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碧端

黃碧端

黃碧端(1945— ) 女,1945年11月14日出生,福建省惠安縣人。台灣大學政治學學士、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博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黃碧端
  • 國籍:中國
  • 出生地:福建惠安縣
  • 出生日期:1945年11月14日
  • 職業:教育 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 畢業院校:台灣大學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
  • 代表作品:《昨日風景》
人物簡介,歷任職務,辭職,背景,過程,影響,讀者評介,

人物簡介

黃碧端,女,1945年11月14日出生,福建省惠安縣人。台灣大學政治學學士、碩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文學博士。台灣英美文學研究者、作家,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
黃碧端黃碧端

歷任職務

曾任美國印地安那大學客座講師,美國威斯康辛大學訪問學者,台灣中山大學外交系副教授、教授、系主任,《聯合報》專欄主筆,台灣中正文化中心《表演藝術》雜誌創刊總編輯,台灣中正文化中心副主任,台灣政治大學西語學系兼職教授,台灣中央大學藝術研究所兼職教授,台灣暨南國際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暨外文系主任、人文學院院長,台灣“教育部”高教司司長,台南藝術學院院長等職。2008年5月20日,出任劉兆玄內閣“文建會主委”。黃碧端為台灣英美文學研究者、作家,現任“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兼行政法人國立中正文化中心董事。著有散文集《有風初起》、《沒有了英雄》、《期待一個城市》〈天下文化出版〉;時論集《記取還是忘卻》、《沉寂與鼎沸之間》;書評集《書鄉長短調》等;創辦《表演藝術》月刊。
黃碧端黃碧端
1990年至1992年擔任台灣“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副教授、系主任;1989年至1990年擔任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榮譽研究員;1992年至1995年擔任台灣中正文化中心副主任;1995年至1997年擔任暨南國際大學語文教學研究中心外國語文學系主任;1997年至2000年擔任台當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2000年至今擔任暨南國際大學人文學院院長;2000年至2006年擔任台南藝術大學校長;2008年擔任台當局“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2009年9月10日再次擔任台當局“文化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

辭職

背景

在八八水災後獲得留任的台灣文建會主委黃碧端,二十八日請辭獲準,外界認為她是由於台灣“立法院”的批評和壓力而請辭。文建會副主委張譽騰表示,黃碧端在九月內閣總辭時就已經決定不留任,根據他觀察,黃碧端是自我要求高、愛惜羽毛的人,非常在意立委和媒體的褒貶,十月二十六日在“立法院”的質詢讓黃碧端有很深挫折感,更加深她請辭的決心。

過程

黃碧端早在內閣改組後不久,即發出簡訊給文化界友人,抱怨官員像“被丟進搏獅場的人”和“得不到認同”等,很多人私下流傳已久。最近一段期間,台灣不少文化界大老對當局的文化政策諸多批評,黃碧端在給朋友的簡訊中,難掩失望和委屈,認為她在最精簡的人力中,做了前任主委所有的工作,還新增更多政策,但卻得不到認同。 在滿腹委屈之下,黃碧端周一赴“立法院”報告明年度施政計畫時,國民黨立委趙麗雲當眾宣讀黃碧端發給文化界友人的簡訊,此舉被視為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黃碧端辭意更堅,成為台灣“行政院”在八八水災改組後,第一個辭職的閣員。

影響

張譽騰表示,黃碧端辭職後發出公開信,表示自己上任後推動的大部分工作,如文創法、補助藝文團體經費增加,衛武營、南北流行音樂中心用地取得都已經有初步結果,她的階段任務已經完成。黃碧端並且表示,人不能和歲月爭,她覺得自己已經沒有衝勁,希望能夠真正休息。

讀者評介

黃碧端,一個能夠讓人產生詩意聯想的名字。第一次看到,耳邊似乎就有自悠遠時空傳過來的曠遠的“碧雲天,黃葉地”以及西廂里“碧雲天,黃花地” 的低婉清唱,無論深情或淒婉,總是與含蓄的詩情相連。
而她的確就是一位和詩意相連的女子。她不僅學問涉獵極廣,充滿人文情趣,而且可能是台灣女散文家中寫的很有味道、卻被研究者注意較少的一位。1945年出生的黃碧端,祖籍福建惠安。台灣大學政治學碩士、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文學博士。持續十七年撰寫台灣《聯合報》專欄,是台灣上世紀八、九年代具有標誌性的專欄作家,入選“當代台灣十二大散文名家”。文學之外,就讀國中時的她就成為攝影大師郎靜山的高徒,又從廣播劇名導崔小萍學廣播,善插花,親手作陶器,還是設計鑑賞和園藝高手。這樣一位琴棋書畫的女性,履歷豐富,曾任台灣暨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現任台南藝術大學校長,還任職台灣兩廳院副主任、高教司司長等職。這樣一位學養厚重、博雅通達的女性,她的的文字一定是可以如香茗一樣去品的。
黃碧端散文黃碧端散文
蘇東坡“從來佳茗似佳人”的詩句用在黃碧端的身上是貼切的,而這裡的佳茗也該是茶中的君子——綠茶。文如其人,黃碧端和她的兼具知性與靈性的散文相得益彰地分享著這份碧澄、清醇、悠遠的茶的優雅。
走過求學歲月,黃碧端的筆下寫的是“知識和田園的理想過渡,是霜雪預言雨露或雨露預言霜雪的那種過渡。消失了,卻未嘗告別。”坦然里自有一種沉靜的感傷。生命之長,不過一杯茶的記憶。
如茶般平靜含蓄的文字底下,其實蘊藏的是黃碧端豐沛的感情與細膩的人文、自然關懷。在她純淨的篇幅里,還似信手拈來般交織、穿插了大量中外文化典故與生活知識。凝鍊精緻的文字增加的不僅是作品的深度、廣度與密度,其說理、抒情也都在在直指人心。
茶還是淡泊的,它的至醇的滋味一定是淡然地浸潤入人心。淡泊大概是因為心中有堅守和追求吧。台灣資深評論家張瑞芬評說,“在混沌間堅守中道,於不可能中尋求可能,是黃碧端透過文字移易世道的努力,也使她成為散文文壇中少數優雅行走於鋼索上的女性表演者。”當是對她的至高褒獎。她的散文寫作一直在努力實踐自己的寫作原則:“寫情要不落入濫情,寫事要不流於歧蔓,其要都在剪裁和組織一一使散文不散,使散文可讀” ,而這也讓在這個忙碌的世界忙碌的我們從淡淡的開始,漸漸對她的人,她的文章喜歡起來。
在黃碧端這裡你可以從一粒細沙觀看世界,由一朵野花想見天堂。她以一枝輕鬆閒適之筆,自在遊走於情、思、感、悟之間,和這個世界做著真正親切而有意義的交談。她的優雅的底蘊是自嘲為“會走路的書櫥”,中學六年,竟把圖書館數萬藏書翻看一遍的深厚的中西文化根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