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花鼠尾草(中藥)

黃花鼠尾草(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黃花鼠尾草,中藥名。為唇形科植物黃花鼠尾草Salvia flava Forrest ex Diels的根。具有活血調經,化瘀止痛之功效。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吐血,風濕骨痛,乳癰,瘡腫。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黃花鼠尾草
  • 別稱:大紫丹參、丹參、黃花丹參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管狀花目
  • :唇形科
  • :鼠尾草屬
  • :黃花鼠尾草
  • 分布區域:四川及雲南
  • 毒性:無毒
  • 採集時間:秋季
  •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苦,涼。

功效

活血調經,化瘀止痛。

主治

用於月經不調,痛經,經閉,崩漏,吐血,風濕骨痛,乳癰,瘡腫。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採集加工

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曬乾。

形態特徵

黃花鼠尾草又名:黃花屬尾。多年生草本,高20-50cm。根莖短粗,被鱗片及葉鞘殘基,條狀根粗壯扭曲。莖直立,四棱形,被疏柔毛或變無毛。葉對生;葉柄長達14cm,短的近於無柄,被毛;葉片卵圓形,長2-7cm,寬3.5-5cm,先端鈍銳或近鈍形,基部戟形或稀心形,邊緣具圓鋸齒,兩面被柔毛。輪傘花序,每輪通常4花,4-8輪組成頂生總狀花序;苞片卵圓形,比花萼長或短,兩面被短柔毛,下面密布赤褐色腺點;花萼鐘狀,外被散布明顯紫褐色腺點,二唇形,花冠黃色,冠筒圓筒狀,在喉部膨大,冠檐二唇形,上唇略呈盔狀,下唇3裂,中裂片最大;能育雄蕊2,伸至上唇,藥絲細長,退化雄蕊短小;花柱略伸出,先端呈不相等2淺裂;花盤前方略膨大。未見成熟的小堅果。花期7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間及草坡荒地。分布於四川及雲南等地。

藥材性狀

主根圓錐形,一般不分枝,常扭曲成索狀,長10-30cm,直徑0.5-1.2cm;表面黑褐色,有縱溝紋,老栓皮呈鱗片狀或條狀脫落而露出紅褐色新栓皮;質較韌或松泡易碎,斷面不平坦,有眾多黃白色小點(導管群)。細根質較堅硬,折斷面木栓層為紅棕色,皮部灰白色或棕褐色,木部灰褐色。氣微香,味淡、微苦澀。

相關論述

《中國本草圖錄》:“治月經不調,痛經,風濕骨痛,子宮出血,吐血,乳腺炎,癰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