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進(中國著名地理學家、丹霞地貌學家)

黃進(中國著名地理學家、丹霞地貌學家)

黃進,曾用名李見賢,廣東梅州客家人,1927年生。中國著名地理學家、地貌學家,被業界稱為中國全面系統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被譽為“當代徐霞客”,為中國丹霞地貌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2006年獲“首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2013年獲“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曾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享受廳級待遇離休教授。

2016年9月8日,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進
  • 別名:李見賢
  • 出生地:廣東梅州
  • 出生日期:1927年生
  • 職業:丹霞地貌學家
  • 畢業院校:中山大學
  • 主要成就: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終身名譽會長
    2006年獲“首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
    2013年獲“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 性別:男
人物生平,人物軼事,人物成就,

人物生平

1948年,剛剛高中畢業的黃進報考了中山大學地理系,在回江西尋親途中,他第一次在韶關看到了像霞光般美麗的地貌。“當時我並不知道那就是‘丹霞地貌’,只是覺得很漂亮,很壯觀。既然我報考了中大地理系,便暗暗下了決心以後一定要研究這種地貌。”當時的黃進大概不會想到,他與“丹霞”的情緣竟會歷經半個多世紀。從1948年起,黃進對中國已發現的723處丹霞地貌的693處作了實地考察,其中,單是丹霞山一處,他就考察了275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2004年2月13日,聯合國世界地質公園專家委員會把丹霞山評為世界地質公園。
195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同年留校任教,長期從事地貌學和河流動力學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1965年,時為地理系助教的黃進帶著學生去丹霞山實地考察,那是他第一次真正置身於丹霞的懷抱之中。然而第二年,當黃進所有的準備工作已完成時,實地考察計畫卻不得不擱淺。直到1978年,他才得以重新有機會領略丹霞之美。其後一年,黃進對丹霞地貌的系統研究工作才得以正式展開。
1982年,山西大同。在一次全國性的構造地貌學術討論會上,黃進教授所提交的論文《丹霞地貌坡面發育的一種基本方式》引起與會者的興趣,從小組討論上升為大會發言,其中對近水平紅層丹霞地貌特徵“頂平、身陡、麓緩”的六字概括一時間在學術界流傳開來,甚至成為丹霞山區婦孺皆知的一句“順口溜”。這篇論文也是中國學術界全面論述丹霞地貌的第一篇論文。
1984年擔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後,黃進教授能夠投入丹霞研究的時間並不算多。為了能對全國丹霞地貌作系統性、全方位的研究,在1987年辭去系主任職務的兩年後,黃進主動申請了離休。此前,他親身考察過的丹霞地區僅35處,而在離休後的20多年裡,每年幾乎有三四個月他都是行走於全國各地的“丹霞”間。僅1997年,中國境內就有103處丹霞地貌被他發現和證實。從廣州到青海、甘肅、內蒙古、寧夏,再到四川、雲南、湖北、湖南。這一年,黃進教授的腳步由南向北再往南,幾乎走遍了半箇中國。
2016年9月8日,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黃進教授在廣州逝世,享年90歲。黃進教授遺體告別儀式定於2016年9月12日下午3時在廣州殯儀館銀河廳舉行。

