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念之

黎念之

黎念之,1932年12月28日出生於上海,化學工程專家,美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恩理化學技術公司總裁。

2015年1月,獲得2014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黎念之榮獲國際化工著名獎項珀金獎章、國際化工終身成就獎等多項殊榮。他出版專著20部,發表論文100多篇,擁有專利50餘件,研究成果在化工、環境保護、資源再生利用等領域獲廣泛套用,是引領當代分離科學及膜科學與工程發展的代表性科學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念之
  • 國籍:美國
  • 出生地:上海
  • 出生日期:1932年12月28日
  • 職業:科學家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 主要成就:發明了液體膜
    潤滑油脫髒新方法
    原油脫鹽技術
    沙油提煉工程
人物生平,人物成就,生平軼事,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1932年12月28日,黎念之出生於上海,原籍湖南省湘潭縣。
黎念之黎念之
1954年畢業於台灣大學。
1957年獲美國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化工碩士學位。
1963年獲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哲學博士學位。曾在帕克-戴維斯醫藥公司、勞倫斯原子能研究所任職。
1960年被聘為史蒂文斯理工學院化工系講師。
1963年後歷任埃克森石油公司高級科學家、環球石油公司(UOP)分離科技研究所所長、阿理德-西格諾公司 (Allied-Signal)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所長。
1990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
1996年當選為中國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
1998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
2000年獲得了被譽為化學工業界諾貝爾獎的普金獎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為止全球惟一獲此殊榮的華人。
2001年榮獲了世界化工大會授予的終身成就獎。1998年我國政府授予他外國專家友誼獎。
2015年1月,獲得2014年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人物成就

黎念之是膜科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發明的液體膜技術已形成一項重要的技術。他在高分子膜方面亦有卓越的成就。他所研究發明的幾種膜在化工、石油工業、環境保護、資源再生利用、醫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均有套用。他在液體膜及高分子固體膜科學技術領域的傑出貢獻對化學工程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具有深遠影響。此外,他在表面化學、化工分離催化劑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貢獻。其著作有13部,論文及專利共有一百五十餘篇(項),應邀在美國、中國日本歐洲等地作學術演講一百二十餘次,擔任過約六十次重大國際化學、化工、膜科學學術會議主席。
他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在美國化工研究領域享有較高的聲望。他是美國化學會工業與工程化學部主席、全北美洲膜學會會長、美國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分離科學與工程委員會委員、低能耗製造化學品生物工程委員會委員、美國化學工程師協會常務理事、化學工業安全研究中心、環境保護技術研究中心董事會董事。1990年當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他以自己30餘年堅持不懈鑽研的豐碩成果躋身於美國工程技術最高殿堂,充分顯示了華人的聰明才智和艱辛奮鬥。他多次回中國從事科技交流活動。1998年光榮地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出席院士大會,受到中國科學界和中國政府的尊敬和禮遇。
黎念之黎念之
他長期致力於化工分離科學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工作,有多項科學發明技術成果問世。1965年開始,先後發明了液體膜、潤滑油脫髒新方法、原油脫鹽技術、沙油提煉工程等。液體膜被用於醫藥衛生、環境保護、石油生產、礦物回收等眾多科技和工業領域,套用十分廣泛,前景良好。先後40多次獲得煉油工程、高分子膜分離氣體、液體和液體膜套用等方面的美國專利項目,其多而新的發明創造在美國化工界,令人矚目。他獲得了美國化工協會頒發的“分離科學與工程獎”和“化工研究獎”等科技獎勵。1987年獲得美國化學學會“分離科學與技術獎”。美國的報刊多次報導他的事跡和科研成果。他發表了《高壓下氣體穿過聚乙烯膜的滲透性》等科技論文80多篇,在化工研究界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生平軼事

