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貞

黎貞

黎貞,字彥晦,號陶陶生,晚號秫坡,學者稱秫坡先生, 廣東新會都會村人。生於元朝末年,小時隨在外地州府當學正的父親讀四書五經,後又師事順德孫賁,博通經史, 寫詩作文亦大有進步,特別是受到孫賁的影響,很重視德行修養;又喜分辨古今興衰、 得失是非,很有獨到見解。明洪武初年,入郡學當庠生。八年( 1375年)以明經辟薦入京,照例要到吏部考試才委派官職,他很不滿意,稱有足疾不去應試。遇見吏部的官員,便發表議論,滔滔不絕。 毫無忌諱。官員認為他很有學問,挽留他在京商酌禮儀典樂掌故, 過了兩個多月才送他出京。他回家後, 才接到委他做新會縣訓導的任命。黎貞拒絕接受任職,卻在都會村居室前邊築了一座釣魚台, 日事垂釣,過著半隱半學的生活。

基本介紹

  • 本名:黎貞
  • 字號:字彥晦,晚號秫坡
  • 所處時代:元末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廣東新會
  • 主要成就:《秫坡集》、《古今一覽》等
人物簡史,作品,

人物簡史

黎貞,字彥晦,晚號秫坡,元末廣東新會人。幼時隨在外地州府當學正的父親熟讀四書五經,後又師事順德孫賁,博通經史, 寫詩作文亦大有進步,特別是受到孫賁的影響,很重視德行修養;又喜分辨古今興衰、 得失是非,很有獨到見解。明洪武初年,入郡學當庠生。八年( 1375年)以明經辟薦入京,照例要到吏部考試才委派官職,他很不滿意,稱有足疾不去應試。遇見吏部的官員,便發表議論,滔滔不絕。 毫無忌諱。官員認為他很有學問,挽留他在京商酌禮儀典樂掌故, 過了兩個多月才送他出京。他回家後, 才接到委他做新會縣訓導的任命。黎貞拒絕接受任職,卻在都會村居室前邊築了一座釣魚台, 日事垂釣,過著半隱半學的生活。
洪武十八年(1385年),黎貞因仗義排解鄉間糾紛,遭權貴誣告,被發放遼陽充軍服勞役13年。他身為囚犯,仍然苦學苦練,受到獄中官員的尊敬。其間, 適遇他的老師孫賁亦因被人誣陷發放遼陽,同禁一起,師生之間交流學問,更有進步。後孫賁又因“謀反”罪牽連被殺,棄屍效野,黎貞冒著風險,以衣裹屍, 禮葬於安山,並撰祭文宣讀,聽見的人無不下淚。
洪武三十年,黎貞被赦歸故里,在鄉講學,成為明初新會著名的學者,遠所學子聞風前來就讀。 陳獻章評價秫坡先生說:“吾邑以文行誨後進, 百餘年來秫坡先生一人而已。”黎貞的學說, 區越認為:“白沙先生(指陳獻章)振揚於道化周洽之時,秫坡先生則崛起於文治草創之日。 ”這說明秫坡先生的學術思想,對明代中葉發生的理學深化起到倡導作用。後卒於鄉,年59歲,入祀鄉賢祠。

作品

黎貞著有《秫坡集》七卷,《古今一覽》二卷,《家禮舉要》四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