人物軼事

黃進(曾用名:李見賢),1927年出生於豐順縣北斗鎮,於1952年畢業於中山大學地理系,留校任教至1989年離休。曾任中山大學地理系主任、中國地理學會地貌第四紀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旅遊地貌組組長,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理事長及終身名譽理事長等學術職務,長期從事丹霞地貌等研究,發表論著120多篇(部),是我國傑出的地貌學家,1956年因發明立體繪圖儀“李見賢尺”,榮獲“全國先進生產者”稱號,2013年榮獲“第四屆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與黃老因五指石而結緣
1994年10月間,第三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在湖南崀山召開。這是筆者第一次參加這一研究會的年會並認識黃進教授。當知道筆者也是客家人而且是平遠人時,他非常高興(因為當時知道梅州唯平遠有丹霞地貌),“我們是梅州老鄉!”他用一口非常柔軟的豐順腔對我說。在會議安排的考察過程中,筆者第一次對他的“五件頭”(中山裝、解放鞋、油布傘、地質包和照相機)印象深刻。黃老對野外科考工作非常認真細緻,但在途中小憩時又會給大家唱上一段《南泥灣》或是《繡金匾》,他的敬業精神和專業素養至今令人難忘!筆者翻開當年的筆記本,上面依然十分清晰地記著一天晚上他給我講述五指石丹霞地貌的有關情況:①五指石的地質基礎是E-K1,即老第三紀-上白堊,回去找廣東省地質圖查一查;②一般丹霞層比較堅硬,五指石丹霞層下面比較黏,這些泥頁岩可形成低緩丘陵;③五指石凹片狀風化洞穴較多,但洞口則呈凸狀剝落;④石林寺規模太小,需要重新設計建造,方能滿足遊客需要;⑤五指石丹霞地貌包括古藤這一特殊資源要保護好,這對山區經濟發展很重要。此次會議後,筆者向當時分管旅遊工作的縣領導匯報了黃進教授關於五指石開發的意見,縣裡非常重視並從此著手策劃《五指石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系列工作。
關注平遠五指石
黃老第一次到平遠考察丹霞地貌的時間是1988年8月。1991年12月,在韶關丹霞山召開的第一屆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上,黃進作了題為《中國丹霞地貌研究匯報》的報告,其中述及:在廣東平遠縣北緣的五指石,有數個發育到老年期的渾圓狀丹霞岩丘,經地殼上升,這些岩丘的垂直節理產生一系列的縱橫交錯的一線天式的深溝、窄谷,開始了新的丹霞地貌發育,可稱作丹霞地貌的“回春期”。文後列舉了“中國丹霞地貌分布表(初稿)”,其中就包括五指石和南台山。2000年1月20日,黃老在完成福建武平境內的幾處丹霞地貌考察任務後來到梅州考察了梅縣鬆口涼傘屻丹霞地貌,梅州日報對此作了報導。就在2014年4月,他還寫信告訴筆者:“在中國目前已發現的995處丹霞地貌中(直至2016年8月,經黃進修訂,全國已發現和登記的丹霞地貌有1101處——筆者注),我只差15處左右未能到實地考察,其中包括平遠大河背和酒瓮石等。”黃老在信中表示希望筆者陪同其完成平遠這2處丹霞地貌的考察。沒想到,他還沒去,卻就這么走了!
早在2015年浙江江郎山召開的第十五屆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上,平遠方面已表達了承辦第十七屆年會的強烈願望;2016年在貴州赤水召開的第十六屆會議上,平遠縣人民政府正式向研究會提交承辦申請並獲準。這意味著,平遠乃至梅州的丹霞將通過這一“國家級”的學術盛會走向全國、走向世界,這對梅州特別是平遠旅遊事業的發展是一件幸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究會這一全國性學術機構,是1991年由黃進與北京大學陳傳康教授共同發起並創立的(黃進任第一、二屆理事長至1998年,第三屆開始由彭華教授接任至今),至今已組織召開16次年會。黃老在他有生之年考察過全國上千處丹霞地貌,除了推動丹霞地貌的基礎研究外,都會為所在地的旅遊開發提出不少好的建議,有力地促進了丹霞地貌區的旅遊經濟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丹霞山、崀山、赤水、龍虎山、泰寧、江郎山等中國六處丹霞地貌的成功申遺(由彭華教授主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黃進的基礎研究。

人物成就

作為國內地理學界的知名學者、丹霞地貌研究領域的學術泰斗,承擔了幾十年《地貌學》課程的教學任務,在全國著名學術刊物發表了80多篇包括丹霞地貌在內的學術論文,為丹霞地貌的研究奠定了堅實的學術基礎。在這期間,他還組織召開了5屆丹霞地貌旅遊開發學術討論會,極大地推動了丹霞地貌的研究進程,使丹霞地貌的研究成為近年我國地貌學研究中最為活躍的一個領域。
2006年榮獲“首屆中國十大當代徐霞客”稱號。
2013年榮獲“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