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漆弩·村居遣興

《黑漆弩·村居遣興》是元代文學家劉敏中的組曲作品,共兩首小令。第一首小令抒寫作者歸鄉村居的閒情逸興,第二首小令鋪寫村居之種種樂事,表現出作者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厭倦。全曲風格曠達淡雅,清新明快,語句流暢自然,富于山野意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黑漆弩·村居遣興
  • 創作年代:元代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文學體裁散曲
  • 作者:劉敏中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正宮】黑漆弩·村居遣興
長巾闊領深村住,不識我喚作傖父。掩白沙翠竹柴門,聽徹秋來夜雨。閒將得失思量,往事水流東去。便宜教畫卻凌煙,甚是功名了處
吾廬恰近江鷗住,更幾個好事農父。對青山枕上詩成,一陣殺頭風雨。酒旗只隔橫塘,自過小橋沽去。盡疏狂人怕人嫌,是我生平喜處。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正宮:宮調名,元曲十二宮調之一。黑漆弩:曲牌名,小令用,又名“鸚鵡曲”“學士吟”。
⑵長巾闊領:指隱居鄉里時穿著的簡樸服裝。長巾,一作“高巾”,為古代平民戴的便帽。闊領,指闊領的上衣。深村:指僻遠的鄉村。
⑶傖(cāng)父:指鄙野的村民,當時南方人譏罵北方人的話,猶言村夫。
⑷“掩白沙”句:意為將遠處的白沙翠竹掩在門外。杜甫南鄰》詩:“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門月色新。”
⑸便:即便,即使。宜教(jiāo):表示一件事的完成或即將完成。畫卻凌煙:被畫到凌煙閣。凌煙,即凌煙閣,唐太宗曾為表彰功臣建高閣,閣中繪二十四位功臣圖像。
⑹了處:即了結、了卻之處。
⑺好(hào)事農父:指熱心腸的農夫。
⑻沽(gū):買。

白話譯文

戴著便帽穿起闊領的平民服居住在幽深的小鄉村,不認識我的人稱我為鄙夫。關起柴門,將遠處的白沙翠竹掩在門外,傾聽那入夜的綿綿秋雨。閒暇時將平生的得失細細地思量,往事隨那東逝的流水一去不返。即便是已經將圖像畫到了凌煙閣上,那算什麼功名了卻之處?
我的居處正靠近鷗鳥飛翔的江邊,又結交了幾個熱心腸的農夫。幾個人在一起臥看青山在枕頭上吟詩,又見沙灘上飄過一陣風雨。隔著橫塘便看見酒樓旗幌,自己只管走過小橋去沽酒。任性狂放的我不怕人們嫌厭,這就是我一生最得意之處。

創作背景

從題目和內容上看,這組曲子當作於劉敏中彈劾桑哥未果而辭官歸鄉後。據《元史·劉敏中傳》記載:“權臣桑哥秉政,敏中劾其奸邪,不報,遂辭職歸其鄉。”考桑哥任相在元世祖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二十八年(1291)之間,其時劉敏中為監察御史,彈劾桑哥當在至元二十六年(1289)、二十七年(1290)之間。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第一首前四句寫作者歸隱村居的生活片段。“長巾闊領”為平民所穿戴的便服,這裡是說作者作隱士的打扮。“不識我喚作傖父”一句不單純是隱士式的低調,更有內心深處對那些官場中“不識我”的人蔑視和嘲弄,也流露出對自身才華的一種自信和自豪。“掩白沙翠竹柴門,聽徹秋來夜雨”寫村居環境之美。
“閒將得失思量,往事水流東去”,是說往事像那流水,帶走了是非得失,提醒作者看破功名利祿。因此在曲子結尾他直接問道:“便宜教畫卻凌煙,甚是功名了處?”追求功名就像撈取金錢一樣,沒有盡頭。後四句即是“遣興”。奸相權佞雖然有本事把自己的畫像刻在凌煙閣上,可是無法真的不朽,那也不是所謂的功成名就。而諸如自己這樣的忠臣,雖身在鄉野,不為人知,但是一身正氣,為國為民,就不用將功名篆刻。作者將這兩種人進行對比,更加突出了自己對爭奪功名利祿的權奸的鄙夷,以及對這樣的“功臣”的嘲諷和鄙視。
此曲謀篇布局很有特色。開篇點題;中間緊扣“村居遣興”,“村居”寫景是撫今,“遣興”抒情是追昔,全曲由“夜雨”過渡,由“閒將”轉折,承轉自然;結尾二句,先退讓,再反詰,寓意深遠。全曲透露出作者深深的無奈、孤寂和悲涼之情,但又不失凜然之風和傲然正氣。筆調風格雖沉鬱,卻沒有消極隱蔽之色,而是敢於強烈抒發心中的不平之聲。結尾的一個反問句一反前六句的質樸平淡,語氣剛硬,深沉雋永,值得回味。
第二首依然用前韻,鋪寫作者村居之種種樂事。第一樁樂事是茅廬近在江水邊,有江鷗作伴。作者家鄉章丘的確有一條美麗的秀江水,至今清流明澈,有水鳥盤桓其中,自是一道美景。但這裡還有得以親近江鷗的都是恬淡自適之人的意思。
第二樁樂事是有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即所謂的“更幾個好事農父”。這當然不是一般的農夫,因為他們不單會欣賞青山綠水,而且能將之寫入詩里。這就是文人隱居的第三樁樂事:詩酒風流。還有就是橫塘小橋、青山枕上、沙頭風雨,這一切都是官場中那些勾心鬥角的人們所不能欣賞到的美景,不是他們沒有機會遇到這種景致,而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有這種從容的心境和高潔的情趣。因此最後作者理直氣壯地宣稱:“盡疏狂人怕人嫌,是我生平喜處。”
這兩支小令寫村居生活的閒情逸興,表現出作者對官場仕途的不滿和厭倦,風格曠達淡雅,清新爽朗,語句流暢自然,一派山野意趣,正契合了作者的性格和人生經歷。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王星琦《元曲三百首注評》:二曲要在得失之思量、權衡:居官未必是福,鄉隱焉知是禍?元代知識分子的矛盾、痛苦盡在其中了。

作者簡介

劉敏中(1243—1318) ,元代文學家,字端甫,濟南章丘(今屬山東)人。至元以後,歷任監察御史、陝西行台治書侍御史、集賢學士、河南省參知政事、淮西肅政廉訪使、山東宣慰使、翰林學士承旨等職。後因病還歸鄉里。能詩、詞、文,著有《中庵集》。《全元散曲》錄其小令二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