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山派詩歌

黑山派詩歌

黑山派是美國當代詩壇三大主流派別之一。黑山派崛起於20世紀50年代初,是當代最有影響的詩歌流派之一。20世紀50年代後期,他們與“垮掉派”詩人合流,引起較大的影響。該派代表詩人有查爾斯·奧爾森、羅·鄧肯、羅伯特·克里利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黑山派詩歌
  • 外文名:Black Mountain School
  • 崛起時間:20世紀50年代初
  • 代表詩人:查爾斯·奧爾森、羅·鄧肯等
產生背景,形成過程,主要觀點,特點,對時代的影響,

產生背景

20世紀初的美國詩壇,詩人們掀起了一場叫做“意象派”的新詩運動。這場新詩運動受到了中國古典詩學的影響,聲稱師承中國詩歌的意象傳統,故名“意象派”。就題材而言,新詩運動的詩人們早就意識到中國古典詩歌的“簡樸”與西方浪漫主義的“崇高”是完全不同的。在風格方面,中國古典詩歌的含蓄和克制更是使美國新詩人們感到“現代得出奇”。龐德主張現代詩歌應當追求的就是一種像中國詩那樣的“超越比喻的語言”。他們依此創作了相當多的詩歌。
這種抽象的詩風在20世紀上半個世紀的詩壇中占據了統治的地位,經過長久的發展,逐漸走向了晦澀難懂的極端,這引起了當時很多詩人的不滿。黑山派的詩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

形成過程

1950年,查爾斯·奧爾森發表了《投射詩》一文,這篇文章被看做是黑山派的成立宣言。
很快,查爾斯·奧爾森就和在麻薩諸塞州黑山學院任教的羅·鄧肯、羅伯特·克里利等人創辦了《黑山評論》雜誌,提倡與40年代流行的傳統格律體相反的“放射體”詩歌,逐步形成了一個流派。奧爾森的《放射體詩歌》一文闡述了他們的主要觀點。這標誌著黑山詩派的形成。

主要觀點

1.認為詩是把詩人的“能”傳遞給讀者的東西,因此詩是“能的結構”和“能的放射”,要以順應呼吸的“音樂片語”代替傳統詩律中的節拍。形式只是內容的延伸,拒絕一切傳統的形式——“封閉的形式”,提出詩必須完全從詩人的呼吸即瞬間的自然節奏中獲得自己的形式——“開放的形式”。
2.一個意念必須直接導向另一個意念,提倡快速寫作。
3.強調詩歌的自發性和口語化,採用美國口語和俚語。

特點

1.破舊立新上比垮掉派詩人更激進,也更有建樹。
2.是自我和非個性的自然融合。奧爾森和鄧肯認為,在我們的感知中,現實是偶然的、前後不一貫的、一直變化的和難以解釋的,反映這種現實的詩歌形式必然不可能預定,必然是多變的。

對時代的影響

黑山派試圖將詩人從對歷史的依附中解脫出來,強調存在意識。不論是現在還是過去,詩人都必須完全存在於那個特定的瞬間,不帶任何偏見地經歷所面對的事物。黑山派詩學理論的提出可以說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詩歌革命,對英美當代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