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斑叉鼻魨

黑斑叉鼻魨

黑斑叉鼻魨(Arothron nigropunctatus),俗稱狗頭、污點河魨,是輻鰭魚綱魨形目四齒魨科的一種魚類,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

黑斑叉鼻魨(Arothron nigropunctatus)又稱狗頭、黑點狗頭,屬魨形目、四齒魨科、叉鼻魨屬,為一類珊瑚礁區生存的熱帶海水魚。黑斑叉鼻魨分布於印太海域非洲東部沿海,南至薩摩亞群島,東至日本海的廣闊水域,活動於珊瑚礁周邊,覓食小型獵物及礁石上的的有機物碎屑等,可作為觀賞魚。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斑叉鼻魨
  • 拉丁學名:Arothron nigropunctatus
  • 別稱:俗稱狗頭、污點河魨、狗頭、黑點狗頭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亞綱:真骨下綱
  • :魨形目
  • :四齒魨科
  • :叉鼻魨屬
  • :黑斑叉鼻魨
  • 分布區域:印度洋至太平洋區
  • 英文名:Blackspotted puffer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地理分布,漁業利用,品種簡介,2飼養方法,注意事項,

形態特徵

黑斑叉鼻魨
編號:
8828
拉丁目名:
TETRAODONTIFORMES
中文目名:
魨形目
中文科名:
魨科
拉丁科名:
Tetraodontidae
中文屬名:
叉鼻魨屬
拉丁屬名:
Arothron
拉丁種名:
nigropunctatus
定名人:
(Bloch et Schneider)
年代:
1801
中文名:
黑斑叉鼻魨
ogenus:
Tetrodon
原始文獻:
Syst. Ichth. p. 507.
模式產地:
Tranguebar
生境:
熱帶
國內分布:
西沙群島, 海南島, 台灣等海域
國外分布:
在太平洋及印度洋內, 西達紅海, 西南達非洲東岸的桑給巴爾和莫三鼻給的德拉果阿海灣, 向東經印度沿海, 馬來半島, 印度尼西亞及菲律賓, 直到
資料來源:
南海魚類志:1094-1095. 南海諸島海域魚類志:559-560.
體長橢圓形,體頭部粗圓,尾柄側扁。體側下緣無縱行皮褶。口小,端位;上下頜各有2個喙狀大牙板。吻短,圓鈍。眼中大,側上位。無鼻孔,兩側各具一個叉狀鼻突起。除吻端、鰓孔周圍與尾柄外,全身布滿小棘。背鰭圓形至稍微尖形,位於體後部,具軟條10-11;臀鰭與其同形,具軟條10-11;無腹鰭;胸鰭寬短,後緣呈圓弧形;尾鰭寬大,呈圓弧形。體背部褐色,腹部白色,體具不大於瞳孔之黑點,數量遠少於星斑叉鼻魨(A. stellatus),直徑卻較大,且多集中於腹部;吻與鰓孔黑色;肛門上有一黑斑;胸鰭基黑色。各鰭淺灰色或白色,無小黑點;但尾鰭色深,鰭緣白色。此種體色變化很大;幼魚背部黑色,腹部深棕色;背部有小黑點,愈往側邊黑點愈大,腹部黑點稀少;各鰭白色,但尾鰭色深。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珊瑚礁區。行獨立生活。主要以珊瑚枝芽的尖端為食,同時亦以藻類、海綿及小型底棲無脊椎動物等為食。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洋至太平洋區,西起紅海、非洲東岸,東至社會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灣各地海域均產。

漁業利用

肝臟及卵巢具劇毒,不可食用。常被當做觀賞用魚於水族館展示。

品種簡介

叉鼻魨類的面部非常類似狗的模樣,因此,它們得了狗頭這個名字。在貿易中我們可以見到許多品種的狗頭魚,它們飼養起來全和黑斑狗頭一樣得容易。在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地區,狗頭分布得很廣,其間所有貿易國的捕獲量都可以超過總需求量。這種魚並不被大多數愛好者青睞,因為它們太兇了,無法和大多數魚和平相處。人們寧願到公眾海洋館去欣賞這種面相如狗的魚類,也不希望引進它們而傷害了自己的其它魚。

2飼養方法

你可以把狗頭和多數體長500px以上的魨魚飼養在一起,但其它魚我就不敢保險沒問題了。它們可以生長到750px,鋒利的牙齒可以咬碎珊瑚的骨骼,如果你捕撈它們,最好不要直接用手,被它們的牙齒咬一下,可不是鬧著玩的。狗頭對人工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對水質和溫度都沒有太高的要求,它們喜歡吃肉,如果用人工顆粒飼養餵養,可能會長得很瘦。需要提供一些石頭給它們磨牙,如果缺乏磨牙的工具,小狗頭的牙齒可能會刺穿它們的下頜。
飼養一條狗頭魚,更像是飼養了一個寵物,它們非常喜歡和人親近,如果你飼養了足夠長的時間,它們甚至可以信憑你將起撈出水來,短暫親熱。

注意事項

狗頭的皮膚上沒有鱗片,對化學藥物非常敏感,應儘量使用降低鹽度和提高水質的辦法來預防疾病,切不可盲目使用藥物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