約為全長的1/8,頭寬約等於頭高的1/2。雄性的眼前上方具一柄狀額鰭腳,鰭腳能豎垂,前面具一群小刺。吻柔軟,高而圓鈍;吻長約為頭長1/2。眼大,上側位,斜橢圓形;眼徑約為頭長的1/3。鼻孔圓形,位於口前,左右鼻孔互相靠近,前鼻瓣連合,伸達齒板;後鼻瓣寬扁,伸達口隅;具鼻口溝。口中大,幾橫裂,口寬比口前吻長為短;下唇褶扁薄,上唇褶不發達。上頜前齒板喙狀,每側由7條釉質棒癒合組成,側齒板寬大,呈三角形,面上具3個條狀釉質突起;下齒板寬大,邊緣波曲深凹,面上具一粗大條狀釉質突起。外鰓孔一個,位於胸鰭基部前方,鰓膜連於峽部,鰓孔寬約與眼徑相等。
背鰭2個,以一低膜相連;第一背鰭具一扁長硬棘,硬棘能豎垂,後緣上部具鋸齒,下部具一淺溝,前緣鋒利,長約與最長鰭條相等,起點約與鰓孔相對,鰭的後緣深凹;第二背鰭低平延長,鰭條高比瞳孔稍大,後緣圓形,與尾鰭上葉以一凹缺相隔。尾鰭上葉低平頗短,止於尾條前的1/4處;下葉低平延長,伸達尾條前1/2處;尾條後部光滑。臀鰭很低平,後端尖突,與尾鰭下葉分隔處有一凹缺。腹鰭中大,前緣、後緣圓凸,後緣、里緣連續呈半圓形;雄性腹鰭里側具一三叉形鰭腳。腹鰭前方另具一扁圓腹前鰭腳,能突出或縮入於一皮囊中,里緣具8個鋸齒。胸鰭很寬大,前緣稍圓凸,後緣、里緣連合呈廣圓形,鰭端伸越腹鰭基底,基底具一寬大肌肉柄。側線波曲平直,在第二背鰭與臀鰭凹缺處彎下,沿著尾的下緣後延。
體銀白色,頭的上部、第一背鰭、第二背鰭上部、背側上部暗褐色,側線暗褐色,側線下方胸鰭與腹鰭之間具一暗黑色縱帶。
黑線銀鮫(圖1)黑線銀鮫(圖1)
黑線銀鮫(圖2)黑線銀鮫(圖2)
黑線銀鮫(圖3)黑線銀鮫(圖3)

生活習性

冷溫性棲息較深水域中的中小型魚類,棲息於2000米水深的海洋中,冬季和生殖季節游向近海。主食軟體動物,以貝類甲殼類和小魚為食。

經濟價值

肉可食,卵味鮮美,肝可制魚肝油,具有治病藥效。
(圖片地址:圖1、圖2、圖3、分布圖)

分布範圍

日本南部及朝鮮西南部, 北太平洋西部, 北起日本南至菲律賓。我國沿海尚屬習見。黃海以春、冬兩季產量較多。
黑線銀鮫(分布圖)黑線銀鮫(分布圖)
我國產於南海東海和黃海。在東南亞的部分地區也有分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