父親的教訓
1964年,32歲的黎念之在美國公開發表了他的博士論文,這是化工學科中第一篇研究高壓下氣體滲透高分子膜的文章。文章剛一發表,就引起了美國政府的極大關注。當時,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太空競賽正處於白熱化階段,美國著名的阿波羅登月計畫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而黎念之的研究正好能夠解決登月設備中有關套用膜技術方面的難題,於是美國政府立即聘請他擔任了阿波羅登月計畫的科學顧問,負責解決在壓力下液體從聚合物薄膜滲透過程中所引起的各種問題。這一成就是黎念之開始在化工界贏得聲譽的原因之一。同時,他也實現了父親黎烈文當初送他到美國讀書時對他的期望。
黎念之黎念之
父親的說服力
黎念之1932年12月出生在上海,父母都是留學法國的知識分子。父親黎烈文是20世紀三四十年代著名的翻譯家、作家,曾在《申報》主編“自由談”,針砭時弊,鞭撻黑暗,得到魯迅、巴金等著名作家的大力支持。母親嚴冰之是大家閨秀,在法國留學時與黎烈文相識成婚。嚴冰之在生黎念之的時候難產,1933年在生下黎念之兩周后,因患產後熱不幸病逝。為了紀念亡妻,黎烈文給兒子取名“念之”,希望孩子終身紀念為他而失去生命的母親。1946年,13歲的黎念之跟隨赴台大任教的父親去了台灣,4年後,他以優異成績考入台灣大學,攻讀化學工程專業。
岔路口的選擇
1955年,黎念之大學畢業準備去美國密西根韋恩州立大學化工系深造,當時他雖然考取了全額獎學金,可父親卻為湊不齊他的旅費而心焦。對於黎烈文當時生活的窘狀,好友巴金深有了解,他在黎烈文去世後所寫的《懷念烈文》一文(刊登於巴金《隨想錄》一書)中敘述道:黎烈文當時只是一個普通的教授,在台灣大學教書,並不受重視,生活也不寬裕……他在給我的一封信中說,“我也窮得厲害”,那時,他在家裡默默地埋頭工作,此外還要照顧他那無母的孩子……
辛苦工作與正確判斷
初到美國的黎念之像海綿吸水一般汲取著美國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和多數留學生不同,他主動要求和西方同學住在一起,並且利用假期到工廠實習,這樣做不光能賺到一些生活費用,更重要的是使他對美國社會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
黎念之夫婦黎念之夫婦
對文學的喜愛
三百多年前,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的牛頓,從樹上掉下蘋果這一人們司空見慣的自然現象中,發現了萬有引力。人類發現的過程總是驚人的相似,1965年的一天,年僅33歲的黎念之在做一個十分尋常的實驗時,也有了一個獨特的發現——液體膜。這一發現對化學工程學科及相關學科領域的發展具有劃時代的深遠影響。從那以後,黎念之一發而不可收,在以後的研究中獲得了四十多項美國專利。正是因為在膜科學中的卓越成就,2000年他獲得了被稱為化學工業界諾貝爾獎的普金獎章(Perkin Medal),他是迄今為止全球惟一獲此殊榮的華人。
從“盒子”里跳出來
1971年11月6日,世界著名的《紐約時報》刊登了黎念之的照片,那是在他經過5年嚴謹的實驗和研究,首次發表了液體膜的論文之後。這次成功不但使黎念之個人在參與過阿波羅計畫之後,再一次被大眾所關注,同時,他的發明也在化工專業領域內掀起了一場研究液體膜的熱潮。經過三十多年的深入研究,現在,液體膜技術和氣體分離膜、反滲透膜以及多種高分子膜的集成技術已經廣泛套用在醫藥、石油化工、環境保護等領域,對人類的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西方文化
美國前總統老布希,在1990年8月15日發出了一封賀信,對在美國召開的第一屆國際膜學術大會表示了祝賀,而擔任這次國際會議主席的就是華裔科學家黎念之。到目前為止,黎念之已經擔任過大約六十次國際化工會議的主席。在美國,他不僅被看作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也被視為化工界一位卓越的管理者和領導者。
家庭好,科研才能做得好
1957年黎念之獲得了碩士學位,但是為了資助同父異母的弟妹赴美求學,他沒有立即攻讀博士學位,而是先後在世界知名的帕克-戴維斯醫藥公司和勞倫斯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了三年。也就在這時,黎念之認識了他的夫人喬家瑜,當時喬家瑜還在加州大學讀書。與喬家瑜的結合使黎念之有了一個美滿幸福的家庭。

個人生活

黎念之的父母黎烈文、嚴冰之是現代知名文學工作者。

人物評價

黎念之是膜科學的奠基人之一,液體膜技術的發明人,在化學工程、膜科學與技術、表面化學等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