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喉鸕鶿

黑喉鸕鶿

蝦虎科 Gobiidae,本科魚是一類非常大的族群,但相對的卻以體型小巧而聞名。野生的蝦虎科可以在不同的水域中發現:潮汐衝擊的海岸、珊瑚礁、泥底海床等。另有很少一部分會在淡水水域中出沒。當有危險發生的時候,蝦虎魚會立即躲進類如海綿體內或者洞穴縫隙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黑喉鸕鶿
  • 拉丁學名:Phalacrocorax nigrogularis
  • 別稱:索科特拉島鸕鶿
  • :動物界
  • :鳥綱
  • :鵜形目
  • :鸕鶿科
  • :鸕鶿屬
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

外形特徵

黑喉鸕鶿是一種全身幾乎長滿黑色羽毛的鸕鶿。在繁殖的季節,它的頭冠羽有紫色光澤,並且鳥體的上半部分羽毛有板岩狀淡綠色色調,下半部分和雙翼發出深古銅綠色光澤,在眼睛和脖子附近有一些白色羽毛,臀部有白色條紋。它的喙、腿和腳是黑色。
黑喉鸕鶿黑喉鸕鶿
鳥嘴強而長,上嘴兩側有溝,嘴端有鉤,適於啄魚;下嘴基部有喉囊;鼻孔小,在成鳥完全隱閉;眼先裸出;頸細長;兩翅長度適中,缺第五枚次級飛羽;尾圓而硬直,有12—14枚尾羽;腳位於體的後部;跗蹠短而無羽;趾扁,後趾長,有蹼相連。
黑喉鸕鶿黑喉鸕鶿

分布範圍

分布於歐亞大陸及非洲北部(包括整個歐洲、北回歸線以北的非洲地區、阿拉伯半島以及喜馬拉雅山-橫斷山脈-岷山-秦嶺-淮河以北的亞洲地區。),非洲中南部地區(包括阿拉伯半島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歸線)以南的整個非洲大陸。)
黑喉鸕鶿分布圖黑喉鸕鶿分布圖

生活習性

善於潛水,能在水中以長而鉤的嘴捕魚。平時棲息於崖壁的岩石上,也常低飛,掠過水麵。飛時頸和腳均伸直。主要食魚類和甲殼類動物為食。它們在捕獵的時候,腦袋扎在水裡追蹤獵物。其翅膀已經進化到可以幫助划水。因此,腳蹼和翅膀並用。捕到獵物後一定要浮出水面吞咽。潛水後羽毛濕透,需張開雙翅在陽光下曬乾後才能飛翔。
黑喉鸕鶿黑喉鸕鶿

生長繁殖

繁殖季節數以千計的大群聚集在海岸上,兩性共同在海濱沿岸的岩石上營巢,巢用海草和樹枝築成。產1—4枚卵,孵28天左右出雛。雙親都參加撫育雛鳥工作,餵雛的方法是把魚貯藏於粗大的食管內,在餵食時,親鳥張開嘴,雛鳥伸嘴入親鳥的咽部,在親鳥的口腔內啄食半消化的魚肉。餵水時,親鳥將取來的淡水從嘴噴出,注入雛鳥嘴裡。雛屬晚成性。
黑喉鸕鶿黑喉鸕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