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少岑

黎少岑(1908~1979),原名系業,又名勤宇,湖北天門人,蒙古族。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做出重要貢獻,解放後主要從事文學編輯、創作工作,1979年患癌症病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黎少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性別 :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黎少岑,原名系業,又名勤宇,化名李維善,蔡山嶺;筆名甚多,有山今、石伯、彭石、史通等。湖北天門人。蒙古族。1924年夏,考入武昌湖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曾參加學潮,並參加青年讀書會、反基督教大同盟、互濟會等革命民眾團體。1927年3月入武昌中山大學,10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1月,中山大學學生支持震寰紗廠工人的罷工鬥爭,年底學校被當局強令停課。次年1月,黎回天門任縣通俗教育館館員,並任共青團城關支部書記,同時轉為中共黨員。9月,中山大學改建為國立武漢大學,再次赴校住讀,任共青團方言街支部書記(當時武大校址在武昌方言街)。1929年初,以共產黨嫌疑分子被捕。經地下黨組織營救,次年1月保釋出獄回天門,任縣立第五國小教務主任,並歷任中共第六區(皂市)區委書記,天門縣委委員、宣傳部長。1931年8月,因叛徒出賣遭追捕,轉移上海澄衷中學任教。旋被選為全國文化界反帝抗日大同盟常務委員、特別委員會主席。因在上海共舞台出席江蘇省民眾援助東北義勇軍、反對上海停戰協定聯合會代表大會(“共舞台事件”)而被捕,判18年徒刑,關押於上海、南京、蘇州、高淳等地5年多。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逼近江蘇高淳,監獄將犯人交鐵肩隊當苦力,黎乘機逃脫,但與中共組織失去聯繫。

人物經歷

抗日戰爭初期,在天門和武漢參加抗日救亡活動,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會員,參加湖北鄉村工作促進會及青年救國會的組織工作。1939年初,在恩施國民黨湖北省保全團隊特別黨部任上尉助理幹事,為中共鄂西特委蒐集情報,並介紹一些人和中共發生聯繫。1940年2月脫離該部到恩施中學教書,後到湖北省平價物品供應處任職。抗戰勝利後,在恩施任《新湖北日報》主筆。不久,隨報社遷回武漢,相繼擔任湖北省企業基金管理委員會和應城石膏公司會計主任,兼任《大剛報》、《武漢時報》、《中華人報》、《正義報》主筆及大江中學、蘅青中學、中華大學教員。武漢解放後,任《大剛報》編撰。不久,受命籌備中蘇友協中南總分會,任該會出版宣傳部副主任、《益友》雜誌主編。1950年任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副主任。1955年任武漢市民政局副局長。1957年任武漢市司法局局長。1958年秋起任《長江日報》、《武漢晚報》副總編輯。曾當選武漢市第一至五屆人大代表。黎熟悉武漢歷史掌故,有“武漢通”之稱。1953年寫成《武漢簡史》(初稿),隨後應《新觀察》雜誌之約,改寫成《武漢今昔談》陸續發表,1957年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還在許多報紙雜誌上發表文章,文章題材廣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文學藝術、三教九流,無不涉及。解放前他兼任幾家報社主筆,主要寫評論,同情民眾疾苦,支持正義鬥爭,抨擊時弊;解放後主要寫雜文、隨感、影劇評。為人樸素,平易近人,不修邊幅,不拘小節。“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76年後恢復名譽,並任《長江日報》顧問。1979年患癌症逝世,經中共湖北省委批准,恢復其1927年11月的黨籍。
黎少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