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晦

越南後黎朝(1428-1789)開國君主黎利(越南語:Lê L椞,1385年-1433年)的祖父,廣東新會人(一說為客家人)。

較為流傳的說法是元初“抗元復宋”起義領導人黎德的兒子,並一度被元朝看作是“宋帝昺”而遭頻密追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晦
  • 出生地廣東新會
  • 出生日期:1385
  • 逝世日期:1433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公元1283年,新會人黎德就參與了林桂芳與趙氏兄弟(趙匡胤後裔)的“抗元復宋”起義。由於這次起義由宋室後人所領導,因而其規模此起彼伏、影響深遠,深深觸動了當時的大都朝廷。義軍還曾成立起“羅平國”,改元“延康”,大有與元朝一抗南北之勢。可惜“宋人自古多漢奸”,這次起義最後還是因被人出賣遭到了鎮壓。黎德不甘失敗,於1284年初再次豎起了義旗,曾組織有船艇7000之眾,號稱“20萬義軍”。黎德的這次起義“陷城邑,殺官紳,官軍與戰,屢為所敗,嶺海騷動,朝野震驚”(元史),忽必烈不得不為此再次向嶺南派出了浩蕩大軍進行鎮壓,其規模比張弘范當初的南征“有過之而無不及”。
元朝大軍壓境之際,黎德正好要派義軍首領之一的馬南寶(香山人)率兵前往越南押運糧草,並迎接越南的宋朝散兵回來參加義軍。馬南寶見眼前形勢並不樂觀,於是向黎德建議說:“不如趁此次派軍前往越南,順便將晦兒也一併送過去,越南那邊有陳宜中接應,應可以策萬全。”黎德深知眼前局勢兇險萬分,於是同意了馬南寶的建議,將兒子黎晦隨軍送到了越南。馬南寶在臨行前曾留有家書,並將此事記錄其上,由於這家書不久後就成了絕筆,因而被其家人保留了下來--這或許就是黎晦身世的最初來源。
馬南寶從越南返回廣東的路上,另一義軍首領梁起梓聽聞元朝大軍已抵廣東,當即叛變投元,並將陳宜中在越南一帶的活動狀況一一告知了元軍(叛變原因不詳,不過歷史上象梁起梓這樣的小人是屢見不鮮的)。不久後,馬南寶也死於這位叛徒的陰詐計謀之下,可謂是“君子永遠都防不了小人”。由於梁起梓的叛變出賣,元軍掌握了黎德“7000船艇”的分布狀況,義軍很快就在與元軍的交戰中處於下風,繼而被血腥鎮壓,黎德等133人也被押赴大都英勇就義。繼1279年崖山海戰之後,持續數年的廣東地區“抗元復宋”戰爭終於在1284年底被元朝徹底平息了下來。
鑒於梁起梓曾密告說“黎德將一十來歲少年託付給陳宜中”,敏感的元朝政府馬上聯想到這少年可能就是未落網的“宋帝昺”,於是才有了1285年“追捕帝昺及陳宜中”的詔書(如果未亡的話,那時的宋帝昺正好14歲左右)。在元朝窮追不捨的逼迫之下,陳宜中即便遠在越南也無以安身了,只好一路輾轉秘密到了暹羅,這才躲過了元朝的追捕。在捕殺了400南宋臣民後,忽必烈見南方再也翻不起什麼驚濤來了,另一方面又迫於東南亞諸國的強烈抗議,陳宜中等人這才得以在暹羅安平立身。
由於黎晦始終不是陳宜中的家人,在長大成年後,他就離開了暹羅漂泊於南洋各地,並最終在越南清化省一帶定居了下來。也許出於祖上的“造反血統”,黎晦在越南清化的一家三代(黎晦-黎汀-黎曠)均為凶勇睿智之人,公元1385年,黎利就降生在這樣的豪強之家。1428年,黎利成功逼退了越南境內的明朝軍隊並宣告越南獨立,這就是越南歷史上的“後黎朝”。
迄今為止,我們尚未能考證出“黎晦就是黎德的親生兒子”,也未能證實陸秀夫投海所背的就是“小皇帝”,至於宋少帝陵里的骸骨就更無法證實其真實性(僅憑所穿衣服不足以證明那人就是宋帝昺)了。如果某天能證實“黎晦就是宋帝昺”,那么“越南後黎朝”將會被如何重新定義呢?

人物評價

有關黎晦的身世,即便在越南本土的歷史上也鮮有考證,只傳聞他是來自“暹羅的一個壯族家族”。結合越南的地方傳聞及“馬南寶家書”後,有人提出其為黎德之子。從前傳說“宋帝昺”未亡的故事其實正來自於此,因而也有“黎晦就是宋帝昺化名”的說法。有人曾列舉“黎德兒子之謎、400南宋臣民捨命保護、陳宜中不惜代價流亡暹羅”等,以此論證“黎晦就是宋帝昺”,這說法曾得到一些史學家的支持,並認為陸秀夫投海所背的小皇帝其實只是“替身”......說到底,在尚未得到考古論證之前,一切歷史傳聞均只能作為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