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村(河南郟縣黃道鄉黃道村)

黃道村(河南郟縣黃道鄉黃道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道村位於距郟縣縣城西北10公里的大劉山下,是鄉政府所在地。黃道村地處碳酸岩裂隙地帶,特殊的地質斷裂構造發育,使這裡既是排泄區,又是富水區。地勢三面環山,泉水不擇地而出。村東北的粉漿河(又名馬蹄河)沿岸,就有豹榆泉、拔劍泉等八九處泉水涓涓不息。

這裡早在唐代中葉,就盛產瓷器。唐至元代留存的窯址面積就有2.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達2.40米。發掘品種有碗、碟、盆、缸、罐,一些碗、罐上還繪有花草圖案,寫著“風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樣,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都有黃道窯的花釉白斑罐。黃道窯的瓷器多以白斑花釉、黑釉、黃褐釉、天藍釉、及茶沫釉上飾以天藍或月白斑點,窯變出多種色彩,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窯工藝開闢了先河。我國著名陶瓷專家葉喆先生有詩曰:“漫道汝鈞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鄰,天青釉色雖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黃道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地理位置:河南郟縣黃道鄉
  • 面積:2.1萬平方米
基本信息,產品,

基本信息

黃道窯位於郟縣城北10公里的黃道村東馬蹄河畔,面積2.1萬平方米,文化層厚2.40米。1962年和1985年,馮先銘先生等兩次來到該窯址調查。現為郟縣文物保護單位。
該窯址是一處唐至元代的古瓷窯址,品種有碗、碟、盆、缸、罐等,釉色有白、黑、黃、青、月白、天藍、紫紅等色,施釉較厚,造型別致。在白地黑花碗、罐上,書寫有“風花雪月”、“春夏秋冬”等草體字樣,有的還用花草圖案裝飾美化器表。

產品

唐鈞,是黃道窯的代表性產品,俗稱“唐花瓷”、“唐花釉”,在唐代被人稱為“花翁”。黃道窯生產的花瓷罐,是在黑釉、黃褐釉及茶葉末釉上飾以天藍或月白色斑點,顯得格外醒目,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窯工藝開闢了先河。唐代遺物除花瓷和黃釉外,稍晚一些有白釉綠彩器,白釉略微泛黃,綠彩呈碧綠色。宋代北方流行的五角或六角形露胎盤,郟縣黃道窯也有燒制,是為疊燒而形成的一種裝飾方法。元代燒制磁州窯風格的白地黑花和鈞釉器物。白地黑花四系瓶,與禹州扒村窯的一樣,上半部施白釉,以褐彩書“春夏秋冬”四字,下半部施褐釉。唐代鈞瓷的特徵大致可用“厚重”來概括,它以黑釉上潑斑爆斑為代表的。它以黑白為主色調,其間黑中泛藍,藍中隱白,藍白相間,且釉體斑紋隨著燒成溫度高低有流動感,顯針尖狀、絲縷狀、流星狀、雨點狀等,變幻莫測,有著特殊的豐富的審美體驗。這一美學成就與宋代鈞瓷紅紫相間的窯變斑彩十分相似,其根本工藝技法與宋代鈞窯是一脈相承。故納入了鈞瓷的體系,稱其為“啟蒙期”,唐代黃道窯鈞瓷的造型極為豐富,如碗、盤、壺、缸、瓶、爐、人物、動物擺件等。這表明唐鈞既有使用類器皿,也向裝飾、審美方面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